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

含有「北美館」共 1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他,是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他,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將親身得來的所見所思化為畫。他是倪蔣懷(1894-1943),生於大日本帝國殖民下的臺灣台北市公館、逝於瑞芳街。短短近50載的人生,他勤學作畫,抱著終生未竟的留學夢、為顧及現實轉身投入礦業、卻難以忘情繪畫、抓緊工作餘暇以畫筆記錄他親身踏訪的一切...
Thumbnail
筆者我特別挑選出這兩部作品,來談論1990年代愛滋病男同志的生命故事。首先是台北市立美術館「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選映了德瑞克賈曼導演的遺作長片《藍》,該片講述這位未曾隱瞞罹患愛滋身分的藝術家,「聽取」他如何面對愛滋的最後晚年。另一部作品則是來自金穗影展選映的加拿大紀錄短片《王洛埃,未竟之作
Thumbnail
為什麼展覽題名是「你的好奇旅程」呢?因為是以觀眾為主體,所以主詞是「你」,因為「好奇」去參與所形成的這場「旅程」,不僅是讓觀者在作品間移動,而是讓你在每一件作品之間打開感官的過程。
走進北美館的《你的好奇旅程》這場展覽,看著藝術家奧拉弗 · 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在作品中放大了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宛如走進一座大型的顯微鏡,而觀展的人們也與展品一起產生互動,甚至有許多我們日常沒有想像到的作品表現,在每個作品之間,經常會給我不同的驚喜與體驗。
Thumbnail
作為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的其中一個線下計畫,「沉默的聲音」不只運用混合實境、多人連線與混音控盤等技術,來將水下考古中知識生產中的美學原則放入前景。科學圖像作為引發科學實踐而非讓人停留玩味的媒介,呼應著「虛擬實境」介於操作執行與觀看之間的性質,叩問著傳統觀影習慣在數位科技的環伺下如何誕生出新的未來。
Thumbnail
在奧拉弗・埃利亞松的《單色房間》中,低壓鈉燈釋放的極窄橙黃光,只剩明暗差異。這件作品不只是光學實驗,而是一次觀看條件的拆解:顏色是光與視覺系統的協商。當嘗試以紅藍眼鏡或濾光片介入,空間感塌縮、世界陷入黑暗,揭示了感知的脆弱性。作品迫使觀者思考:當熟悉的感知被拔除後,我們如何重新理解現實?
Thumbnail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是臺北市立美術館藉由跨領域策展合作,在地下樓打造的視聽空間,長期定時定點放映不同主題之單頻道影像。自2024年10月開展以來已推出三個季度,本季(Vol.4)由分別具備電影、視覺藝術策展背景的陳慧穎及馮馨共同策劃,作為放映計畫最後一季,將展出至2025年9月28日。
Thumbnail
展覽中的互動裝置,以及藝術家對環境議題的反思,展現光影、時間、空間等多重面向。需要觀者參與其中才能完整體現其意境。展品與參展者互動的深刻體驗,十分推薦親臨現場感受。
Thumbnail
時堂-avatar-img
2025/08/19
之前聽人說過,「喜歡現代藝術的人,都很聰明」,果真不假! 我對現代藝術總有點距離,怕自己看不懂那個意境,哈哈!感謝分享!
Sylvi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9
時堂 還好這次導覽手冊寫的平實易懂呢😝
週六的北美館中人潮意外地多,等待「『生命沿線而生』── 詩 ╳ 身體工作坊」(配合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時,在明亮的館內閒晃,晃至三樓的李紫彤個展——《力求失真的嗓音》時,被狠狠地攫住。 這是一個關於「壓迫」的展覽,而當我說「壓迫」,我指的是那種非常切膚、血淋淋或不忍直視的真實。多麽希
Thumbnail
親愛的阿公 最近過得好嗎?我今天去看了一個藝術展覽,名叫「你的好奇旅程」,是冰島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展覽。裡面的作品都和「光」與「影」有關,我想與您分享三件我喜歡的作品,因為我覺得它們藏著關於人生、學習和成長的哲學道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