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祝讀大一的時候,隨父母移民美國洛杉磯,父親彭青山在小東京區開設了中醫診所,以針灸聞名。剛到美國的美祝英文不算流利,只好先進入州立大學的語言學校學語言。美祝說,「那時候我對電腦很有興趣,也學得很好,心想以後應該可以做工程師。」然而,現實卻很骨感。
「每隔五年,我就會想轉業,應該說為了滿足自己的企圖心,一直待在診所看病會有厭倦感,覺得自己缺少了機會的飛翔,如果能出去闖一闖不一定能有一番成就。」美祝說。每隔五年,美祝的心就會飛出去一段時間,總要搖曳好幾個月才會安份下來,日子就這樣過了三、四個五年,一直到美國發生經濟大恐慌。許多人失業、破產,甚至失去房子,那一年,美祝做了心臟手術,治療先天心臟瓣膜閉鎖不全的毛病,身體變得虛弱,成天只能待在診所,哪裡也去不了。
那一年美祝也頓悟了,原本的埋怨轉為感恩,深深感謝父親當年的嚴厲和要求。在全美經濟恐慌的時候,美祝沒有受影響,病人依然上門看診,也因為有父親的診所,在她身體虛弱的時候,只要坐在診間就能賺錢,不需要出門風吹日曬。那一刻,美祝才知道父親的愛包含了洞悉世事的智慧。美祝的病人有美裔、亞裔、非裔,各族裔都有,日本女病人田中按奈說,「我無法走路,只能躺在床上,我女婿載我來針灸,隔天我就能下床坐飛機回日本了。」
病人的回饋,讓美祝對自己的專業越來越有信心,數年後的某一天,因緣俱足,美祝加入義診團隊,最遠到墨西哥,為一無所有的病人拔苦。他們有的住在街道、涵洞,或是公園,在醫療昂貴的美國自生自滅,而義診的意義讓他們免於病死,在病痛中猶能感受人間的溫暖。這幾年,美祝的父親失智了,常常把家人的名字忘記,像個天真的大男孩在家裡手足舞蹈,雖然不記得家人名字,但是他記得筋絡按摩、拔罐、針灸,失去了某部份的記憶,卻沒有忘記懸壺濟世的初衷。
每個星期日,美祝帶著雙親參與公益,透過做志工訓練大腦,延緩惡化,美祝說,「有時他很清楚,有時像小孩子,這些年我也放下了,狀況好時我感恩,狀況不好時我接受,讓他自由發展,自由來去,我只要記得他是我這輩子最大的親人恩人,我要讓他自在輕安的走完人生旅途。」老智者說,行善行孝不能等,孝道中,尤以色難最難,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從父母來,千萬不要忘了這一份恩典,善待父母,不管任何時候。世間父母最為情癡,在這一份愛面前,世間所有情感都相形失色。
#行善行孝不能等
#行善報恩
#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