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的財富,沒有父母及任何靠山支援,甚至一路實踐孝道而漏財。接納自己天資不夠聰明,家庭不夠溫暖,因此選擇老老實實地活在當下,只依靠自己。
幸運的是,把小錢鎖在儲蓄保險,大錢鎖進房屋貸款。這份初衷,並非追求高額報酬,而是基於一個簡單的底層邏輯:防鬼搶劫,患己心軟。儲蓄保險的利息雖不足以當退休金,但能防守小錢不被隨手揮霍,成為強迫儲蓄的小道具。
而買房貸款的壓力,更是極端的自保方式。必須按時還款,不僅穩步守護資產,也杜絕了被「鬼」——人性的貪婪或現實的無情——搶劫的可能。買房後,才開始研究投資理財,最終發現,那些「專家」終究只是裝窮卻沒有真貧。他們的人生模式與老娘我徹底不同,因為根本不是白手起家,而是子承父財,肥水不外流,這才是真實。更荒謬的是,許多公開專職投資達人的成年子女,竟沒有繼承父業,而是另謀高就。
這種荒謬感帶來醍醐灌頂的頓悟:他們的人生不是能複製的範本。沒有優渥背景,也沒有雄厚資本,老娘的人生只能獨創,盈虧自負。
買房,確實厚實了生命的底氣。面對往後職場的不公平,始終沒有被同流合污,得以安心做自己。這份選擇,不是誰教的理財,而是時勢逼出來的。最初幾年,貸款佔去薪水7成,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不敢亂花錢。直到35歲,才辦了護照,第1次出國。
今年,月薪翻倍、房價翻倍,加碼透過理財型房貸靈活運用,幾乎能達到財務自由。3月,選擇拋夫棄子,獨自踏上義大利之旅,花費將近30萬,毫不手軟,因為已明白——老娘此生值得。
終究,用最樸實無華的方式,築起堅固的堡壘,守住了自己的財富。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依然會選擇先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