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缺工》:當人力消失,社會將何去何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想像一下,某天你等的公車不再準時,餐廳裡也看不到店員,甚至醫院病房空著卻沒人照護──這不是科幻故事,而是《大缺工》描繪的未來日常。

本書作者任職的RECRUIT Works研究所,大約每五年會提出關於「工作的未來景象」,這次模擬了2040年日本的勞動供需情況,屆時勞動力缺口將高達1,100萬人,身在台灣的我們又要如何借鏡。

缺工的日常景象

當缺工從新聞標題變成日常現實,我們的生活將從此被改寫。

開出再高的薪資,也換不來足夠的人手。餐廳沒有店員,顧客只能面對冷冰冰的點餐機;技術工不足,破裂的自來水管或道路天坑,必須要拖上好幾天才能修復。

公車司機不足,班次被迫減少,通勤族只能苦苦等待。學校老師不足,學生只能在教室裡自習。公司人力吃緊,沒有餘裕培養新人,只能在惡性循環中不斷消耗。

叫了救護車,但長照機構與醫療院所,卻因無人值班而停擺。垃圾無法即時清運、貨物配送延誤、災後重建乏人問津──這些日常的「小事」,一旦全面失能,將引爆整個社會的惡性循環。

缺工,不再只是報章雜誌的標題,而是逐步滲透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危機背後的契機

作者古屋星斗將當前的狀態形容為「危機」──危是危險,機則是契機。勞動力不足確實危險,但同時也迫使我們尋找突破的可能性。

在討論缺工時,常被稱為「三神器」的解方是:女性、銀髮族與外國人。但若比較數據,台灣的銀髮族就業率遠不及日本──日本65歲以上就業率為25.1%(2021),台灣僅有9.6%(2022)。這也反映出台灣社會仍受限於「65歲就該退休享福」、「我才不要變老歹命」的觀念,也顯示出職場環境對銀髮族並不夠友善。

至於外籍移工,雖然每年開放人數自2015年的58萬增加到2024年的82萬人,但依然無法挽救勞動力的緊縮。這意味著光靠增加人力供給,問題仍難以解決。

因此,作者提出了四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 機械化與自動化
  • 類工作活動
  • 銀髮族的小型活動
  • 企業減少無謂的工作並提供支持

解方一:機械化與自動化

勞動力不足,未來勢必得依靠 AI 與機器人。然而,作者提醒我們,真正的挑戰不是「把機器人直接放進人類的工作場域」,而是要「打造方便機器人工作的制度與環境」。

例如餐廳,為了要使用送餐機器人,就必須調整餐桌間距、教育顧客自行取下餐點,這就是創造「機器人友善環境」。書中也提出了另一個成功案例:零售業過去常因店員結帳太慢而被客訴,但導入自動結帳機後,原本的店員轉而協助顧客操作,還能利用空檔提供購物建議,減少客訴並提升服務價值。

以我所在的建築營造業為例,未來可以讓「機器狗」取代工程師進行工地巡視與拍照。但傳統工地環境物料雜亂,施工動線不順,若能配合預鑄結構、鋁模板等新工法改善環境,才能讓機器真正發揮效能。

日本的大型營造商(鹿島建設、竹中工務店、清水建設等)已經組成「建築 RX 聯盟」,研發自動搬運機器人、自走式放樣機、遠端操作的塔吊與挖土機,試圖用科技重新描繪工地。雖然建築業要實現全面自動化還有很長一段路,但運輸業的自駕配送,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普及。 

解方二:類工作活動

「類工作活動」指的並不是真正的工作,而是透過遊戲或娛樂,順便完成社會任務。比方說一邊玩Pokémon GO,一邊進行社區的巡邏,守護居民的安全,就是一種類工作活動。

日本的案例是《TEKKON》遊戲,玩家在遊戲中拍攝人孔蓋與電線桿,加上定位資訊,短短三個月就蒐集了五十萬筆基礎設施資料,成為政府維護的重要依據。

參與者的動機調查也很有趣,前三名分別是「想擴大交友圈」(29.1%)、「度過愉快時光」(25.2%)、「受到家人或朋友拜託」(22%)。可見吸引人們開始參與的驅動力,重要的是「能為自己帶來好處」,而不是單純依賴民眾的愛心或善意。這提醒我們,設計活動時必須確保參與者能獲得回饋──不論是金錢、社會名聲,或是遊戲化的點數升級,才能成為持續活動的動力。

這也讓我聯想到在工程中最基本的「自主檢查」,拿著設計圖比對現場鋼筋支數、間距和尺寸,這種例行工作容易讓人覺得單調。如果能導入遊戲化設計,例如完成檢查後獲得點數,並透過 App 上傳資料庫,自動生成「自主檢查表」,就能讓工程師產生成就感,同時公司也能得到完整而即時的紀錄。

正好呼應書中強調的──勞動力不足時,單靠「人」往往難以解決問題,還需要透過制度設計與激勵驅動,才能真正提升工作效率與熱情。

解方三:銀髮族的小型活動

作者認為,高齡者要過得幸福並能夠繼續貢獻社會,需要三大要素:

  • 維持健康的生活節奏
  • 不會過度負擔的工作
  • 和沒有利害衝突的人建立簡單關係

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在上了年紀後,還能像年輕時那樣工作。這也意味著,銀髮族的「勞動力」未必是正式工作,像是醫院與圖書館志工、進行資源回收的師兄師姐、學校說故事的爺爺奶奶,都是透過簡單活動發揮價值。退休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貢獻社會的開始,也會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解方四:減少無謂的工作與職場支持

解決缺工問題有兩條路:增加供給,或是減少需求。減少無謂的工作,就是降低需求。

書中調查顯示,超過兩成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工作內容中有30%以上是多餘的」,換算起來,相當於每週花了將近兩天在沒有意義的任務上,這樣的數字確實令人震驚。

以我過去的公職經驗為例,為了應付上級機關,每週、每月都必須填寫無數的報表,中間還會穿插一些特急件,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數據的真實性都有待商榷;甚至為了一個逗號或句號來回修改公文,不只浪費時間,更造成有限的人力無謂消耗。

此外,企業也能透過提供彈性支持來減輕員工壓力,例如允許參與志工活動、照護長輩、接送孩子。這不只是對員工友善,也能避免因制度的僵化而增加不必要的勞動力需求。當員工能夠親自照顧家人,就能將原先的需求人力轉往社會其他需要的地方。

結論

raw-image

讀完《大缺工》:缺工已經不只是企業的課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要面對的挑戰。未來我們必須習慣「人力稀缺」的社會,並思考如何與科技協作、如何用有限的人力創造最大價值。

醫院裡的照護、工地上的施工、家庭中的陪伴──這些都無法簡單交給機器。自動化能取代的是工作,但無法取代「人」的溫度。

當你下一次在超市自助結帳,或看到新聞報導缺工問題時,不妨也問問自己:我是否正在做「只有人能做的事」?

這,或許才是我們在缺工時代最需要的自我提醒。

有關本文中提到的2040年未來預測報告,可以從以下的連結延伸閱讀:
Future Predictions 2040 in Japan -The Dawn of the Limited-Labor Supply Societ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工程有光
3會員
11內容數
我是光廷,土木技師。 「專業 × 表達 + 態度 = 信任」 是我的職場公式,也是「工程有光」的精神。 在這裡,我希望和你分享工程背後的邏輯, 也分享那些讓我們更堅強的故事。
工程有光的其他內容
2025/08/31
從國中小時期讀《頑皮故事集》,到如今細讀《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侯文詠的文字一路陪伴我不同的人生階段。這篇心得想分享給你: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變動的時代裡找到熱情,以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人生體悟。推薦給正在學做父母的人,也推薦給正走在自我探索路上的你。
Thumbnail
2025/08/31
從國中小時期讀《頑皮故事集》,到如今細讀《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侯文詠的文字一路陪伴我不同的人生階段。這篇心得想分享給你: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變動的時代裡找到熱情,以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人生體悟。推薦給正在學做父母的人,也推薦給正走在自我探索路上的你。
Thumbnail
2025/08/26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命定之書」。讀這本《命定之書》時,那句「閱讀增加了你選擇的機會,也讓你更自由」喚醒了我低潮時的記憶。大學延畢、準備研究所的我,因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而得到一道光,鼓起勇氣投稿,名字登上報紙的那一刻,我明白閱讀能改變命運。閱讀,不只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帶領我們走向自由的鑰匙。
Thumbnail
2025/08/26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命定之書」。讀這本《命定之書》時,那句「閱讀增加了你選擇的機會,也讓你更自由」喚醒了我低潮時的記憶。大學延畢、準備研究所的我,因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而得到一道光,鼓起勇氣投稿,名字登上報紙的那一刻,我明白閱讀能改變命運。閱讀,不只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帶領我們走向自由的鑰匙。
Thumbnail
2025/08/26
聽完歐陽老師的《無界文字力》有感而發,決定開始寫作,分享經驗給職場新鮮人,並探討AI在寫作中的應用與寫作技巧。
Thumbnail
2025/08/26
聽完歐陽老師的《無界文字力》有感而發,決定開始寫作,分享經驗給職場新鮮人,並探討AI在寫作中的應用與寫作技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先說俺沒有任何相關專業知識,單純是自己的想像力而已。我知道,在這領域我只是一個無知的小角色。 這是某天半夜在準備休眠睡覺,閉著眼睛休息的過程中突然在腦袋裡跳出的問題。我不是高知識份子,也不怎麼看書,只是突然很好奇這個問題「當貨幣數量不變,人口卻一直增加時地球會變得怎麼樣?」 老實說我原本的畫
Thumbnail
先說俺沒有任何相關專業知識,單純是自己的想像力而已。我知道,在這領域我只是一個無知的小角色。 這是某天半夜在準備休眠睡覺,閉著眼睛休息的過程中突然在腦袋裡跳出的問題。我不是高知識份子,也不怎麼看書,只是突然很好奇這個問題「當貨幣數量不變,人口卻一直增加時地球會變得怎麼樣?」 老實說我原本的畫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