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在【彩熊奇遇記】中,劉茜渝老師飾演「小黃菊」、林逸龍校長飾演「彩熊寶寶」、黃迪康主任飾演「農夫」
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的彩虹邨,陽光灑落在色彩斑斕的樓宇間,彷彿將整座城市染成一幅流動的畫卷。在這裡,黃菊路靜靜守候,承載著新開始、希望與幸福的花語,彷如一首未完的詩,等待新生代的孩子來續寫。
學校成為「基華農莊」,創設了與「彩虹」諧音的吉祥物「彩熊」,一隻勇敢而溫暖的嚮導,帶領孩子穿越森林,尋找象徵光明的源頭。歷時兩天的活動,有別於傳統的幼小銜接,它以親子共創為經,生命教育為緯,編織出一張溫暖的網,讓每位新生在歡笑中融入校園,在探索中點燃自信,寄語新生「成為自己的彩虹,尋找發光的星星」,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成為一顆閃耀的星星。

活動過後,參與的老師們有甚麼反思及領受?
- 家長突破內斂積極投入,親子分享真摯感動
- 以信任與關愛陪伴,成就孩子無限潛力
- 勇敢與自信的內在力量,啟發學生與師長
- 師長言行影響深遠,從小讓孩子相信自己
- 全情投入展現積極,勇敢向前陪伴成長
- 先觀察再支援孩子,知識與情感教育同樣重要
- 耐心發掘用心支援,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 愛與鼓勵催化孩子成長,勇敢與自信相互促進
- 被接納與鼓勵化解挫折,「只係未得」中的成長思維
- 孩子內向自信的蛻變,收穫孩子燦爛的笑容
家長突破內斂積極投入,親子分享真摯感動
黃建開副校長

- 從幼稚園升上小學,孩子們會面臨許多挑戰,例如擔心無法適應小學生活或失去熟悉的同學。因此,我們在這個活動前已舉辦多項適應活動來幫助小一新生。今年我們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生命迎新教育活動,不僅讓小朋友參與,也邀請家長加入,旨在培養孩子們的勇敢與自信,讓他們能迎難而上,勇敢面對小一的新挑戰
- 活動中一個令我難忘的片段是 (生命教育機構) 秋霞老師教導小朋友每次遇到困難時提醒自己:「我得,我可以,我做得到。」後來,同事分享了一位較安靜的小朋友在小組活動中,會自己對自己說這句話來增強信心。這讓我們在會議中聽到時都感到很神奇,因為小朋友不僅聽進了這句話,還學以致用,真正將其應用到生活中
- 我們學校的家長通常較為內斂,當邀請他們參與活動或分享時,他們往往會客氣地拒絕。然而,這次兩天的活動中,家長們表現得非常投入,展現出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強烈意願。每當秋霞老師提及家長的表現,並在小朋友面前讚揚他們時,家長們會開心地笑,並積極舉手參與,這種熱情令人印象深刻
- 活動中另一個深刻片段是分享環節。小朋友在課室寫下三個心形卡片送給家人,而家長在禮堂則寫下星星卡,內容包括對孩子的讚賞或道歉。隨後,我們邀請家長出來與孩子一起向全場分享。起初我擔心沒有家長願意主動參與,但結果卻出乎意料,許多家長踴躍舉手。尤其是第一位舉手的家長,她本身較安靜,平時很少參與學校活動,但這次她寫下心聲後眼眶泛淚,勇敢站出來分享。當她拿著麥克風,對著自己的女兒說出內心的話時,那一刻的畫面令人動容,我也忍不住眼眶濕潤
- 這次活動為家長和小朋友提供了難得的相處機會,讓他們能真誠地表達讚賞或道歉。特別是在家庭中,家長可能因忙碌而忽略與孩子的深入交流,這次活動成為一個寶貴的反思機會。作為教育工作者或家長,我們有時會覺得小朋友年紀小,能力有限,但當我們對他們充滿信心時,他們往往能展現出超乎預期的勇敢和潛力,輕鬆嘗試新事物
以信任與關愛陪伴,成就孩子無限潛力
1A班主任:楊敏學老師

- 我認為一年級的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是支持與關愛。有了這些支持與關愛,他們能更容易融入新環境,在新的地方更自在地學習,結識新朋友、新老師以及不同類型的人
- 在這次活動中,小一的家長和學生都非常投入,老師們亦是如此。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幾段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真情對話。看到不僅孩子學會了勇敢,父母也勇敢地邁出了新的一步,說出了平時難以啟齒的感受,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我非常樂於見到這樣的場景
- 在這次生命培育活動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 (生命教育機構) 秋霞老師所說的一句話:「只要運用正確的方法,每個小朋友都能成長」。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感受到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成長潛力
- 我認為自信是勇敢的基石,而勇敢是自信的原動力。勇敢和自信對小朋友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些特質是他們探索新天地、發掘潛能的基礎。透過這兩天的活動,小朋友們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希望在未來的小學生活中,學生們能通過學校提供的各種活動,身心都能得到成長。我期望他們不僅能愛上學習、愛上這個地方,更重要的是學會愛自己,學會感恩,並懂得關心自己和身邊人的感受
勇敢與自信的內在力量,啟發學生與師長
1A班:王嘉寶老師

- 每位小一學生都有許多不同方面的成長需要。首先,最重要的成長需要是來自老師和家長的愛。有了愛,大家才能在一個開心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也正是因為這份愛,大家才能在困難中乘風破浪,勇敢前行
- 活動期間有一部份是讓家長與小朋友一起體驗「彩熊寶寶」所面對的困難。看到彩熊寶寶如何從失敗、缺乏自信,猶如一隻沒有自信的小熊,轉變成為一位勇敢、勇於挑戰自我的彩熊寶寶
- 有一幕令我非常感動的,是見證每位家長將心底的話語與子女傾情訴說。在華人社會中,家長面對小朋友時,許多含蓄的話語未必能輕易說出口,例如「我愛你」或「我非常珍惜你」這些話,常常難以啟齒。然而,在活動的最後一天,我發現家長與小朋友的關係變得比以往更加親密。家長們勇敢地將這些話直接對子女說出,而小朋友也將這份愛畫在心形卡片上,送給他們深愛的爸爸媽媽
- 這次活動讓我最感動的原因,是我意識到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或挑戰,我們都應該像「彩熊寶寶」一樣勇敢面對,努力向上。只要我們有勇氣和信心,就能成功挑戰任何難關。一句「我可以,我做得到」看似簡單,但要說得充滿自信,真正表達出這句話的美好,除了需要語言表達能力,更需要內心充滿勇氣和力量,才能讓這句話更加動聽
師長言行影響深遠,從小讓孩子相信自己
1B班主任:歐陽瑩瑩老師

- 我們在「基華農莊」以「遇見農夫與小黃菊」為主題,透過彩熊寶寶的故事,以及代表「校花」的小黃菊角色,帶領小朋友展開一場生命與價值教育的旅程。活動的核心主題是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的彩虹,認識到每個人不需要光芒萬丈,但絕不能停止發亮,並擁有無限發光閃耀的可能
- 活動中最深刻的莫過於親子環節。我見到家長鼓起勇氣,站出來向孩子說出情深的心底話,甚至感動到淚光閃爍。這份真摯的互動直接感染了小朋友,也讓我深深體會到父母和老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 為甚麼要從小一就培養勇敢和自信?因為孩子在踏入小學這個新階段時,面對太多未知,需要用勇氣去嘗試和應對。沒有勇氣,很多學習就難以展開。而自信則是透過一次又一次「我做得到」的成功體驗逐步建立起來的,就像我們設計的「摺心心任務」,從感謝自己開始,逐步聯繫到家人,一步步累積信心
- 我們希望傳遞給孩子:發光發亮不只限於學業成績,耐心、善良和美德同樣是一種強大而溫暖的光芒,能夠照亮和溫暖他人。當全場一起喊出「我得、我可以、我做得到」的時刻,我相信這個訊息已經深深種在孩子們的心中
全情投入展現積極,勇敢向前陪伴成長
1B班:黃少友主任

- 孩子們非常享受在基華的生活。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得十分投入,尤其是當他們喊出「我得、我可以、我做得到」的口號時,展現出高強度的參與度。這讓我覺得他們真正享受這個活動,也肯定活動幫助了他們更好地融入學校的生活
- 非常感謝並欣賞家長們的積極參與。家長不僅聆聽孩子的分享,還與他們交流感受,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特別是在一個溫馨的環節中,家長抱著孩子一起坐下,場面令人動容,甚至讓我忍不住眼眶濕潤。這種真摯的互動不僅拉近了親子關係,也展現了家長願意踏出舒適圈,與孩子分享內心情感的勇氣
- 小時候,我非常不願意在人群前表演,尤其是跳舞。到了中學一堂體育課需要跳舞時,我非常害怕,當時我不懂得鼓勵自己。幸好有朋友的鼓勵和陪伴,最終在考試中成功地完成跳舞這個挑戰,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想告訴同學們,即使有些事不是自己的強項,也不要害怕失敗。因為不斷嘗試是第一步,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次會成功。只要像你們喊的那樣,鼓勵自己「我得、我可以、我做得到」,就能勇敢向前了
-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這裡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我們老師願意像父母一樣,陪伴孩子同行。當家長把孩子交到我們學校,他們就像有了第二個家,我們會與他們一起成長
先觀察再支援孩子,知識與情感教育同樣重要
1C班主任:葉文智老師

- 經歷了這次的活動後,我認為一年級學生的成長需要不僅在於知識層面,情緒與心理上的需求同樣重要。進入新環境需要時間適應,認識新同學可能會遇到困難。因此,我們需要細心觀察他們的需求,並提供適當的幫助
- 在活動期間,(生命教育機構) 秋霞老師的活動設計,主要聚焦於幫助小朋友在情緒和心理層面獲得支持。我發現,孩子的內心感受對他們的成長有著深遠影響,甚至直接影響他們在學校的表現。故此,在活動中培育勇敢與自信,對孩子適應新環境和新學校生活來說,確實非常合適
- 這次活動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校長和老師以話劇形式跟孩子進行互動。這不僅讓學生和家長更投入活動,也讓他們更清楚地理解活動的目的和重點。我非常感謝秋霞老師為基華小學提供了這樣一個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明白在適應新環境時,需要更多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挑戰
-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這個活動讓我們更清楚小朋友在參與後的真正需要,也讓我們明白可從哪些層面幫助他們。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在教育路上,生命培育的重要性不亞於學術教育。它伴隨著孩子學習如何面對逆境,並建立自信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耐心發掘用心支援,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1C班:范芷欣老師

- 在活動期間,我發現家長非常重視和關注小朋友,有趣的是,小朋友同樣非常重視家長。他們在活動中不時轉頭觀察爸爸媽媽的反應,例如看他們有沒有舉手或拍掌。一旦發現父母有所回應,孩子們便顯得特別開心和興奮
- 活動中最深刻的片段,是見到小朋友們非常努力且投入於所有活動。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為自己打氣,大聲喊出「我可以,我做得到」的時刻。那一刻充滿力量,讓孩子們展現出明確的目標感,令人動容
- 有了勇敢和勇氣,孩子們才會願意嘗試,願意去做從未試過的事情,例如與新朋友聊天或學習新技能。而自信同樣不可或缺,因為只有對自己有信心,孩子才會勇於嘗試。勇敢與自信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小朋友的成長尤為重要
- 透過這次活動,我最大的收穫是發現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與才能。作為老師,我們需要耐心發掘並幫助他們成長。有時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或缺乏方法,這時我們需要陪伴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身邊有支持和鼓勵,這樣他們才能勇敢邁出第一步
愛與鼓勵催化孩子成長,勇敢與自信相互促進
1D班主任:黃敏瑤老師

- 我認為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進入新環境後,建立常規至關重要。小學與幼稚園的環境截然不同,通過建立常規,孩子們能找到方向,知道自己該做甚麼,從而建立安全感。當然,最重要的是老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與支持,幫助他們增強信心
- 在這次活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見證了一位新同學的轉變。這位同學以往很少與人接觸,社交上存在困難,也很少主動開口說話。然而,在活動中,我看到他與 (生命教育機構) 林秋霞老師互動,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甚至開口說話,這讓我非常感動。因為在家訪時,他幾乎不說話,也很少表達感受或展現表情。但在活動那天,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令人安慰的開始,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成果
- 勇敢是一種需要逐步建立的特質,無論嘗試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踏出第一步都是關鍵。勇敢讓學生敢於嘗試,不自我設限。而自信與勇敢息息相關,兩者相輔相成。當孩子有勇氣踏出一步,體驗到「我真的做到了」的成功感,就能逐步建立自信。這種自信源於對自己的正確認知,讓他們在嘗試新事物時不再膽怯
- 給予小朋友更多的愛與鼓勵,能讓他們在知道背後有支持時,減少畏懼,從而建立勇敢與自信。這種支持讓他們更有信心面對挑戰,並勇於嘗試新事物,希望未來不僅是我班上的小朋友,而是全校的小朋友,都能擁有這份勇敢與自信,在基華小學的學習生活中茁壯成長
被接納與鼓勵化解挫折,「只係未得」中的成長思維
1D班:張琬茹主任

- 我認為一年級學生有兩項成長需要特別值得關注。首先是安全感。從幼稚園升上小學,孩子需要脫離熟悉的環境、老師和同學,這容易讓他們感到不安。如果我們能為他們建立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知道學校是安全的、老師會幫助他們、他們能結交新朋友,我相信他們對上學的恐懼會減少,在小學生活中也能適應得更好
- 第二個成長需要是被接納和鼓勵的感覺。初升小一的孩子可能會遇到許多挫折,例如忘帶學習用品、寫錯多筆畫的字,或在與不同同學相處和磨合時遇到困難。如果我們給予負面評價,例如「有沒有搞錯,又漏東西」或「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到」,孩子聽多了這些負面詞語,會感到不被接納,甚至認為自己無能,從而打擊自信心。因此,我們應避免這些負面語言,改以正面的鼓勵來支持他們
- 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一句很重要的話:「只係未得,唔係唔得」。這句話能幫助孩子保持正向思維,鼓勵他們在遇到困難時繼續勇敢嘗試。只要孩子抱持這種心態,我相信他們會更有勇氣面對挑戰
- 另一個深刻的句子是「我得、我可以、我做得到」。對大人來說,這或許像一句口號,但對小朋友而言,這是一個強大的口頭提示,提醒他們自己真的有能力做到。當孩子在活動中充滿信心地喊出這三句話時,我感到非常感動。特別是一位小一學生,在這個活動後回到學校參加小組活動時,遇到困難仍對自己重複說「我得、我可以、我做得到」,整整說了五次,持續地鼓勵自己。這份堅持讓老師和家長都深受感動,也讓我感受到這三句話帶給孩子的巨大力量
孩子內向自信的蛻變,收穫孩子燦爛的笑容
社工陳姑娘

- 談及一年級學生的成長需要方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情緒支援,協助他們學會表達和調節情緒。進入小學是一個巨大的轉變,面對新環境,孩子需要安全感和被接納的感覺。通過穩定的師生關係和同學間的互動,他們能獲得肯定,建立「我可以做得到」的信念。這不僅關乎學業,更是心理和社交成長的基礎
- 在活動期間,我觀察到小一學生雖然年僅六歲,卻展現出高度的適應力和好奇心。例如,第一天有個小朋友哭著與媽媽道別,但上樓梯時已面帶笑容,勇敢前行。這顯示只要給予足夠空間,孩子會自然探索和學習。同時,家長對孩子的表現非常關注,有些家長顯得焦慮,頻繁詢問關於孩子適應或學校活動的問題,擔心孩子跟不上。然而,我也看到一些家長願意放手,讓孩子嘗試,這種信任促進了孩子的成長
- 活動中最深刻的片段發生在第二天,有關彩熊寶寶和小黃菊的活動。一位小朋友第一天回家時低著頭,沉默寡言,但活動中他的頭逐漸抬起,越來越好奇,甚至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當老師邀請他回答時,他自信地走出來,大聲說出答案。那一刻,他的眼中閃爍著光芒,讓我震驚且感動。我相信他感受到學校是一個快樂的地方,這份陪伴的力量讓他願意嘗試,克服更多困難
- 在課堂觀察中,我見到小朋友聽老師講故事時專注投入,勇敢舉手回答問題,即使答案不完美,也能從失敗中學習,逐步累積自信。自信與勇敢緊密相連,勇敢的嘗試帶來成功的體驗,進而強化自信,激勵孩子說出「我可以,我做得到」
- 這次活動讓我最大的收穫是見到小朋友燦爛的笑容,這提醒我作為教師需要秉持「人在環境中」的精神,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感受。看到他們勇敢舉手、家長在活動後對學校展現信任與放手,我感受到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