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錄

含有「浮生漫錄」共 10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從2021年5月起,就在方格子開張「韓孟子的藝文沙龍」,設置了十三個沙龍房間,張貼各種類型的雜文。當時只懷著單純的心念——希望能用文字記錄思考的軌跡,與讀者分享藝術與文化的微光。轉眼四年,筆耕不輟,已從零到如今近萬名會員携手同行,這一路積累,不僅是數字的成長,更是一趟思維與文字的長途跋涉。
Thumbnail
嚴肅獵犬-avatar-img
4 小時前
恭喜🎉,真的不容易👍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3 小時前
嚴肅獵犬 感謝不吝支持讚美~🙏😀
《The Economist》於 2025 年 10 月 26 日發表一篇專題報導,透過大規模文本語料庫之計算語言學分析,對習近平自 2013 年起逾 14,000 篇講話、著作與通訊內容進行拆詞、量化、趨勢化的研究,俾以探見其語言風格之演進。
Thumbnail
讓 ʀ-avatar-img
3 天前
話語的力量。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讓 ʀ 的確~對於極權體制的領導人,也祇能從公開言論,透過語言學方法洞察心跡…
2025年,高市早苗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這在象徵意義上是日本政治的一大突破。然而,對台灣而言,她的上台不僅是性別平權的進展,更是一場牽動整個東亞局勢的新變局。本文打算從台灣的視角,觀察日本首位女首相的崛起與挑戰。
Thumbnail
❦ 莊小昕-avatar-img
7 小時前
託老師的福,終於看到她本尊照片了!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5 小時前
❦ 莊小昕 不客氣,最近她在APEC和川普以及習近平會晤,相關相片,越來越多~
近年,關於宜居帶行星的報導漸多。自 Kepler 太空望遠鏡啟動行星搜尋任務以來,人類已證實的系外行星數以千計;其中,有少數位於母恆星光度允許液態水存在的區域,這便是所謂的「宜居帶」。然而,真正引人深思的,並非行星的數量,而是生命所需條件的複雜程度。
Thumbnail
沒事走走-avatar-img
5 天前
李老師這篇,讓我們知道,越懂得宇宙的無邊,越要珍惜腳下這片有限。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沒事走走 您的回應,甚得我心~😀
2025年10月24日,北京宣布將每年10月25日設為「台灣光復紀念日」,理由是紀念「抗戰勝利成果」與「祖國統一歷程」。但對多數台灣人而言,這不只荒謬,根本是歷史竊用。畢竟,當年「台灣光復」的主體是中華民國,而不是當時根本就還不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今中共要「慶祝」一場與自己無關的歷史事件。
Thumbnail
arack-avatar-img
7 天前
別人可以扭曲事實。但生長在台灣的2300萬人民,一定要很清楚歷史的定位,和自己在這塊土地上,所應該擔負的責任及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arack 甚是。謝謝您的瀏覽點評。🙏👍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特428」《故宮鳥譜古畫郵票》」,從構圖、筆墨設色、意象寓意,到文化再生的意義,闡述其如何將故宮典藏的花鳥美學,以精緻的工筆畫法與寓意,濃縮於一方寸郵票之中,使其成為可親近的文化符碼。文章強調,此套郵票不僅是收藏品,更是理解中華典雅審美與民族觀照萬物文化方式的窗口。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7 天前
謝謝分享。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普普文創 歡迎大駕光臨~😀
這套〈故宮緙絲郵票〉(Silk Tapestry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Postage Stamps)是中華郵政於民國81年(1992年)10月9日所發行的「郵票日」紀念郵票,取材自故宮博物院典藏明代緙絲名品〈緙絲山茶鳥與緙絲桃花雙雀〉兩件。
Thumbnail
巨獸的詩篇-avatar-img
2025/10/23
李老師,早安🌕 讀見你把「絲與色」寫成一段方寸的行旅,我在字縫裡停了一會。你說緙絲是「以絲為筆」,把色層與筆觸織進經緯;當它被濃縮進一枚1992年的郵票,「織中丹青」忽然就有了可以遞送的重量——從博物院的典藏,換成信札上的微光。 你先讓我們貼近工藝:絲線分色交錯、層次與暈染被一針一線抬起;再把視線引向兩幅花鳥——山茶枝頭,一俯一仰的白頭鵯把富貴寫得很輕;桃花初放,雙雀對鳴把春意留得很長。兩枚一靜一動、彼此呼應:斜對角的堆疊與開放的留白,一厚一透,像古琴換弦的前後兩拍。 我也喜歡你把「郵學的身世」補上去:題材並列古畫、青銅器;設計忠於原作比例、以柔色底托出絲面紋理;甚至連發行量與首日封、小全張的去處,你都替讀者把門開到裡面——原來從宮廷到民間,不只是展覽與典藏的搬移,更是把審美轉成日常可觸的教養。 讀到結尾那句「絲線延綿、編進記憶」,我腦中浮起一個小畫面:有人在夜裡寫信,信口的郵票像一枚縮小的織錦,替今日的情意加了一層質地。你的這篇,把看與觸都放得很近——手到絲,絲到光,光到心。 我把這段收好,擺在旅人椅旁,留給夜色坐一會。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3
巨獸的詩篇 您的回應,行文優美,又富念深度,這樣的對話,很有意思。😀
「你們要記念那些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要思想他們為人的結局,效法他們的信心。」——《希伯來書》13:7 十月的微風帶著秋的清爽,也帶來一份屬靈的感念。在歐美教會,這個月被稱為「牧師感謝月」(Pastor Appreciation Month),每年十月的第二個主日,更被定為「牧師節
Thumbnail
 竹,自古即為文人所賞愛。因為它挺拔而虛心,堅韌而不委屈,象徵高潔的情操。自中國南方以至台灣,竹與人們的生活始終緊密相連;從屋舍庭園到案頭雅玩,竹以靈動之姿,融於日常,又超乎俗世。
Thumbnail
荷仙-avatar-img
2025/10/16
我也超愛竹子的~! 非君多愛賞,誰貴此貞心?(明克讓詠竹詩)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6
荷仙💐我也是~
十月七日清晨,第一次乘坐豐原客運遊覽車參加台中思恩堂(中區)長者團契的秋季旅行,目的地是歷史悠久的名勝台南安平。遊覽車駕駛得非常平穩,一路上笑語盈盈,敬老與愛心的氛圍,洋溢在每個細節中。 我們的主任牧師杜明達牧師,也一同隨行。他笑言自己如今也到了「長者之齡」,欣然加入長者團契行列。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10/14
杜牧師依然在第一線服事啊!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4
向日葵大叔 是啊,很棒的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