自動駕駛世代,目前演進狀況從「技術能否解決」轉變為「能否商業化」,製車成本、監管、財務,三大困難點需克服,才會搶下自駕的大餅(贏者通吃)。
Waymo是市場的頭號玩家,但其捷豹I-Pace成本過高,約15w美,專家表示成本需壓到10w美才有辦法營利
Zoox為其中玩家,稱產無方向盤車輛,成本高於Waymo
Tesla使用Model Y進行自駕服務,其感測器成本為400美,總體價格約3w美(Cybercab計畫),但因使用攝影機,而非光達和雷達,因此安全性相關方面需說服監管。
-------------------------------------------------------------------------------------------------------
美國大客戶(AAPL、NVDA、TSLA等)考慮下單先進製程晶片給INTL和三星,過往來說製程先進程度、良率和價格,台積電是唯一選擇
但考量MAGA政策和半導體關稅,美國製造變成一個重要的因素
還有另一個因素,台灣的「N-1」法規規定,到國外的製程技術需落後台灣本島1個世代以上,台積電1.6nm在2026量產,最快2028年才會在美量產2nm製程,因此7月底TSLA才會下單給三星2nm製程晶片。
-------------------------------------------------------------------------------------------------------
中國經濟成長谷底大反彈,今年7月IMF修正經濟成長率4%加到4.8%,但卻有大老闆接連跳樓,據了解,有三個矛盾點
1.經濟成長力道能否持續,上半年因關稅關係,企業提早出貨,官方顯示半年經濟成長率5%++,但依民間替代數據,轉換2QOQ經濟成長為3.5%,低於官方5%數據,下半年有可能經濟成長面惡化。
2.內捲嚴重,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年減3.6%,表示通縮問題仍然持續,此時期產能過剩不只大宗能源等(煤炭、鋼鐵、水泥),可藉由國家調整,現在通縮狀況已延續到綠色科技(太陽能、鋰電池、電動車)和消費品,經濟基本面脆弱。
3.房地產,◆房價明顯下降影響國家刺激消費的努力(財富縮水感、抵押價值下降、未實現損失心理),轉變消費保守化◆地方財政惡化,土地財政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
-------------------------------------------------------------------------------------------------------金管會對「高股息ETF」調整收益平準金,和增加限制,因此往後股利較難有7~8%左右的狀況
1.配息率不可高於參考指數配息率
2.收益平準金啟動需申購單位增加10%++,並設上限
3.配息需先發股利、資本利得、才是收益平準金
4.需公告股利來源
-------------------------------------------------------------------------------------------------------
鴻海合作東元(四大電機商之一),拚AI世代「一站式購足」,以目前資料中心供應來說,過往電子五哥僅在工廠製造硬體出貨雲端供應商,再委託系統整合商(SI),組成大型算力叢集
由於最新型伺服器漸漸採用水冷系統,也由電子五哥進行水冷整合,做好這些,還要加入機電整合商,伺服器→機櫃→資料中心,從魚頭吃到魚尾。
往後若從水冷改由浸冷,冷媒和冷卻液,冷媒控制技術只有做冷凍空調廠商(東元、大同、士林)擅長。
-------------------------------------------------------------------------------------------------------NotebookLM
1.可分享自己和別人建立的AI功能
2.有一區"精選筆記",特定專家打造的筆記,可與專家進行互動,交流想法
-------------------------------------------------------------------------------------------------------
關稅開放後,整車廠比例可能降低,但汽車零件供應鍊完整具競爭力,且主要競爭對手為中國(55%),出貨美國來說還會有些許優勢。
以關鍵製造業,工具機來說,現在台灣20%,日韓15%,台幣升值,日幣貶值,競爭加劇,成為此次汽車關稅產業鍊中受傷較重的產業。
目前重大影響主要為匯率,若持續28,將有一大筆匯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