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Oracle 搶下 OpenAI 3,000 億美元大單:AI 推論時代的基建戰爭

Mech muse 智慧新知-avatar-img
發佈於付費專區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好,我是 Mech Muse。今天要帶你來看一個重量級的產業新聞——Oracle 的 AI 基礎設施爆發。讀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

  1. 為什麼 Oracle 突然成為 AI 熱潮的核心玩家?
  2. OpenAI 在這裡扮演什麼角色?
  3. 「推論(inference)」為什麼比「訓練(training)」更重要?
  4. 這對台灣與全球科技產業有什麼啟示?
raw-image

讓我們像拆音響一樣,把機殼打開,一路從電路到喇叭單體,看看 Oracle 是怎麼讓 AI 音浪轟隆作響的 🎶


Oracle 的 AI 大合約:歷史級的爆發

2025 年 9 月 10 日,Oracle 公布了驚人的財報數字:

  • 剩餘履約義務(RPO)高達 4,550 億美元,年增率 359%。
  • 預估不久後會突破 5,000 億美元。

這背後最大的推手,就是 OpenAI 與 Oracle 簽下的 3,000 億美元合約,為期五年,用來購買 Oracle 雲端運算資源。這被認為是 AI 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雲端基礎設施合約

Oracle 執行長 Larry Ellison 甚至笑說:「我們不是在賣雲,而是在賣未來的電力。」這句話聽起來像搖滾樂團的舞台宣言,誇張但熱血。因為在 AI 熱潮下,算力真的就像「電力」一樣,是一切的燃料。

👉 Mech Muse 觀點:這就像是一支地下樂團突然接到全球巡演的邀約,從小酒吧直接跳到奧運主場館。Oracle 不只是接單,而是被推上了世界級舞台,既興奮又壓力山大。


為什麼推論(Inference)比訓練更關鍵?

大家都知道訓練 GPT 這種模型很燒 GPU,但其實 推論才是更大的市場。訓練一次要幾個月,但推論是每天、每分每秒都在發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6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付費專區、AI人工智慧、美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16會員
201內容數
27歲的剛畢業碩士生,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分享科技最新趨勢,目前寫人型機器人、AI人工智慧、小型核能SMR。透過文字與照片,我希望與你們一同暢想智能時代的可能性,歡迎加入這場科技之旅!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09/11
行政院在 2025 年 9 月推出「AI 新十大建設」,編列 311 億元預算,鎖定三大核心技術:矽光子、量子、智慧機器人,並新增「無人載具」成為「3+1」布局。此舉兼顧長期研發與短期應用,搭配產業鏈整合、國際合作及非紅供應鏈策略,讓科技成為台灣在地緣政治與關稅談判的重要籌碼。
Thumbnail
2025/09/11
行政院在 2025 年 9 月推出「AI 新十大建設」,編列 311 億元預算,鎖定三大核心技術:矽光子、量子、智慧機器人,並新增「無人載具」成為「3+1」布局。此舉兼顧長期研發與短期應用,搭配產業鏈整合、國際合作及非紅供應鏈策略,讓科技成為台灣在地緣政治與關稅談判的重要籌碼。
Thumbnail
2025/09/11
行政院 2025 年 9 月通過 1,500 億國土韌性預算,重點在新造 40 艘艦艇、強化無人機與反制系統、升級資通訊及防空避難設施,並提升關鍵物資儲備。此舉優先支持本土產業,打造海上巡防與天空防衛網,但細部規格與交付時程仍待觀察。
Thumbnail
2025/09/11
行政院 2025 年 9 月通過 1,500 億國土韌性預算,重點在新造 40 艘艦艇、強化無人機與反制系統、升級資通訊及防空避難設施,並提升關鍵物資儲備。此舉優先支持本土產業,打造海上巡防與天空防衛網,但細部規格與交付時程仍待觀察。
Thumbnail
2025/09/10
澳洲正式宣布投入 17 億澳元(約 11 億美元),打造「Ghost Shark」無人潛艇艦隊,與美國 Anduril 合作研發,2026 年初即將部署。這篇文章帶你快速掌握投資背景、技術亮點、部署時程與戰略意涵,讓你了解這項計畫如何重塑印太水下戰力格局,並影響未來海軍作戰的遊戲規則。
2025/09/10
澳洲正式宣布投入 17 億澳元(約 11 億美元),打造「Ghost Shark」無人潛艇艦隊,與美國 Anduril 合作研發,2026 年初即將部署。這篇文章帶你快速掌握投資背景、技術亮點、部署時程與戰略意涵,讓你了解這項計畫如何重塑印太水下戰力格局,並影響未來海軍作戰的遊戲規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先前有消息指出,為了將低對外購 AI 晶片的依賴,微軟投資支持的生成式 AI 應用大廠 OpenAI 已經開始自行設計與生產相關晶片的計畫,並且已經接觸了包括博通 (Broadcom) 等多家晶片大廠。
Thumbnail
先前有消息指出,為了將低對外購 AI 晶片的依賴,微軟投資支持的生成式 AI 應用大廠 OpenAI 已經開始自行設計與生產相關晶片的計畫,並且已經接觸了包括博通 (Broadcom) 等多家晶片大廠。
Thumbnail
據美聯社報導,OpenGPT.com 宣佈推出 OpenGPTs。用戶只需要發佈一個OpenGPTs,便能夠整合所有主要的 AI 引擎包括ChatGPT-4o, Google Imagen, Gemini Pro, 以及Claude 3.5等。
Thumbnail
據美聯社報導,OpenGPT.com 宣佈推出 OpenGPTs。用戶只需要發佈一個OpenGPTs,便能夠整合所有主要的 AI 引擎包括ChatGPT-4o, Google Imagen, Gemini Pro, 以及Claude 3.5等。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2023年 OpenAI 推出 GPT-4 革命性大型語言模型,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新一輪狂潮。歐盟、美國和中國三大陣營目前正在就 AI 主導權展開激烈競逐。歐盟企業為爭取 AI 主導權所做的努力,在美中兩大國AI對決的賽局中,將如何因應?
Thumbnail
2023年 OpenAI 推出 GPT-4 革命性大型語言模型,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新一輪狂潮。歐盟、美國和中國三大陣營目前正在就 AI 主導權展開激烈競逐。歐盟企業為爭取 AI 主導權所做的努力,在美中兩大國AI對決的賽局中,將如何因應?
Thumbnail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的登場對全球造成了顯著衝擊。隨後,2024年2月15日,OpenAI發布了能夠將文字轉換為圖像的AI模型SORA,這一創新再次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這兩大創新引發的全球算力需求的增長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需求的瞬間迅猛增長,但供應的增加卻需要更長的時間。Nv
Thumbnail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的登場對全球造成了顯著衝擊。隨後,2024年2月15日,OpenAI發布了能夠將文字轉換為圖像的AI模型SORA,這一創新再次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這兩大創新引發的全球算力需求的增長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需求的瞬間迅猛增長,但供應的增加卻需要更長的時間。Nv
Thumbnail
Open AI影片生成模型Sora橫空出世 Sora是一個 AI 模型,可依據文字指令創建現實和富有想像的場景 這是Open AI首頁關於生成模型Sora的簡介 Open AI執行長將籌資數兆美元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 全美娛樂產業接受訪談的300位主管,認為未來3年將有20萬個工作 受到AI
Thumbnail
Open AI影片生成模型Sora橫空出世 Sora是一個 AI 模型,可依據文字指令創建現實和富有想像的場景 這是Open AI首頁關於生成模型Sora的簡介 Open AI執行長將籌資數兆美元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 全美娛樂產業接受訪談的300位主管,認為未來3年將有20萬個工作 受到AI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