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計劃

含有「獨角獸計劃」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讀這本書的過程非常愉快!這麼形容談「悲傷」的書聽來很怪,但卻是真的。這是近期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在書裡描述生活中各種小挫敗及痛苦——失眠、衝突焦慮、強迫症、飛行恐懼⋯⋯,但她的筆法極其幽默,光是前幾篇就讓我噗哧了好幾次,而且文筆超好(也對譯者致上敬意),好幾段描述我都想記下來,做為文字描寫的典範。
Thumbnail
Py-avatar-img
1 天前
我也在讀到此文中引述「...更糟糕的還沒來。」時,忍不住噗哧,然後要來下單買這本書啦~~~
這本書很厚,但我讀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就非常想分享,期盼著全書消化完的那一刻,可以趕快把這麼棒的書分享給大家。《反脆弱》作者就是寫出《黑天鵝效應》那一位,《黑天鵝效應》出版後造成很大的震撼,時隔數年,作者的理論發展更成熟,他寫出了這個時代更需要正視的問題/特質——《反脆弱》。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6 天前
這位作者的書都好看,也真的難以消化,只好反覆閱讀,每次都獲得不同樂趣:)
如果要認真談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可以探討的主題至少超過30個。很多人會提到「媚俗」,但它只是本書觸及的眾多概念之一。讀米蘭.昆德拉小說最痛快的部分便在於,他的邏輯之清晰,觀察之入微,每個概念都剖析到都非常根源的部分,讀者腦袋裡的混沌經他梳理,忽然便能看清原本看不見的世界。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8/28
季節悄悄轉變之時,或許是慢慢重讀昆德拉的好時機⋯⋯謝謝推薦,寫得引人入勝:)
嚴格說來,《盲人國度》是給所有人看的書。因為,就如所有的區分(標籤)使我們與自己的一部分分隔開來,盲這件事,應該是一個開口,而非關閉。或如作者所說,「眼盲的重點在抵達某處,而非離去。」
Thumbnail
愛筆-avatar-img
2025/08/27
1.這篇文章的分享讓我想到--儘管我們總是習慣為他人貼上扁平的印象標籤,每個人也依然正在努力畫出聚集各種顏色的光譜,讓本來互不了解的彼此可以看見不同的世界。 2.文中的觀點「例如我們以為的善意,事實上可能反應我們並不把盲人視為正常人的潛意識,也可能無形中強化盲者將自己視為弱者的認知。可是善意同時又是同理心的原點。」讓人觸動的同時也感到兩難:究竟該如何使用善意才不會傷害到本來想要善待的人們?釋出善意的行為本身是否隱藏著偏見與自我滿足?但我認為文中也已經提示了某一種可能,就像盲人有各自不同的情形,失明也只是他們一部分的故事。如果能將盲人視為日常社會的一分子,像和熱情的鄰居打招呼、像與親密的朋友相處,一步步摸索覺得舒服的距離從不是多數族群的專利,在與每個人相處的時候都需要思考這些事情,相信這本書的問世會讓更多讀者瞭解看不見的人不一定會迷失方向,也可能比大多數的人更瞭解自己。 3.無論是原書引用或分享的文字都讓人不斷產生新的思考,書中深刻的觀點也為我打開新的視界,不知道是否方便讓我把這篇文章分享到FB?想要以後重讀時可以快速找到這篇文章,也想讓更多讀者看到這些文字與這本書><
李惠貞-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8
愛筆 可以分享沒有問題:)也可以直接轉獨角獸這篇:https://reurl.cc/Ln20ox
付費限定
成為自由工作者後,我感覺大家對這條道路最感好奇(或焦慮)的部分,是收入的問題。最近甚至有人問我「自由工作者的理財觀」。收入的部分還可以談,理財就很心虛了,我從來就沒有理財方面的知識。但我可以分享獨立工作八年來,我的心得。
Thumbnail
如果說,閱讀《莫斯科紳士》是一種驚豔,那麼,《上流法則》就是驚訝到合不攏嘴的程度(比驚豔更驚豔)。 徹底愛上亞莫爾.托歐斯(Amor Towles)。 我的小說經驗可能不多,但在我有限的閱讀經驗中,機智聰明的作家不算少,然而亞莫爾.托歐斯絕對能在這榜單中擠上前幾名。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8/21
關於游泳 我想補充:舊時如果不會游泳就稱會“水瓶式”咕嚕咕嚕沈到底。 幽默和嬉皮笑臉或尖酸刻薄不同 和滑稽很近但有差別 有文人說:幽默是把橡皮軟劍 刺中要害卻無需見血。 也說有兩種話不堪重複:恭維和幽默的言語。
蘇西.李、阿雷馬娜、陳志勇、凱蒂.克羅瑟、雍.卡拉森、馬努葉爾.馬爾索⋯⋯等世界知名繪本作家,以自己的一本代表作說明創作過程,搭配無數珍貴手稿及圖片——這是什麼夢幻企劃! 非常享受每天讀一篇的那段時光。每位創作者分享的,不只是創作過程,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段小小的冒險。
Thumbnail
宇玢-avatar-img
2025/08/20
複雜的事簡單說真的好難,還在練習
讀者們是否想過,在可見的未來,網路上的逝者將會超過生者?這不只是資訊的問題,我們在網路上的足跡,實際上就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數位痕跡?誰又有權力決定?我們將面臨「後死亡處境」⋯⋯
Thumbnail
「溝通,不是對著別人的臉,而是對著自己的心。」 看到這書封,大概有很多讀者會直接略過,我一般來說也是這樣(把大大的作者照放在書封上的書,很少會引起我的興趣)。但若你這樣想,就可惜了,因為這真是一本好書。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8/10
很棒的分享👍 確實,想溝通就是想達到交流的目的。若不這麼想,就不用花時間去做所謂的溝通了。 交流,不是只有「拿」,得有「給」。那麼想「拿」這麼重要的話,最好是能先「給」。舉個不當的例子,抓雞就應先有一把米在手,而且給雞看到才行,不是嗎?
《成為自由人》讀後心得:沒有劇本才能活得最像自己 全文節錄自:瓦基,2025/08/04,閱讀前哨站 矽谷創業家 Naval Ravikant 有句話我很喜歡:「去做那些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像是工作,但對你來說卻是玩樂的事情。」對我來說,寫讀書心得、做筆記、分享說書過程就是這樣的事情。即使一開始沒有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8/08
可是沒準備⋯很焦慮阿⋯
瘋狗少女帕_DaffyPay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8
宇牛 如果有活著,其實就一直都在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