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

含有「政治立場」共 13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稱普丁「不是獨裁者,而是人民選出來的」,並說中國軍機繞台「是在保護台灣」。這番言論在國內引發譁然,但真正值得關注的,並非她個人的政治立場,而是這樣的語言背後,折射出台灣社會在認知戰之下的裂縫。這不只是一場口水戰,而是一場潛行多年的語言與信念的戰爭。
Thumbnail
皋月-avatar-img
7 小時前
不知道「比你懂得多」的鄭麗文是不是在玩弄話術,但她的支持者中不乏有人真心相信俄國選舉是真正民主的、一切暗殺反對派都是西方媒體造的謠。這才是可悲的地方。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 小時前
皋月 鄭的確在玩話術,佩服您的見識。她的支持者,有不少人已懵了心,當然不會把普京當作獨裁者。 有位目前在台灣很有名氣的日本記者説了一句俏皮話:「年輕時不相信共產黨,是沒良心;年老了還相信共產黨,是腦袋壞了。」很值得玩味。🤔
Elon Musk 的戰爭機器:從混亂表象下提煉出的公司建造原則 世界對 Elon Musk 的解讀,長期在「救世主」與「破壞狂」之間劇烈擺盪。他的政治立場、推文、永無休止的爭議,早已淹沒他作為企業家的核心。然而,當我們剝離這一切噪音,Walter Isaacson 的傳記揭示一個驚人事實:在所有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Tesla#成本#工程師
文章探討臺灣社會中「親中」現象的複雜性,指出其並非單純的政治立場,而是一種在不統一的前提下,結合心理防禦機制、社會認同再構與外交策略的模糊表態。作者認為,儘管「親中」作為一種趨避戰爭的策略能帶來短期穩定,但長期可能削弱臺灣社會的危機意識與凝聚力,並呼籲應轉化為理性政策框架,而非情緒性語彙。
付費限定
因為我寫時事的事情已經有二十幾年,光是明報都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把我標籤是哪個政黨的支持者,其實這世上總有一群人是這樣的,他們會將一切跟自己所支持陣營不同的政見,都視為他們眼中敵對陣營的支持者。 不論是把所有人打成左膠,或者左翼把所有人打成右翼,或者川粉,MAGA;或者再早一點的
針對鄭麗文曾說柯文哲「比垃圾還不如」,黃國昌的回應是:「成熟的政治人物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那一頁早就翻過去。」這句話以短期來看確實很有說服力,政治人物本就應具備為民謀福祉的雅量。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最近傳出可能前往中國,引發台灣政壇與輿論的高度關注。這不只是單一政治人物的行程問題,而是一個關於「交流與主權」、「風險與信任」的老問題再度被攤開檢視。鄭麗文該不該去中國?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她個人的政治立場,而在於這趟旅程是否有助於台灣利益,抑或反而削弱了我們在國際舞台的立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2025/10/23
感覺最壞的結果還是發生了,國民黨正在走最壞的路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3
傑克 有可能,這有賴所有人去糾正。
■ 我看有的人一直在網路上戰對錯、戰政治立場,這個行為是不是其實是為了滿足什麼心理需求? * * * 幾個可能原因: ✚ 1.掩飾不安全感或自我價值感不足 現實生活中可能缺少掌控感或被認可的經驗。 在網路上「站隊」、辯贏對方,暫時能感覺自己有力量、有價值。 情緒詞:焦慮、渴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我們再見面⋯⋯我想親口告訴你這二十多年來的華麗色情冒險,還有我用自己的方式把屬於你的記憶留在身邊,但其實我很少回憶想起你就是了。訪談前我還有著想見面的念頭,現在覺得不見也好,畢竟就算是「友情」也是要經歷很多考驗及磨難,像是性別跟政治立場之類的,我懶惰。
Thumbnail
今天,談兩個關於閱讀的故事。   其一,內人進入中年以後,因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水晶體渾濁和老化現象、導致她的視力越來越差。而這個困擾在處理電郵訂單和回覆顧客咨詢時,尤為明顯。因此,我經常看她做出特異的姿勢:她在使用電腦(手機)螢幕時,整個臉貼幾乎像是貼上似的,彷彿這樣才看清楚和正常作業。那一陣
Ans: 有這個可能,而且機率還不低。 因為這不只是「知識傳遞」,而是「碰撞價值觀」。 人的價值觀其實有點像護城河,特別是跟身份感、宗教、道德有關的信念。一旦感覺自己被挑戰,他會啟動防衛反應,而不是理性分析。 所以你貼再多科學報告,他未必真的「看」進去,反而可能覺得被攻擊、被否定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