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今周刊文章主要談兩個「佛系退休」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十方與先生
- 背景:先生 47 歲因憂鬱症提前退休,家裡有長輩需要照顧,還有兩個孩子在讀書,經濟壓力大。
- 起初規劃:先生只給了一張 Excel 表,算出 65 歲會有 2 億,沒有提領率、配置或具體計畫,樂觀到讓十方非常焦慮。
- 行動:十方反而選擇創業、投資 AI 股、操作外匯,還買透天改套房收租。
- 結果:5 年後,資產翻倍:公司營收與淨利暴漲、土地增值 2.5 倍、房產漲價 50%、AI 股票獲利數千萬。
- 體悟:退休不一定要精算,每個人其實比自己想像的更有能力,不要高估風險、低估自己。
案例二:遊民小姐
- 背景:廣告業高壓,42 歲選擇「頂天佛系退休」。
- 策略:把 1000 多萬全放 ETF,缺錢就賣,半年才檢查一次帳戶。
- 成果:5 年內提領 580 萬,但本金完全沒減少。
- 心法:錢花光了就去工作,補滿再躺平。退休不必過度焦慮。
文章啟示
- 退休金不必「算到小數點」,人生變數比 Excel 更強大。
- 資源不只金錢,還有時間、知識、能力。善用它們,資產會流動增值。
- 心態比計畫更重要:不要被風險嚇死,保有彈性,才是真正的退休安全感。
- 佛系≠擺爛,而是「少焦慮、多行動」,用簡單方式管理金錢。
——
👌 整理成一份 《提前退休佛系心法清單》,分成 行動策略 和 心態提醒:🛠 行動策略
- 別只看 Excel,要動手做
- 不要只停留在「存錢表格」裡,多嘗試投資、創業、副業。
- 資產配置保持彈性
- 股票、ETF、房地產、外匯都可以靈活搭配,不需要一次就規劃到 30 年後。
- 以「補血模式」思維工作
- 錢不夠時,就短暫回去工作或開新收入管道,避免「退休金存到夠」才行動。
- 讓資產自然流動
- 存股領息、房租收現金流、土地增值,讓錢自己「轉起來」。
🧘 心態提醒
- 不要高估風險、低估自己
- 真正的能力在事情發生時才會被激發。
- 佛系 ≠ 擺爛
- 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不要過度焦慮,把注意力放在行動與調整。
- 安全感來自於「心態+彈性」
- 不是永遠不會缺錢,而是知道缺錢時自己有辦法解決。
- 金錢之外,更大的資產是時間與自由
- 提早退休的核心不是錢,而是多了選擇權,可以自由安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