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安全網

含有「社會安全網」共 8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經過種種巧合與打斷後,本週我們終於要來聊點可以回饋社會的主題了!」 「你是說某種重要的哲學流派或內容嗎?」 「不,我們要來聊上一季很受注目的『章魚P的原罪』。」 「你這根本是來報復社會的吧。」
Thumbnail
桃園男童事件引發社會對社工角色與制度責任的討論。身為長照社工,我寫下這篇給所有努力讓人被看見的人。當悲劇發生,我們不該只問「為什麼社工沒有做什麼」,而應思考整個社會安全網的破洞,讓「看見」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責任。
Thumbnail
pipa-avatar-img
5 天前
台灣的「媒體」被控制相當嚴重,至今我身邊還有許多人,包含我的親戚每天都在追著于朦朧的新聞、短影音、還是評論影片看,對於台灣的各種社會案件視而不見。 但我想,更殘酷的真相是,他們已經「無法看見」。或許在這個電腦、手機、網路、電視、數位蓬勃發展的年代,人們有更多的選擇。但以目前的台灣發展看起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陷入越來越少的選擇困境中,只能看到被餵養的內容。
微微奇-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pipa 我常覺得,我們這一代努力「教別人怎麼看」的同時,也要小心別讓自己的凝視變得傲慢。 就像社工在現場,也常會遇到這種內在掙扎,我們想幫助個案「看清現實」,但有時候那也可能變成一種「用自己的標準去看待別人」的投射。 所以你最後那句話讓我很有感,也許成熟的「看見」不是要糾正別人,而是願意先看見自己凝視的位置。
本文從近期發生的「博愛座衝突」新聞事件出發,探討此類衝突背後的深層人際、社會及心理議題。文章提出五大面向,共計20個Podcast節目主題,涵蓋人際溝通、家庭代際、社會文化、個人成長及健康醫療,旨在提供聽眾在面對生活衝突時的思考方向與應對方法,並鼓勵創作者將日常經驗轉化為有價值的Podcast內容。
農曆七月剩兩天,接下來很快就來到中秋節。不好意思地說,我都已經吃到今年的中秋月餅了。今天來簡單說說早年民間在中秋節這天所進行的請靈活動:觀椅仔姑。
Sylvia-avatar-img
2025/09/20
筆仙、碟仙,小時候常聽到,但椅仔姑是第一次聽說呢。 而最後連結回社會議題令人心情沉重了起來,但確實也是必要被注意的問題啊!期望每個孩子都有快樂的童年。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20
Sylvia 謝謝Sylvia耐心看到最後(我最近都盡可能縮短我的發文😆)。確實這篇文我想用有點詼諧的文字,來介紹這個現在少有人知的民俗活動;然而也想藉由帶出現今發生的社會問題,提醒人們這種令人生氣的悲劇現象,是持續在發生的事。
付費限定
為何會有人想要從事像工廠工人這種最低工資,沒有前途,沉悶又沒有尊嚴的工作呢?其實答案挺簡單的,就是很多人立即需要一份收入,而且沒有本錢去選擇。 那些低技術勞動力職位,對於一個社會來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對於大部份人都沒有門檻,不論你讀文理工商,不論學歷如何,不論你是男是女,不論你是老是幼,只要你願
付費限定
當工業革命開始,機器使人類的生產力大幅的提升,在十八世紀初,的工業令大量生產紡織品變得可能,寒冷時衣物不足的問題慢慢得到解決。去到十八世紀末期,棉布終於成為大眾也可以消費的商品,連窮人都負擔得起棉衣。而在十九世紀初,人類發明了鐵路,鐵路與蒸汽船,大幅的減低了貨運的成本。令人類可以有效的開發內陸的礦產
付費限定
在十八世紀或之前,並未流行全民徵兵制,戰爭大部份是貴族與職業士兵的事情,不太關平民的事。但十九世紀初,爆發了拿破崙戰爭。拿破崙進行了全民動員,將平民們都徵上戰場,這是因為動員的平民只要稍加訓練再配上槍械,雖然不及自幼訓練的貴族騎士們,也有相當的戰鬥力,數量卻遠遠壓倒職業軍人。 帶著一群沒錢但有槍的
昨天站台值班時,遇到一位特別的對象——一位剛出監的年輕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更生人」。 不到30歲、有刺青、個性有點屌郎當,卻出奇地願意聊、願意說。他看起來跟一般年輕人無異,但他的故事,卻不簡單。
Thumbnail
旬子的故事你們看了嗎?或許你會對日本司法體制的龜速顢頇而感到驚訝,又或者你看到的是一個遊走在社會安全網邊緣的恐怖份子,然而,更多人看完了《我對抗跟蹤狂的七百天戰爭》之後,更擔心自己身邊是否也潛藏這樣的交往對象。 日本資深作家內澤旬子在2014年從東京搬到小豆島,長期關注人與動物關係的她,還養了山羊
Thumbnail
這則故事——「一個房屋主人接納了門外的流浪漢,結果被殺死」——乍聽之下像是一個悲劇,但它其實可以作為寓言、心理探討、安全思維與道德哲學的多重引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深入分析: 一、善良與天真之間的界線 故事核心是:一個出於同情與善意的行為,卻導致了最壞的結果。這揭示了一個經典命題:
含 AI 應用內容
#受害者#主人#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