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高雄市心理復健協會-avatar-img

社團法人高雄市心理復健協會

11 位追蹤者

社團法人高雄市心理復健協會

11 位追蹤者
社團法人高雄市心理復健協會成立於1994年,由一群精神障礙者家屬發起組織的非營利團體,依循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以「復元」為目標為經營理念下,陸續提供的服務項目有日間照顧服務,就業服務,夜間照顧服務,外展照顧服務,辦理照顧者成長充權團體,為精神康復者及家庭提供多元服務。
avatar-img
社團法人高雄市心理復健協會的沙龍
16會員
43內容數
復元是一種歷程,是精神障礙者在生活中學習與疾病相處與共存的一種方法,讓生活不再只有疾病,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認識不同的朋友、寫出自己的故事~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在人生成長的路上,每一次的閱讀,都有可能是一面映照內心的鏡像啟發。作者單親小朋友講述著看完表姊分享給他的《好的愛,有邊界:沒有誰該受傷,從揪心到暖心的50個邊界正念練習》這本書後,回望自己過往的人生軌跡,他意識到單親背景在自己心裡留下的烙印。書裡的練習提醒了他:愛,需要保留人我之間好的距離以及清晰而
每一段療癒的旅程,都是從一個微小的步伐開始。作者小雲在文章中分享,自己如何在病痛的挑戰中,從最初的抗拒,到輾轉於不同機構接受幫助與照顧,最後落腳到「活力滿分社區復健中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支持與陪伴。透過中心裡的多元課程與活動,一次次突破過往的侷限,勇敢直面內心的恐懼,也在人際互動與陪伴中感受到溫暖。
長年與憂鬱症同行的芊憶,把生命的故事娓娓道來。自婚姻變故後,她的心情如潮水般起伏不定,時而被無力與黑暗吞沒,時而又在陪伴中找到呼吸的節奏。從最初的迷惘與不安,到逐漸適應治療過程,她在醫護人員與社福單位的支持下慢慢踏上復元之路。她漸漸學會與疾病和解,也感受到生命中那些細微卻珍貴的成長。
生命的起初小小在家長的不當教養下失去自信,她曾在心中浮現無數的疑問與怨懟,而後又因挫折與疾病深陷黑暗。幸好,在社會資源的介入下,小小遇到了復健中心的老師們,老師們用溫柔的陪伴、微光般的鼓勵與支持,慢慢讓她學會勇敢、學會承擔、學會分享。即使黑夜漫長,曙光終會輕輕降臨。
在人生旅途中,有些挑戰往往超乎想像。當思覺失調症悄然闖入成龍的生活變成了日常,世界彷彿變得難以掌握,他經歷了混亂、恐懼與痛苦,但也在一步步在治療與復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今天,讓我們放慢腳步,走進成龍的世界,聆聽一段關於思覺失調症真實而勇敢的心路歷程。
在確診為思覺失調症之前,小妤的生活看起來和我們一樣。只是從某個時刻開始,她覺得世界慢慢變得不一樣,腦海中像是失序般總是出現很多不受自己控制的想法。這些徵兆不是一夕之間出現,而是長時間壓力累積起來的警訊。讓我們跟著小妤的文筆,一起走入她的回憶,認識思覺失調症的發病初期。
從小就罹有憂鬱症的Emma,跟我們分享了她罹患憂鬱症以來隨著病情起起伏伏的心路歷程。對抗病魔的她,一路上收穫到很多人的幫助,最後在社區復健中心的幫助下,開啟了自己一連串的復元之路,有了社會資源與社工的幫助,終於迎來屬於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在人生最脆弱的時刻,有些人要面對的不只是身體的病痛,更是心靈深處的風暴。病發時或許充滿恐懼與無助,姍姍在家人朋友的守護以及社工醫療人員專業而溫暖的陪伴下獲得了社會資源的支持,也體會到愛與專業支持的可貴。姍姍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從困境到復元的歷程,並向一路相伴的社工與家人朋友,致上由衷的感謝。
作者詠真分享自身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復元歷程,從自我囚禁到重返職場、回歸社會,強調社會接納與自身努力的重要性,並期盼能給予其他病友希望與支持。
Thumbnail
一位確診重度憂鬱症的作者,分享其童年陰影、求學經歷、與疾病抗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教會及康復之家的支持下,逐步走出困境的故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