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業重溫12--有內角平分線的直角三角形求面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陳傳義]拍攝

[陳傳義]拍攝

前言

在YT上常看到求解幾何問題的影片,我最先想到的多半是高中數學的工具,因為鄙人在高中比在國中教學更久。繼續把影片看下去,許多油挑伯(Youtuber)用的是古典幾何方法,國中數學層級。古典幾何常用的解題工具包括全等、相似、比例線段、畢氏定理等;而高中數學裡,解決幾何問題的工具多了方程式、三角函數、向量等。不少古典幾何題須無中生有作輔助線,這大概是最困難的,須多學習多演練,見多識廣方可觸類旁通,否則常常想破腦袋也找不出辦法。而用高中數學的方法則不必如此麻煩。

且舉以下YT上的題目為例,分別藉國中、高中的方法來解題,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隨著知識增加,工具庫擴大,將越有輕鬆裕如之感。

題目:(參考下圖)

raw-image

已知在△ABC中,∠B為直角, D在BC邊上,

線段AD平分∠BAC, 線段CD長為2, AC邊長為6,

試求△ABC面積。

思考:
國小就學會了三角形面積=底×高÷2,
而直角三角形最好的選擇就是把直角的兩邊當底和高,所以我們可把求AB與BD兩線段的長當目標。怎麼下手?關鍵須先得出該兩線段的比例,端賴 "AD平分∠BAC "這個條件,援引「角平分線性質」,或到高中延伸出的「內分比定理」來達成。
解法一: (國中古典幾何方法)

raw-image

作DE線段垂直AC 於E,
∵AD平分∠BAC,  BD⊥AB,
∴線段BD長 = 線段DE長 (角平分線性質)
在△ADC中,如果選擇DC當底,高就是AB長;
如果選擇AC當底,高就是DE長,
∴△ADC面積 = DC長×AB長÷2 = AC長×DE長÷2
DC長×AB長 = AC長×DE長 = AC長×BD長
引用已知條件, 得 2×AB長 = 6×BD長
∴ AB長 = 3×BD長
假設BD長=s, 則AB長=3s,
由於△ABC是直角三角形,當然要想到畢氏定理,
AB2 + BC2 = AC2
∴ (3s)2 + (s+2)2 = 62
   32s2 + (s2 + 2×s×2 + 22 ) = 36   (指數律以及完全平方乘法公式)
   9s2 + (s2 + 4s + 4) – 36 = 0
   10s2 + 4s – 32 = 0   (合併)
   5s2 + 2s – 16 = 0   (係數同除以2)
(5s – 8)(s + 2) = 0   (十字交乘因式分解)
∴ s = 8/5 或 -2 (因線段長為正數,故不合)
即 BD長= 8/5, 則 AB長= 3s = 24/5,

raw-image

解法二: (高中三角函數方法)
我們可以先用「內分比定理」()來得到AB長與BD長的比例。
∵AD平分∠BAC,交BC邊於D點,
∴ BD長:DC長 = BA長:AC長
依據已知條件,得到
   BD長:2 = BA長:6   (內項交換,比例仍相等)
∴ BD長:BA長 = 2:6 = 1:3 
在直角△ABD中, 設∠BAD=θ, BD長=s, 則∠BAC=2θ, BA長=3s

raw-image

交叉乘,  4(s+2) = 3(3s) ,
乘開,移項,同樣解得 s = 8/5 。
後續求面積的過程就跟解法一相同,容我省略了。

註:

往昔「內分比定理」放在國中教 ,不知道108課綱基於甚麼理由搬到高中來。其實,國中教過「角平分線性質」之後,很容易推演得出這個結論,對於可以輕鬆學習古典幾何的國中生,不致構成負擔。這個定理是有用的工具,如果學生程度夠,我倒建議國中的老師先教,學生先學。所以,在此附上古典幾何的證明,供讀友參考。

raw-image


已知: AD平分∠BAC,交BC邊於D,
求證: BD長:DC長= AB長:AC長
(參考附圖)

證明:

△ABD中,如果選擇BD當底邊,高就是AG, 如果選擇AB當底邊,高就是DE,
∴ △ABD面積 = BD長×AG長÷2 = AB長×DE長÷2    …(ㄅ)
△ADC中,如果選擇DC當底邊,高也是AG, 如果選擇AC當底邊,高就是DF,
∴ △ADC面積 = DC長×AG長÷2 = AC長×DF長÷2    …(ㄆ)
又∵D在∠BAC的平分線上,到兩邊的距離相等,
∴ DE長=DF長   …(ㄇ)
根據(ㄅ) (ㄆ) (ㄇ)三項結果,得出
△ABD面積:△ADC面積
= (BD長×AG長÷2):(DC長×AG長÷2)   
= BD長:DC長   ……(ㄈ) 
(前後項同乘或同除以一數,比例仍相等)
△ABD面積:△ADC面積
= (AB長×DE長÷2):(AC長×DF長÷2)      
    = (AB長×DE長÷2):(AC長×DE長÷2)
    = AB長:AC長    ……(ㄉ)

由(ㄈ) (ㄉ)結果,
∴ BD長:DC長= AB長:AC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傳義(R_Z_)的沙龍
19會員
153內容數
傳義(R_Z_)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8
讀友如果閱讀過之前的拙作《舊業重溫8--求平方根近似值的簡便方法》,可能會採取以下的計算步驟: 主解的油挑伯(Youtuber)用類似的概念,經由配方也為兩個平方根推出相同的有理數近似值,得到一樣的答案。 就本題而言,這個答案是對的。然而方法有瑕疵,亦即碰巧對了,但不保證改變數字或條件仍適用。
Thumbnail
2025/07/28
讀友如果閱讀過之前的拙作《舊業重溫8--求平方根近似值的簡便方法》,可能會採取以下的計算步驟: 主解的油挑伯(Youtuber)用類似的概念,經由配方也為兩個平方根推出相同的有理數近似值,得到一樣的答案。 就本題而言,這個答案是對的。然而方法有瑕疵,亦即碰巧對了,但不保證改變數字或條件仍適用。
Thumbnail
2025/06/19
前一篇《舊業重溫9》提到,高中數學課程裡,並未有一套可解所有四次多項方程式的固定方法,雖然文中談及轉化成解二次方程原則,但前人仍發展出許多方法,應對各種不同的情況。該文儘管提供三種解法,猶然遠遠不足。剛好最近在油管(YouTube)上看到一則解四次方程式的影片,本文且藉由該方程式,來提供多一些技法,
Thumbnail
2025/06/19
前一篇《舊業重溫9》提到,高中數學課程裡,並未有一套可解所有四次多項方程式的固定方法,雖然文中談及轉化成解二次方程原則,但前人仍發展出許多方法,應對各種不同的情況。該文儘管提供三種解法,猶然遠遠不足。剛好最近在油管(YouTube)上看到一則解四次方程式的影片,本文且藉由該方程式,來提供多一些技法,
Thumbnail
2025/05/23
雖然四次多項方程式有公式解,高中課程並不教。高中生遭遇的題目通常最終可以轉化成解二次方程。解法大概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試算找出兩個解,便可分解成一次與二次因式的乘積。 二、嘗試分解成兩個二次因式乘積。 三、引進新變數代換成二次方程式的形式。 四、經由提示一個虛根,可分解為兩個二次因式乘積。
Thumbnail
2025/05/23
雖然四次多項方程式有公式解,高中課程並不教。高中生遭遇的題目通常最終可以轉化成解二次方程。解法大概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試算找出兩個解,便可分解成一次與二次因式的乘積。 二、嘗試分解成兩個二次因式乘積。 三、引進新變數代換成二次方程式的形式。 四、經由提示一個虛根,可分解為兩個二次因式乘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和差角公式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和差角公式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和差角公式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和差角公式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三角函數疊合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三角函數疊合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三角函數疊合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三角函數疊合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對數方程式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對數方程式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根式化簡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根式化簡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算幾不等式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算幾不等式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求空間中直線參數式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求空間中直線參數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