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教學

含有「咖啡教學」共 8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咖啡不只是飲品,更是一種生活的節奏。 早晨的一杯手沖,就像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水聲緩緩,香氣瀰漫,世界也慢了下來。 這幾年,「手沖咖啡」成了許多咖啡愛好者的入門選擇,原因不只是因為它好喝,更因為它能 掌控一杯咖啡的靈魂。 如果你也曾經想:「我不懂咖啡能不能開始?」答案是:當然可以!
Thumbnail
你知道嗎? 一杯咖啡喝起來「不香、苦澀、沒層次」,其實 80% 的原因都來自於——豆子不新鮮。 許多咖啡新手買了昂貴的磨豆機、漂亮的濾杯,卻還是沖不出像咖啡廳一樣的好味道。事實上,決定風味好壞的關鍵不在器材,而是你手上的咖啡豆新不新鮮。
Thumbnail
嘿!嘻瑞-avatar-img
5 天前
好喜歡你這篇的切入點! 很多人都只注意沖煮方式,卻忽略了豆子的新鮮度。 那種「香氣不見了」的落差,其實真的很明顯。謝謝分享這麼實用的提醒!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嘿!嘻瑞 謝謝你喜歡這篇^^ 新鮮度常常是大家最容易忽略、但卻最關鍵的部分! 再好的沖煮方式,如果豆子不新鮮,也沖不出靈魂的香氣的。
「咖啡萃取」這四個字,對新手來說常常聽起來很專業、很難懂。但其實它只是「把咖啡粉裡的香氣和風味,用水沖出來」的過程。沖煮咖啡的味道差異,其實大多都是「萃取程度」造成的。本文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搞懂什麼是咖啡萃取、過萃與萃取不足的差別,以及新手該怎麼調整,讓你在家也能沖出不苦不澀的好咖啡。 一、什麼
Thumbnail
Murmur Midnight-avatar-img
2025/10/09
對呀,萃取真的會影響咖啡的味道!特別是咖啡油脂釋放出來的那一刻,那層漂亮的泡沫和濃郁香氣真的讓人受不了 😍☕️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0
Murmur Midnight 沒錯!那層金黃油脂就像咖啡的靈魂,香氣一散開,整個人都被療癒了
咖啡烘焙度影響風味與口感,是挑豆時最重要的關鍵。 本文帶你認識淺焙、中焙、深焙三大類風味差異, 並教你從喝法與習慣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咖啡。
Thumbnail
美May-avatar-img
2025/10/07
有一種說法說淺培比較好 是嗎?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8
美May 其實不一定喔~淺焙、中焙、深焙各有自己的風味重點。 淺焙的香氣明亮、果酸明顯,適合喜歡清新層次感的人; 深焙則香氣厚實、苦韻分明,很多人覺得那才是真正的「咖啡味」。 另外也有不少理論說法,比如淺焙保留較多綠原酸、菸鹼酸,對身體比較好; 有人說深焙像烤焦的咖啡,可能較不健康;也有人推崇中焙最護肝。 這些觀點我都有聽進去,也都當作參考~ 但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老話—— 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杯,才是最好的咖啡。
為什麼沖出來的咖啡沒香氣?其實問題常見於 豆子不新鮮、研磨後放太久、水質不佳與沖煮方式錯誤。只要掌握保存、研磨、水質與萃取時間,就能讓咖啡香氣回來,喝到層次更豐富的一杯。這篇文章整理 4 大原因與解決方法,咖啡控必讀!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10/05
解惑~ 感覺沖煮方式比較需要下功夫~ 謝謝Simon用心美善分享~🥰🍀
咖啡不只是「苦」或「濃」,它還能展現出果酸、花香、堅果、巧克力等不同層次。透過咖啡風味筆記,你可以像品酒一樣,慢慢訓練味蕾,記錄下每一次沖煮的感受。本文將教你如何開始寫下屬於自己的風味筆記,從簡單的風味輪盤、酸甜苦的辨識,到記錄方法,讓你在家就能提升咖啡品飲樂趣。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10/01
令人動容的一篇!完全感受到Simon對咖啡的尊崇與熱愛!咖啡就是Simon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篇最喜歡的是「不用馬上寫得很專業,新手可以先從最基礎的三個維度開始記錄:酸度、甜感、苦感」,讓新手感覺寫咖啡風味筆記完全沒難度! 整篇自始至終充滿著Simon緩慢的、温柔的引導與陪伴!一句「你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温暖、感動,完全被療癒了! 「每一次記錄,都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Simon 的文章都是自我成長、靈性提升的文章! 這篇大推~~~ 感謝Simon用心暖心創作分享!衷心祝福!👍🏻🥰🥰🥰🍀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1
當下的香草 謝謝您一直的支持與鼓勵
很多咖啡新手喜歡掛耳包,因為方便、隨時隨地都能沖。但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怎麼沖都覺得太淡!」其實,掛耳包沖泡有訣竅,只要掌握水量、水溫、注水方式,就能讓風味更濃郁,不再像喝「咖啡味的開水」。本文整理 5 個實用技巧,幫助你把掛耳包沖出媲美咖啡館的風味。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9/23
一直覺得,自己喝掛耳包時,是不專業的門外漢,讀了這篇後釋懷了! 也搞懂自己哪裡沒做好!這5個技巧都是可以做到的! 第一次聽到雙掛耳法,有點小驚訝! 有收穫!謝謝Simon的用心分享!🥰🍀
為什麼同一顆咖啡豆,味道會差很多? 很多人買了精品咖啡豆,卻發現沖出來的咖啡不是太酸就是太苦。其實問題不一定在豆子,而是 咖啡沖煮的六大變因。只要掌握好「水溫、水質、研磨、粉水比例、時間、器具」,你就能在家沖出咖啡館等級的風味。
Thumbnail
嘿!嘻瑞-avatar-img
2025/10/10
剛開始,以為越貴的咖啡豆越好喝,不盡然,我覺得自己習慣的咖啡豆最好喝😊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0
嘿!嘻瑞 真的~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杯,才是最好的味道。咖啡就像人生,不一定要最貴,但一定要剛剛好。
在家做拿鐵不難,重點是 濃縮咖啡的準備與豆子的選擇。只要掌握濃度與比例,不論用義式機、摩卡壺或手沖,都能做出媲美咖啡館的好喝拿鐵。進一步還能玩出冰拿鐵、焦糖拿鐵等變化版,讓居家咖啡更有趣。
Thumbnail
很多人第一次嘗試淺焙咖啡時,常會被「酸味」嚇到,甚至誤以為咖啡壞掉了。其實,這股酸感來自咖啡豆本身的風味特質,背後有科學原因,也蘊含著咖啡最迷人的層次。本文將深入解析淺焙咖啡酸味的來源,並提供簡單好上手的沖煮技巧,幫助你把酸感轉化為「果香與明亮」的享受。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