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每天都有在背單字、看文法、做筆記,
但只要一開口,就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時候,很多人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學不好」。
但在 MK反轉外語 的課程設計中,我們發現:
「不是學不好,而是你可能還沒弄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學。」
「為什麼你想學外語?」
這是在我們進行外語學習諮商時,最常問學員的問題之一。
因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有一個比任何資源都來得更關鍵的東西——那就是目標感。
🎯 學語言前,你真的知道「你為什麼學」嗎?
在外語學習諮商時,我們最常問學員的一句話就是:
「你為什麼想學這個語言?」
這個問題聽起來簡單,但很多人的回答都不夠具體——
「因為想出國」、「因為喜歡日劇」、「因為想轉職」。
這些動機其實都很好,但如果沒有配合可行的執行策略,
就很容易在學習中期遇到卡關,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語言天分。
😫 初學者最容易踩的坑:想一次搞懂全部文法
我們很多初學者學員,在學習初期就焦慮:
- 助詞用錯是不是很丟臉?
- 這句話的語尾變化我是不是背錯了?
- 文法看不懂就不敢講?
但事實上,你不需要搞懂每個文法才能講話。
如果你希望講得好,反而要先「敢講」。
💬 文法和單字的重要性是什麼?
文法讓你能描述更多情況,單字讓你表達更多細節。
但如果你只是背,而不嘗試使用,那它們永遠只是「知識」,不會變成「語感」。
與其每句話都正確,不如先讓自己「講得出來」,
哪怕是一句簡單的:「他昨天沒來,他好像生病。」
這就是語言的真實使用力。
📊 台灣學習者常見盲點:過度依賴記憶策略
根據我們的觀察與學習策略分析,
台灣學生最擅長的往往是「記憶策略」,因為我們從小習慣用背誦解題。
但語言是用來表達與互動的,
記憶可以幫助你累積語料,卻不能幫你面對臨場的輸出需求。
🔧 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而是更有方向的任務安排
在 MK反轉外語,每位反轉學員在每個學習週期的期初都會接受一次外語學習諮商,
了解學習目標、過往經驗與目前生活狀態, 根據這些資訊設計出真正適合你當期的「學習任務」。
我們不強迫你一次記完五十音,也不逼你開口前要背會三種文法。
我們陪你從現況出發,設計一條可持續的語言路線。
你學語言時,最常是哪一種卡關?
💬 歡迎留言分享:
你最常卡住的一句話是什麼? 你曾經背了很久卻從來沒講出口的句子又是什麼?
我們會陪你,一步一步讓它真的用得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