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本片與<天作之合>探討的雷同
片頭的訪談段落濃縮了婚姻關係裡的細節
婚姻裡真正的他者,並非第三者,而是被壓抑的自我
本片讓瑞典離婚率升高,但婚與不婚只是假議題
2025年Celine Song編導的<天作之合 Materialists>直面婚姻的商業本質,卻也引發疑問:現代人真的還渴望婚姻嗎?這個問題顯然只把婚姻看透一半:人們追求的從來不是「婚姻」本身,渴望的是長久以來「婚姻」帶來的社會認同與價值。
婚姻既是體制,也是契約。體制讓人生看似有必然的進程,每完成一個階段便彷彿擁有意義;契約則將「理性」偽裝成「理想」,要求彼此付出,避免關係淪為單向的犧牲。
事實上,沒有任何人絕對需要婚姻,但我們都渴望社會規範出的幸福、滿足與認同。
這一切,其實早在1974年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的<婚姻場景 Scenes from a Marriage>中就已被揭露。電影開場,Liv Ullmann與Erland Josephson飾演的夫妻Marianne與Johan接受雜誌專訪,從兩人的自我介紹便能窺見性別框架的差異。Johan侃侃而談自己各方面的成就,而Marianne則以寥寥數句「已婚、有小孩、先生很棒」,藉著旁人來定位自身;即使她是一名家庭律師-這個在社會上高度專業的職位,仍難以建立自信。而當攝影師要求拍攝「完美家庭照」時,她的局促不安,更凸顯了被期待扮演好妻子的窘迫。
然而在訪談中,她務實的一面逐漸浮現。她直言交往時兩人「並不相愛,但相處融洽」,反倒是Johan急著強調「後來仍愛上彼此」,甚至趕著總結「我們是眾人眼中的神仙眷侶,幸運的近乎庸俗」。Johan不僅代表集體對婚姻、夫妻關係的普世價值,也強行潤飾、搶佔話語權;在提到夫妻難免的爭吵時,Johan宣稱「Marianne會吵,但我不會」,明明自己才是渲染婚姻幻覺的那方,卻又要強裝理性形象,Marianne只得同意丈夫的話,僅補上一句:「缺乏問題本身也是一個問題」。而這句話,正是刺破「完美」假象的關鍵。
諷刺的是,媒體對真實毫無興趣。報導將他們的生活轉譯成抒情文字,Johan只在意自己是否被描寫成主角,更以中產階級的優越感嘲笑它過於文飾。他沒察覺自己同樣虛構形象,忽略婚姻就是一種自我、旁觀者對假象的意淫。
在一場聚會中的另一對夫妻,成為了他們倆的崩解鏡像。在婚姻之中,我們以為談的是愛,一旦分手,談的便只剩資產、股份、房產與稅金。那些寫在離婚協議上的條目,像是某種愛的遺物,這也呼應<天作之合>的原文片名<Materialists>-比起難以捉摸的情感,人們只得更依賴能被量化的物質,藉此維繫脆弱的自尊。
「太多夫妻像用壞掉的電話交談,或像兩台錄音機對話,有時則是外太空般的寂靜。」Marianne的觀察點出癥結:他們自以為是所有婚姻的例外,實則同樣未曾真正對話。直到她在一位客戶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那位妻子被困在20年無愛的婚姻裡,為了孩子忍耐,卻最終承認:「我沒有愛過我的孩子,儘管如此我仍是一個好母親。」這樣的懺悔揭示婚姻裡真正的他者,並非第三者,而是被壓抑的自我。
然而首先發難的,依然不是女方。Johan抱怨:「妳知道我最厭倦什麼嗎?就是那些我們必須迎合的人;焦慮你母親會怎麼想;思考是不是該請某人來吃晚飯;我們得去這裡、得去那裡;我們得過這個節、過每個該死的節日......」他厭棄的是自己構築的牢籠,透過將其貶得一文不值以裝作自己的無辜,甚至藉著老套的第三者逃離必須收拾的爛攤子。他「不小心愛上別人」,假借至高無上的愛情斬斷這場「完美婚姻」,這狠狠刺痛了Marianne,因「愛」正是這段什麼都有的婚姻,唯一沒有的東西。
隨著劇情發展,兩人陷入無止境的牽絆,時而挑逗、時而挑釁,時而歉疚、時而坦誠,甚至因為即將失去反倒充滿情慾,或因為知根知底而徹底撕破臉面。如果<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2019>那段夫妻相互嘶吼咆哮的段落,感覺真實殘酷,本片的近乎惡意的恨,將更讓人心驚;又或是<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 2010>呈現一段走向絕望的親密關係,那麼本片則表現出無盡糾葛的卑微、脆弱和無能為力。
正如電影中所說:我們都是感情上的文盲。角色雖是知識分子,卻沒學好怎麼去愛,反倒在婚姻裡,封印了愛人的能力;最終我們會發現,婚姻不是尋得另一半而變得完整,而更像放大鏡,凸顯原本就無法忍受的自己。
<婚姻場景>像是有過五段婚姻的柏格曼,給出的心得。結局那種軟弱的體悟,以及原文片名<Scenes from a Marriage>,都預示著婚姻只是一場給自己和給他人觀看的表演。結婚與否始終是個假議題,而是藉由婚姻我們怎麼看待始終無法完整的自己。
1974年的問題到了2025年,始終沒變,所有的物質主義者,如何學著相信自己仍有愛的能力?那是婚姻無法教我們的事,而覺悟,或許才是一種開始。
同場加映:
當因緣簡譯成姻緣<天作之合>:在愛與婚姻之前,我們必然都是物質主義者
你不會厭倦幸福嗎?<深水>:婚姻的自毀性
死無對證的控訴最為震耳欲聾<墜惡真相>:無愛婚姻被隱藏的真相
發瘋有理<波紋>:逃離婚姻的女性
相愛相殺,豈止獵奇<們>:女與男的無盡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