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
含有「學習方法」共 2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格友#6883c的沙龍
2025/09/15
準備:思考、覺察與自我
在科學裡,實驗變數的品質決定了結果的準確性。 如果變數本身有偏差,結論就必然充滿雜訊。 高爾夫也一樣。 當你把揮桿動作當作變數時,品質從一開始就已經受限。 沒有任何球員能百分之百確定自己完成的動作,完全如同原先的意圖。 即使放慢速度,回饋依然模糊 —— 你總是落後一步。 更深層的影響是:當
#
高爾夫
#
學習方法
#
條件
喜歡
留言
格友#6883c的沙龍
2025/09/12
抬頭挺胸,不只是姿勢
「抬頭挺胸」, 一句在中文裡再熟悉不過的口令。 從小到大,我們聽過無數次, 無論是在課堂上、在運動場上, 甚至在日常裡提醒自己「站好一點」。 大多數人理解這句話的方式很簡單: 把頭抬高一點,把胸口打開一點。 外表看起來比較挺直, 彷彿整個人也因此更有精神。 但對我來說, 這句話的意義後來徹底改
#
高爾夫
#
內感覺練習
#
身心連結
1
留言
迷途的羊羹
2025/09/12
為什麼覺得學習越來越無聊?談談成年人該如何「重灌」自己的學習作業系統
離開學校後,總感覺人生畫上了休止符,面對學習也只剩無聊與疲憊。羊羹我花了很多時間探索,才發現問題不在大腦,而是我們那套過時的「學習作業系統」早該重灌了。這裡想分享一套能找回學習爽感,甚至在AI時代超前部署的底層邏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重新點燃對知識的熱情。
#
學習方法
#
終身學習
#
多巴胺
喜歡
留言
格友#6883c的沙龍
2025/09/11
兩種球員 —— 以及我的轉變之路
一個球員,在下桿時用心去想: 「我要把右手肘收進來。」 另一個球員,在準備時調整關節配置, 讓右手肘在下桿時自然貼近身體。 在影片上,兩者看起來可能一樣。 但內在的實相,完全不同。 一個在追逐動作。 一個在營造條件。 --- 三十多年裡,我都是第一種球員。 我用頭腦去想揮桿, 試圖用
#
高爾夫
#
內感覺練習
#
學習方法
喜歡
留言
LUO K
2025/09/10
學習不靠天賦!《高手學習》學習法:刻意練習 × 有效回饋 × 反脆弱思維(上)
《高手學習》強調學習不是天賦,而是方法與思維的選擇。透過「刻意練習」在學習區重複挑戰不會的部分,並搭配回饋與測驗,才能真正掌握技能。85%法則指出學習的最佳狀態是熟悉與挑戰並存。有效學習依靠間隔複習、多場景訓練與連結舊知識。成長型思維能讓困難成為機會,反脆弱學習法則則透過擁抱不確定性,讓人越挫越強。
含 AI 應用內容
#
高手學習
#
萬維鋼
#
刻意練習
1
留言
格友#6883c的沙龍
2025/09/08
從「發現」到「描述」:練習動作是怎麼誕生的
--- 最初的發現 有時候我會想像—— 第一個人打出「壓低球飛行」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情境? 那時候沒有教科書, 沒有系統化的練習, 更沒有一堆理論。 或許只是某位球友在球場上不斷嘗試, 感受身體的動作, 觀察球的反應, 調整到某個瞬間,突然「成功了」。 那個瞬間,一定是純粹的「
#
高爾夫
#
內感覺練習
#
學習方法
喜歡
留言
Lesly
2025/09/07
盲點|Tuesday|你不是笨
如果你學不會,應該是因為來自冥王星唷~
#
學習方法
#
自我成長
#
盲點
3
留言
熱血瓜爺的沙龍
2025/09/07
學習不是努力就好!3大策略,幫你打開高效成長的開關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前一天晚上讀了一本書,隔天想跟朋友分享,卻發現內容幾乎忘光; 或者明明每天自學英文,上課也很認真,但遇到外國人時,腦袋一片空白,只擠出「Uh… Hi…」,話卡在喉嚨,心裡滿是挫折。 別擔心,學習不是靠蠻力,而是需要「策略」。 所謂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今天我想跟你
含 AI 應用內容
#
自我成長
#
高效學習
#
學罷
1
留言
格友#6883c的沙龍
2025/09/05
旋轉,還是繞行:揮桿節奏的真相
高爾夫球手最執著的話題之一,就是「揮桿順序」。 大家爭論到底是髖部先?肩膀先?還是手先? 但順序並不是靠記憶步驟拼湊出來的。 它取決於身體兩個核心之間的關係。 --- 兩個核心 1. 下核心 —— 道家稱為「丹田」,位於肚臍下方,是身體穩定和平衡的根。 2. 上核心 —— 太陽神經叢
#
高爾夫
#
生物力學
#
學習方法
喜歡
留言
ProcessOn的沙龍
2025/09/04
如何掌握高效學習方法,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
高效學習並打造個人系統的知識體係是一個系統性且持續的過程,對個人成長、職業發展以及解決問題等多個面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心智圖
#
流程圖
#
學習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