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
含有「習俗」共 26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某某主義
2025/09/14
燒紙錢
...顯示更多
#
燒紙錢
#
習俗
#
廟會
1
留言
舒嫚的沙龍
2025/09/11
九月生活小記
中元節前夕,平日販售傳統米食跟紅龜粿的店家,也出現不輸端午節的大量粽子。 也少不了油飯,糕仔跟芋粿。 不明白為何中元普渡要拜粽子,老闆娘也不說出完整原因,反正是古早流傳的習俗, 不是有句台語俗諺,說:新例沒設,舊例無滅。 (意指原本的世俗未找到較好的依循方式時, 仍舊依循舊例來推展。)
#
九月生活小記
#
中元普渡
#
中元節
7
2
Claydee
2 天前
1
原來有拜粽子的習俗呀,好像沒有聽說過呢~
1
舒嫚
發文者
1 天前
1
Claydee 可能北部沒有吧~
1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
2025/09/02
中元普渡誰來吃?兩種非典型的鬼界旅遊團
今年的8月1日,恰逢農曆七月初一(編按:原文於2019年發布),也是鬼門開的日子。在這個「好兄弟」、「好姊妹」們結伴出型的旅遊旺季(?),各地宮廟的歡迎餐(普)會(渡)可說連綿不斷,為的就是希望陰間的前輩們可以吃得開心玩得盡興。 這些餐會歡迎的對象,主要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比如天災、戰爭、械鬥、
#
中元
#
中元節
#
習俗
3
留言
linct的沙龍
2025/08/27
臺灣中元節普渡的傳統與轉變
本文探討臺灣中元普渡的由來、歷史演變及現代樣貌,並以高雄龍湖廟大士爺祭典為例,說明其獨特的文化意義與社區凝聚力,最後呼應論語中『敬鬼神而遠之』的智慧,鼓勵以善念為出發點,達到人鬼兩利之祥和社會。
#
中元節
#
文化
#
生活
14
2
蔡緯嘉
2025/08/28
1
傳統的普渡,是與靈界共享、祈求平安;現代的普渡,更多是一種文化延續。
1
linct
發文者
2025/08/28
1
蔡緯嘉 特有的民俗文化應該繼續傳承
1
小🐷的世界
2025/08/27
中元節:亞洲各地的傳統與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台灣的中元節,在香港稱為盂蘭節。今天,我發現原來亞洲許多地方也有在這天慶祝鬼節,而各地的禁忌和習俗卻完全不同!所以我希望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在這段時間會做些什麼吧! 台灣 主要活動是中元普渡儀式,家家戶戶和商家會祭拜好兄弟,並有「放水燈」等活動。此外
#
中元節
#
方格新手
#
vocus鬼抓人
6
5
林燃(創作小說家)
2025/08/28
2
讚喔!
2
老安的方格子
2025/08/25
三大AI解釋民間習俗:在外地橫死的鄉民,為什麼不能夠進入老家停靈的原因。
請AI解釋,習俗中,在外橫死的鄉民,為什麼不能夠進入老家設靈堂。
含 AI 應用內容
#
習俗
#
農曆七月
#
喪葬習俗
25
7
林燃(創作小說家)
2025/08/25
2
😮💨簡單說就是不祥,但這樣魂魄就更難以安心了,畢竟……它們也不願意呀!
2
老安的方格子
發文者
2025/08/25
2
林燃(創作小說家) 所以佛教的超度法會都強調:「解冤釋結」。 結開冤仇,釋放過結,好好快去投胎。
2
福報施生命殯儀服務
2025/08/24
盂蘭節燒街衣:由來、習俗與現代意義
孟蘭節(又稱盂蘭節、中元節、鬼節)是華人圈一年一度的重要民間節日,尤其在香港、廣東、澳門、台灣等地區十分盛行。其間「燒街衣」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間習俗之一,象徵布施、孝道與敬畏自然。以下將介紹燒街衣的由來及其常見做法。 由來與意義 孟蘭節的起源融合了佛教、道教及本土民間信仰。根據佛教傳說,目連尊者救
#
香港
#
農曆七月
#
習俗
1
留言
小廣說鬼 | 鬼故事、凶宅、都市傳說,說給你聽
2025/08/22
民間傳說 | 七月夜裡的三炷香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準備供品、燒紙錢,迎接「好兄弟」出來遊蕩,雖然這些習俗到了現代早已逐漸淡化,僅僅只是抱持著敬畏的心,但仍然有很多人嚴格遵守著這些習俗。因為,如果不慎冒犯,後果往往比你想像的更加嚴重。以下的故事,發生在南部某大學。
#
鬼故事
#
農曆七月
#
鬼月
2
留言
蕎的理想生活顯化魔法
2025/08/21
鬼月平安攻略|普度流程及簡易護身魔法
臺灣農曆七月鬼月習俗及禁忌完整指南,包含鬼月由來、普度流程、簡易護身方法等,帶你深入瞭解鬼月文化,並找到與心靈契合的生活方式。
#
農曆七月
#
鬼月
#
普度
3
留言
跟著大衛玩日文
2025/08/20
🎑 中元節文化與鬼月祭拜習俗|加碼推薦日本經典鬼月影視作品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中華文化裡的重要節日 「中元節」 又稱為「鬼節」、「盂蘭盆節」,也是俗稱的 鬼月。在這個月份,人們相信陰間大門打開,眾多好兄弟會回到人間。因此,不僅要遵循傳統的祭拜習俗,也發展出許多與鬼月相關的文化、影視作品,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本文將帶你了解 中元文化與祭拜習俗,並推薦幾
#
祭拜
#
鬼月
#
日本
4
2
Simon
2025/08/21
1
謝謝David提供那麼多日本與台灣的文化差異,謝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