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講

含有「TED演講」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創新並非天賦,而是一種可以培養的思維模式。頂尖組織心理學家 Adam Grant 提出成為「原創者」的三個關鍵:1. 練習適度拖延:給大腦醞釀期,激發非線性思考。2. 擁抱點子懷疑:用疑問驅動自己實驗與改進。3. 大量生產點子:不怕壞點子,才能篩出黃金。這套方法,將幫助你在工作與生活中脫穎而出。
你是否曾以為達成某個目標就會永遠幸福,結果卻很快感到空虛?哈佛心理學家丹·吉爾伯特用幽默風趣的演講,揭開一個驚人事實:我們的大腦根本不善於預測什麼能讓自己快樂!從買樂透到做職業規劃,我們總是被「生動的畫面」和「過去的價格」所誤導,嚴重低估了自身的復原力。
你想過為什麼罕見疾病藥物難尋,而動作片總是斥資巨額嗎?經濟學家Alex Tabarrok用一個簡單的「市場誘因」原理,破解了這個謎題,並延伸至全球化的宏大藍圖。他妙趣橫生地解釋,更大的市場能催生更多的創新,從拯救生命的藥物到我們日常的科技都是如此。
是否曾為自己的決定事後找盡理由?研究證實,這或許是所有人的通病。在他的「選擇盲視」實驗中,受試者連選擇的伴侶臉孔被調包都渾然不覺,並立刻為新對象編造喜歡的原因。這顯示我們對自我的了解,遠比想像中更模糊且具可塑性。了解這一點,不僅能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更寬容,也學會接納改變與不一致的自己。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品嚐過失敗的苦澀,也曾對成功的滋味懷有憧憬。然而,當巨大的成功或失敗真正降臨,將我們的生活徹底顛覆時,我們該如何自處?又該如何在一片混亂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繼續前行的力量? 美國作家伊莉莎白·吉爾伯特,以全球暢銷書《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聞名於世。她的故事激勵了無數
從威斯康辛的農場女孩,到引領教育創新的先鋒教師,分享了一個動人的對比:她的祖母需要長途跋涉到學校「取得」知識,而現在的學生,指尖輕點便能擁有一座圖書館。那麼,學校還剩下什麼?她認為,是「體驗」。
社會化的過程,當然也可以直接到社會工作,接受無情的摧殘,你我不都這樣過來的.坦白說,學校能給的不多啦!無論是知識,還是人的應對進退,真的不如自己下海走一遭
27歲,醫學院入學前夕,被診斷出癌症。身為病人,她體會過診間裡的孤獨與恐懼。她問:「最糟糕的情況會是什麼?」答案並非我們想像的死亡。她發現,最糟的是癌症奪走了你「去活、去做、去愛」的能力。如何在基因突變帶來的不確定性中,依然選擇勇敢去愛、去工作,治癒癌症的同時,請別忘記協助病人過他們的人生。
  出人意料的結果是,這些士兵中的95%在回國後都自然地停止使用毒品,連「戒」都不用戒。因為就像身處於老鼠樂園中的老鼠,這些回家的士兵有家人、朋友、伴侶、各種令他們滿足的日常休閒活動。和處於戰場時不同,他們不需要海洛因來緩解孤獨與焦慮,不會像空籠子中的老鼠那樣,需要從藥物中尋求慰藉。
Thumbnail
當賈伯斯不讓自己孩子用iPad,當矽谷工程師將子女送往「無螢幕學校」,這說明了什麼?心理學家 Adam Alter 揭露了科技產業的核心矛盾。他的演講如同一記警鐘,展示了我們如何將最珍貴的個人時間,獻祭給設計來令我們上癮的螢幕。
你是否曾覺得世界充滿自私與算計,並因此感到疲憊不堪?史丹佛心理學家 Jamil Zaki 的研究告訴你,這不是你的錯,而是落入了「憤世嫉俗陷阱」。他發現,憤世嫉俗非但不能保護我們,反而會讓我們變得不快樂、收入更低、人際關係更差。這份演講摘要將帶你了解,如何將大腦從「懷疑模式」切換到「希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