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寫】Ep.31 突破,忙碌,與成長的焦慮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話嘮不用錢

終於迎來算是第二階段的結束了!這一集恰好是單純在 IG 發長文的最後一個集數;上一次是跟臉書說掰掰,今天也要跟 IG 舊作也道別一下了。

我記得以前在說自己看舊文的時候會很難為情,覺得自己怎麼可以好像很對某些話題這麼不要臉的侃侃而談,可能是因為覺得很有想法的時候不把它說出來,會有點難受吧,哈!

其實我一向是沒有這麼的喜歡,在很多話題上就開宗明義的要表達「正向」的想法,因為多數人在對話過程他只是需要一個人去聽,而且不少人的猶豫是發生在其實內心已有定斷,卻跟環境發生衝突的時候。

那通常我的經驗會在這時候去鼓勵朋友說:就像我寫文不容易得到回饋和贊同一樣,可是我不會因此就放棄和自己對話探索的機會,這些東西是課堂給不了的。

又或者,當我做一件事只是為了「安撫自己」已經很好,是想要向身邊人證明些什麼的時候,這件事的初衷已經摻雜了別人的因子,要好好的完成除了帶來的焦慮以外,通常是很難真正享受在其中的。


本週優質節選

raw-image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忙碌?不累嗎 XD
  • 思想的完備?不同情境還是要換一下想法的

我的文章是很強調「起心動念」的地方,因為一個人最後的結果會如何,不完全取決於都在做什麼,因為這已經是一個把自己行為放到櫥窗上給人品評的過程,只有自己知道為什麼做著這樣的一件事,才能夠平穩而持久。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raw-image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忙碌?

我只能說這可能是生涯以來,遇過最有毒的雞湯了。

raw-image

印象中 20 多集我舉了一位朋友的故事做為例子,為什麼我會這麼篤定他在做事的過程中並沒有全然的以自己為重?

正解就是「焦慮感」。

一個人在焦慮的時候會多可怕,負面的表現一般人只會認定說:噢,這個人好像心情很煩燥;這個人現在好像有點氣急敗壞的樣子,我們可能不要太靠近他。

但事實上我們生活到底有多焦慮?

這就要回歸這一系列常常提到的話題:為什麼你選擇在做一件現在手頭的事情?

簡單來說,其實走錯路並不是一種結果論,並不是「這個結果不如意」所以我做錯了選擇,而是一開始就沒有對這件事慎重一點。

像以前的老師都會鼓勵同學:大家都是很不一樣的個體,彼此互相尊重,或者多多認識,可能在將來也能幫彼此一把。

這樣的話許多人肯定不陌生,實際上的瑕疵可以說是相當多。

1

大家都是很不一樣的個體?

小小的聊一下星座。大家可能聽到水瓶座的朋友就會忍不住提到說:水瓶座是不是都怪怪的?

我在翻閱星座書的時候當然是都會好好看一下作者怎麼描述這群人,其中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就是:

有些人會說水瓶座是一群博愛的人,他們確實對人相當有包容度,但同時也是最沒容忍度的;一方面在他們眼中的「人」都相當的不同,但事實上也沒有什麼差異,差不多就是他們對「人類」的認知。

在我眼中這些不同的人為什麼在長大之後都有一致性,我想都是來源於那些,看似「合理」的人生的選擇,這個階段的人應該要完成什麼事、做到什麼事情才會讓自己看得起自己,讓別人也看得起我的一種感覺。

這種起心動念,就會讓大家在 20 多年的人生裡看似是相當不同而且多樣的,但也有可能同間學校的人一字排開,除了科系和外表,也說不上有哪裡不太一樣。

2

多多認識,可能在將來也能幫彼此一把。

這真的是我聽過最唬爛沒有之一。

我有遇過身邊的人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當然我也是如此;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

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我可以只是因為「我爽」就好,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以前我身邊有一位同學,在活動期間並沒有與某 A 同學相當熟識,卻在幾個月後的互動中,因為聽聞 A 在某單位工作,希望幫他的朋友安排一個位子打工。

A 將這件事說與我聽的時候,我對這位同學的行徑感到相當不可思議 (的厚臉皮) 但同時也不覺得意外,因為他身邊相處的人大多都是這樣的:我認識你嘛,所以大家互相幫忙應該是沒什麼。

我以前讀師大的時候也是這種相當討厭的人,後來才明白,其實人脈完全不取決於我認識過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有意願認識我

就像我在高中班上相當惹人討厭,他們不會因為和我同班過就覺得我為什麼要做「陳建宏」的人脈?

是不是聽起來就挺莫名其妙。

所以,後來不管是工作還是重考後的生活,我在面對這些聽起來看似很有道理的話當中,就會時常反思咀嚼到底有沒有用?我的生活沒有這些話就不行了嗎?

完全是可以的,可以不理會這些東西。

但為什麼生活會常常過著過著,就長成和別人沒有相差太多的樣子?還是說我們對於生活的期望只會因為時間的流逝在減少,這真的是我們從前對自己將來期盼的模樣,然後被現實磨滅後應得的結果嗎?

比起以前是懵懂無知的自己,難道不忙碌起來,是一種罪過嗎?

我們都說要找到自己,又真的給了自己充足的時間了嗎?


思想的完備?

這件事相當困難,但我也會努力去靠近,只是選擇了寫文章的方式而已。

raw-image

上半部,我看起來是比較反對忙碌,事實上是反對理由不充分的忙碌,畢竟有這麼多理所當然的東西,都是誰的「理」呢?

這裡的「想做」就是另一個想法,如果我今天做一件事只是為了減輕我對未來的焦慮,我會優先和緩一下自己,覺得這是大可不必的事。

因為我知道我給自己思考的時間很少,特別是覺得有點恐慌的時候,這種時候特別容易下錯決定,即便這個決定是看起來很普羅大眾的,比如說看似很合理:讀了高中就是一定要考大學。

真的嗎?

很顯然在你讀了我的文章之後應該也會忍不住想說:好像賺大錢的人也不一定非要讀過什麼好書才能辦到。

所以我在開始一件事情前,想的時間會比一般人久很多,有時候還會被質疑行動力不是太好;其實我只是在反覆回想,這個決定是我真心的嗎?我應該不是因為一直在考量未來的事才要做的吧?這樣的感覺。

而且我會努力壓抑腦袋的聲音,因為人的大腦真的講不出什麼好話。

就好像今天每個人都有想開始一件事的衝動和契機,後來為什麼不了?新年新希望常常撐不到三個月就銷聲匿跡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直覺以為是自己行動力不足造成,或者給自己一句「我就懶」,但更多時候我只會覺得就是精力用錯地方。

好像不趕快去開展一件事就有罪過。

這個就要仔細去分一下:我很焦慮嗎?我做與不做有什麼關係?我能在付出的過程就能感到快樂,而不是因為預見結果嗎?

同樣的例子,明明我知道人生的系列文章,一定會有不明白其所以然,認為我「憑什麼」的人質疑我的內容和品質。

那寫文本身代表什麼?是我一定要得到一定的身分地位嗎?顯然是不這麼必要,至少在我這個年紀,不太需要追求就是了。

或者不累積一些東西可以嗎?可以啊,社會上很多我們不喜歡的大人也是過的好像不怎麼有關係的啊。

所以為什麼還在持續寫文章呢?

我在自我對話;我在靠近我認為的生活的樣子;我不要別人告訴我應該要做什麼樣的事才是對的;我也不要別人來指導「生活」應該要寫什麼樣的文章。

其實只需要這樣,就是在等待投契的人來與自己交流而已;只要我從不對別人的生活投以羨慕的眼光,就不這麼容易被困住了


不一樣,反而可以做的更多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今天會有這些內容,是因為我很在乎「窮忙」的問題,我們一路走來看過多少窮忙的人?

就是明明希望自己的努力有產值,最好是能隨心所欲的報價,最高興的境界不就是,慣老闆看不上我們的價值,卻還能被適合自己的公司給接收去嗎?

為什麼要讓自己委屈在一個飯碗裡,還是別人所謂的「安穩」。

或者說,以現代人的生活來看,怎麼樣才能求得安穩?就算只是紙上談兵,我們也會清楚知道只有一項技能在身上是不夠的,何況還是個還沒走出台灣小島就普遍重複的東西。

如果今天我們的目標是要追求有錢,可以過上更好品質的生活,那什麼樣的概念才可以幫助到我們?

我想,應該是全然明白並承擔「物以稀為貴」的勇氣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類量測事務所
31會員
347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人類量測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OpenAI 推出全新功能——ChatGPT Canvas,為使用者與 AI 的互動帶來全新體驗,不僅使協作過程更為流暢,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ChatGPT Canvas 是什麼? ChatGPT Canvas 是一個在獨立視窗中打開的協作平台,不再只是傳統問答,而是讓你和 AI 一起協作,
Thumbnail
OpenAI 推出全新功能——ChatGPT Canvas,為使用者與 AI 的互動帶來全新體驗,不僅使協作過程更為流暢,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ChatGPT Canvas 是什麼? ChatGPT Canvas 是一個在獨立視窗中打開的協作平台,不再只是傳統問答,而是讓你和 AI 一起協作,
Thumbnail
── 實測有效的流量密碼,全部公開讓你看 ​ ▋1. 長到哭爸的清單 ​ 清單(list)是不退流行的內容形式。 ​ 不論「推薦排行榜」,或者社群常見的「X 種技巧、Y 種策略」,它們都引人注目。 ​ 有了清單,表示你「整理」過。 ​ 你從各種雜亂資訊「辛苦整理」、精煉出讀者只要
Thumbnail
── 實測有效的流量密碼,全部公開讓你看 ​ ▋1. 長到哭爸的清單 ​ 清單(list)是不退流行的內容形式。 ​ 不論「推薦排行榜」,或者社群常見的「X 種技巧、Y 種策略」,它們都引人注目。 ​ 有了清單,表示你「整理」過。 ​ 你從各種雜亂資訊「辛苦整理」、精煉出讀者只要
Thumbnail
或許是今年太溫暖,這幾天天氣變涼後才發現,原來冬天這麼冷 入冬了,想念起美麗的沖繩日落...這季節,沖繩應該也冷冷的吧 入秋時,又再次拜訪這美麗的島嶼 這次放慢了步調,體驗了美不勝收的日落,真的好美! 行程推推~四天三夜行程分享 必吃美食是指這次去要吃到的,沖繩有太多太多好吃的,根本吃不完
Thumbnail
或許是今年太溫暖,這幾天天氣變涼後才發現,原來冬天這麼冷 入冬了,想念起美麗的沖繩日落...這季節,沖繩應該也冷冷的吧 入秋時,又再次拜訪這美麗的島嶼 這次放慢了步調,體驗了美不勝收的日落,真的好美! 行程推推~四天三夜行程分享 必吃美食是指這次去要吃到的,沖繩有太多太多好吃的,根本吃不完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