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靈魂是自由的!
什麼狀況會讓人判斷「這份 Figma 檔案很難接手」?
我個人的話,當打開檔案的時候,看一下圖層的流水號。
當出現 6 位數以上,有很大機率——大事不妙。
代誌大條囉~
命名!拜託命名!
熟悉 Figma 的設計師都懂,不停的新增物件但沒有命名時,Figma 會用流水號幫圖層自動命名。
所以 6 位數的流水號,表示很有可能這份稿子經手的設計師,從一開始就沒幫物件命名。
命名有什麼重要?看一眼物件的名字就知道它是做什麼的。
就像做一個按鈕物件, property 的名稱大家肯定至少寫一下 default / hover / disabled,不會懶到用 property1 / property2 / property3 吧,這樣之後拉元件進來,要怎麼知道哪個顏色是設計給哪個狀態用的?
命名可以為這份 Figma 續命,後面接手的設計師才不會乾脆從產品截圖再改。辛苦做的稿可以永流傳,不是很好嗎?
沒差啦,反正能交稿就好
Auto Layout 真的很好用,請用用它
第二種可怕的是,一個頁面的 frame 裡面,有的用 group 有的用 frame,甚至沒整理通通散在各處,要改一條線的顏色還要點點點點點到最下層,改完之後還是找不到物件。
Auto Layout 除了提供整個稿子有整齊且符合 guideline 的排版之外,重要的是它裡面的物件順序會影響畫面位置。因此 header 就會在最上面、body 在中間、footer 在下面,一家人整整齊齊。
我要生氣了喔
到底哪個版本才是最新版?
設計過程難免修修改改,加上進開發後,有時因為時程壓力(或者純粹覺得麻煩),RD 直接把前端畫面改掉,跟 PM 過完就上線了。
導致設計稿和產品,成為兩條世界最遙遠的平行線。
啊不是,product 都要定期 merge 回 pre-product 環境,以確保開發版本不會與最終上線版本差距太多。為什麼產品設計頁面不跟設計稿同步?
團隊協作,大家互相溝通一下嘛。
只有我一個人努力⋯⋯
我很努力清稿了,但最後設計還是交給別人啊
人生要做設計師已經很辛苦了,把稿件做乾淨,造福未來的設計師,起碼可以為自己積點陰德。
至少下輩子不要再當設計師了嘛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