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

含有「堰塞湖」共 3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xn99CIrvo接著我把自己問到的六個籤,請AI幫忙統整讀取解籤。 我求籤詢問,為何花蓮地區經常發生許多災難? 得到這些籤詩,請你幫我統整和解籤,謝謝。 這六首籤詩,若以「花蓮地區為何經常發生災難」為主題來解讀, 整體呈現出一種
Thumbnail
bemyself_from2024-avatar-img
19 小時前
讀完你的這篇解籤,我突然明白,不論天地之間,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有其安排,近期才開始分享走過病痛的經歷,我感受這是我的任務,冥冥中推著我前進,在這段期間牽起的緣分也讓我產生共鳴,剛好看到你分享花蓮的警戒通報,這訊息背後所帶給我們的訊息值得我們省思,其實一個月前安排花蓮行程因颱風改期到下週,此週又有警戒,是不是不適合前行,但又苦惱無法取消訂房的問題,這也是要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的一個課題吧!
bemyself_from2024 是!以我自己觀察自己生病的體驗來說,當我生病的時候,我很常會跳出「吐諸邪氣」這句話。然後,我會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時候會跳這句話?🤣然後一邊不舒服一邊各種分析⋯。 在一邊觀察一邊感受和思考的過程中,我發現每一次整體狀態的更新,通常都會伴隨各種不適的感受現前。所以,我後來很常說:「生病是好事呀,在更新了!要把握機會更新。」😆😆😆 但無論有沒有好轉,都必定會有值自己學習之處。把當下能做好的事情好好做,讓自己好好的安在當下和學習,許多事情其實就變得簡單了。 我感覺這樣的障礙不順利,其實也是一種照顧耶!😙😙😙
中央跟地方誰該負責?過去的民進黨曾說都是中央負責,現在怎麼就變了!?
Thumbnail
當我們坐在安全的地方,透過新聞畫面看到花蓮光復鄉的景象,內心的震驚與沉痛難以言喻。那不再是單純的地震或風雨災情,而是夾帶著巨大泥沙洪流的堰塞湖溢流,將家園淹沒在數米深的泥濘之中。 我們看到了山河的無情,更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與掙扎。花蓮這片土地承受的,是雙重的考驗。最初的地震鬆動了山體,緊接著...
9月23日,台灣花蓮光復鄉發生堰塞湖溢流事件,導致大面積土地被泥流淹沒,造成多人罹難、上百人受傷。這件嚴重災情,震撼全台。暴雨、土石流、斷橋與孤村——一夜之間,東部山區成了滿目瘡痍的戰場。消息一出,政府各單位立刻啟動緊急應變,但真正讓世界動容的,是那股自發湧現、無須指令的「人民動員潮」。
Thumbnail
讀著這篇文章,滿滿的感謝與榮耀感油然而生:我們的確在行動中,打造了一個更強韌的台灣。謝謝好文!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9
陽光正好綠意灑 謝謝您的美言,大家一塊努力,重建家園~💪
那一夜,大雨沖垮堰塞湖,泥水順著山勢湧入花蓮的村落。 隔天早晨,新聞畫面裡是一片泥濘。 沒人等命令,也沒人被派遣,只是透過一則貼文、一張照片、幾句「需要幫忙」的呼喚,成千上萬名志工與援助者,就也如同潮水一般,湧向災區。 有人帶著鏟子,有人扛物資,有人什麼都沒帶,只問:「我能幫上什麼忙?」
Thumbnail
雅米-avatar-img
2025/10/08
鏟子小英雄!國二生獨自搭車400公里 烈日下為災區揮汗清淤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1008/3046681.htm?from=ettoday_app 雖然是有風險(感染因素) 但不得不敬佩這孩子的大愛 太懂得感同身受了。 感恩的心🫸💖🫷謝謝許多鏟子超人
花路教練 筠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8
雅米 小超人的大愛真的很動人,謝謝他,也謝謝他的家人和朋友們,讓他成長為這麼美好的人!!
在同比例尺的地圖上,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事。 開篇的衛星影像,是2003年自己淤滿潰決前的新草嶺潭。 文中另一幅衛星影像,是今年9/4時的馬太鞍溪堰塞湖。 從衛星影像可以很清楚的看見,九二一大地震形成的新草嶺潭位於淺山,不只河道寬闊,周邊道路、聚落和開墾也密密麻麻,產業道路甚至可以直達湖區...
Thumbnail
時光土場-avatar-img
2025/10/06
我看完那些說要炸堰塞湖的言論之後覺得,如果賴清德真的獨裁的話,應該像當年日本開發北海道那樣,把藍白粉抓起來一人一鏟丟到深山裏面挖土才對。
今天農業部特遣隊花5天才終於抵達馬太鞍溪堰塞湖,我分享他們的辛勞,照慣例引來藍白腦攻奸中央。這才赫然發現,原來9/27聯合報寫了這篇舔共報導,竟然拿這兩個條件完全不同的堰塞湖來比,什麼「堰塞湖居深山重機具無路抵達?」還「大陸經驗化解危機」!? 用標題帶風向捧中共貶台灣,簡直該改名海峽導報。
Thumbnail
doris-avatar-img
2025/10/07
分析得太好了!竹篙湊菜刀,是認為台灣閱眾是呆瓜,還是為了迎合此報TA的水平!
如果這個世界少一點衝突、少一些撕裂,多一點溫柔與同理,或許人們投入救援就不只是「災難時刻的英雄戲碼」,而是一種日常的責任與連結。
Thumbnail
這次花蓮的災難,如以往一樣,很多..都不是網路、新聞看到的、聽到的。 很多你所不知道的部落,他們..可能物資到不了,可能就算物資到了,卻不得其門而入。 因為災情,從來都不是你想的那樣,卻是很多災難劇演的那樣。 你能想像在一個地方,連個方便的地方都沒有,因為一場堰塞湖演變的災難,將一群人推到了地
宇牛-avatar-img
2025/10/04
所以我都自己來!我也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