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都有會跟不會的,誠懇客觀面對自己的不足,讚賞認同別人的優點,才是能互助共生走向美好的可能.
很多事情,最難的是掌握[度],如同你在文中所說:[不要過於自卑],適度的自卑,能讓自己謙遜,但過度...
個人覺得你已經開了個好頭,身在世俗裡,了解世俗的判斷標準,給了能做到的補足,也客觀接受自己的心情.
有時,別人給的一堆,不如自己列表盤點釐清自己所擁有的所有狀況,一項一項的從正反兩面去思考推論這項的優缺點及應用方式.
比如說:
自己在化療多次開刀後離婚養大兩個小孩,無法正常工作需依靠社會福利伸手援助,在申請低收時,須附上父母的資料,那時已被斷絕收養關係,可出生三天就過繼給人,我去哪裡弄親生家人的資料?
條文限制就在那裏,不申請,我可以愉快地把自己壓榨完後,讓兩個小孩去育幼院過活,想盡所有辦法拿到盡可能的資料後,第二年還是有新的相關課題要處理.
那時把自己所有[弱勢]狀況條列說明給低收經辦人員,告知能做到的配合及不能做到的困難所在,之後,都是用手寫證明切結書處置.
客觀面對、轉化運用,自信跟自卑的界線,還是看自己有沒有完全理解在各個面向裡的優劣勢(吧?).
或許,你所需要做的引領,也就是這一項,但卻最花心力,之後,就是陪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