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感對企業的重要性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心理安全感是什麼,對企業有什麼重要性?

讓我們來聊聊這個最近非常熱門的話題——心理安全感。特別是看到它不僅僅是流行,甚至有書籍高踞暢銷榜,我們就知道這個話題有多熱。


那麼,心理安全感到底是什麼呢?對於企業、組織,甚至是我們的團隊而言,它又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參考一下 Amy C. Edmondson 研究,她在商學院裡給出的定義實際上非常直接——心理安全感,它是一種工作氛圍。具體來說,就是我們能在工作中坦率地、透明地進行溝通,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不怕和別人有所不同,敢於面對人際風險,敢於說出真話、指出錯誤。而且,重點不只是我個人覺得我敢說,而是我真的在我的工作環境中,感受到了這種勇氣,我和我的團隊能夠這樣做。這種感覺不僅僅存在於我們的小團隊中,無論是在會議中,還是在整個職場上,無論是與上司還是與同事的對話中,我們都能有這樣坦率、透明的交流。這就是心理安全感的氛圍。


那麼,這對於我們華人文化企業來說,似乎有點難以推動,對吧?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總感覺有些話不太適合當面說,尤其是對權威的尊重等等,這在推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怎麼克服呢?


心理安全感的文化、這種氛圍,在華人社會確實存在文化差異。但這不代表我們就不能擁有心理安全感,或者說它很難實現。重點是看我們怎麼去適應和調整。畢竟,不論你是來自哪裡,我們都需要準確的資訊來完成工作,不是嗎?工作中的資訊需要清晰、準確,這樣我們才能夠順利執行任務。而且,這種坦率、透明的溝通並沒有文化界限。但是,我們華人有我們的文化特點,比如我們重視和諧、人情和面子,不鼓勵公開指責或頂撞上司。這就需要我們在推動心理安全感時,更加細膩和周到地考慮如何去做。


例如,在新加坡可能直接指出問題是被鼓勵的,大家覺得很正常。但在臺灣,這樣做可能就會讓人感到尷尬,甚至覺得是在爭吵。這就是文化差異。但無論如何,不論是在新加坡還是臺灣,我們都可以尋找適合自己文化背景的方式來重視和實現心理安全感。可能在華人的環境下,我們更偏向於在表揚時公開讚賞,而在批評時則選擇更私密、尊重的方式來進行。


其實,推動心理安全感不只是關於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或是促進團隊合作。它更關乎企業的社會責任在於建構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留才、育才與人才傳承的永續發展。企業體在面臨大環境的變動中需要與時俱進保持創新,提供顧客更好的服務,並且負起部分的社會責任。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會發現仍然有許多產業與企業體,其實是有更大的空間去推動心理安全感文化導入的,創造一個既尊重又關懷的高績效工作環境,讓大家在這樣的積極正向與健康的工作氛圍中奮鬥。

 

企業導入心理安全感的變化和收穫


在企業導入心理安全感之後,我覺得最大的變化和收穫可以從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來看——

如果我是一位鞋廠商,去到非洲發現那裡根本沒有人穿鞋子──很多人可能會立刻想:「天啊!這裡沒人穿鞋,我怎麼可能在這裡賣出鞋子?」但如果換個角度看,這裡其實是一片真正的藍海,是一個創新和教育客戶的機會,讓原本不穿鞋的客戶了解穿鞋帶來的種種好處,比如:走路更舒服、不容易受傷、能夠跑得更遠,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進化的象徵。


把這個故事套用到企業導入心理安全感的上,我認為對於主管層來說,第一個並且是最重要的好處是認知的轉變。他們可能原本就在某種程度上實踐著心理安全感的理念,比如願意分享、交流、傾聽和提問,但可能會覺得作為一名主管,這些都是應該做的。然而,當他們意識到這些行為背後的概念和價值時,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在一條更有原則、更符合內心理想的道路上行走。他們會意識到,創造一個心理安全的團隊文化,可以讓夥伴更自由地表達意見,減少因信息隱藏或不透明而造成的資源浪費。


更進一步,當主管展現出這種領導風格時,實際上是在激發團隊成員的學習動機。人們會因好奇心而提問,而問題和答案的交流過程本身就是一場觀點、智慧和專業知識的碰撞。這樣,主管就不再需要獨自承擔所有責任,不用再試圖一個人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能夠更好地發揮團隊的力量。


因此,導入心理安全感的真正好處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概念學習,而是如何在不同情境中創造這樣的氣氛中,並從中獲得實際效益。這是一種對領導方式和工作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革新,能夠讓企業和團隊在進步和發展中受益無窮。


創造心理安全感的氣氛,以及如何在不同角色下實現這一點,帶來真正的效益,其實是一種領導力的展現。


對於我們經理人而言,心理安全感並不僅是某種概念,它實際上代表了你是如何行使領導力的。是讓人們因為恐懼、害怕或是對生存的擔憂而服從你,還是因為恐懼你的權威和壓迫感而表面上的順從?或者,你是真的能夠激發他們內在的潛力,讓他們願意主動擁有責任感,積極地投入到企業或組織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呢?


這其實是領導力的真諦。


我想起了Timothy Clark,一位在商學院管理學領域非常專業的大師。他提出了心理安全感有四個階段的理論:「安全包容、安全學習、安全貢獻、安全挑戰」。在組織裡,如果你能創造出一個心理安全感的氛圍,人們會感到被包容,這和DEI(多樣性、平等、包容)息息相關。當我在企業裡感到被我的團隊、我的主管包容時,我就能在這個安全的環境中學習。


而當一個人能夠好好學習,他就會願意有所投入,有所產出。這不僅建立了組織的績效,同時也建立了我個人在組織中的信用、價值感和可靠度。這樣一來,人們就會有更多的底氣,在團隊中勇於挑戰現狀。


所以,這四個階段包括了從感受到被包容的安全,到能夠自由表達、安心學習,再到貢獻所學所長,最後是有能力挑戰現狀、創造新局面,甚至是帶動業績的提升。心理安全感的意義深遠且廣泛,它遠不只是敢不敢挑戰別人那麼簡單。


我覺得,對於新一代來說,心理安全感最大的價值在於我們敢不敢成為一個主動、積極的團隊,去挑戰現狀,推動我們前進到下一個高峰。

 

部門的平行溝通如何運作心理安全感


談到在不同角色下面如何創造心理安全感的氣氛,以及這對於團隊夥伴之間,還有那些非主管層的基層員工,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變化?


我們可以從平行或跨部門的關係來探討。在這種平行關係中,首先,我們能夠不用一直猜忌或是做表面功夫。這點在職場上非常重要。當然,可能華人文化對於「表面上的禮儀」非常重視,但我必須說,在有心理安全感的團隊中,這些東西就不需要花太多能量去經營了。我們反而可以把更多能量放在真實的工作討論、專案的反省、檢討或是協商談判中。


因為我們可以直接談工作上的問題,不需要情緒化地溝通。這種氛圍讓我們能夠坦率地分享所知所學,去產出、去挑戰現況,給予不同的視角來改變。我們也能夠敢於說出遇到的困難,這樣我們就能在問題上有更建設性的溝通,一起找解決方案。畢竟,我們來公司上班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是為了維持好的人際關係而不實際改善專案。


所以,心理安全感在組織中的作用,並不是要讓我們成為好朋友,而是創造一個安全的工作氣氛,讓大家不必假裝開心,不用去經營「假關係」,而可以真正地將能量放在應該進行的工作上。同事之間,不需要是好朋友,甚至不需要認識,但我們可以合作,因為我們在這個團隊中有安全感的氛圍。我們不必浪費能量去處理焦慮、恐懼或政治操作,而是可以真正地就事論事,互相合作,推進目標,解決問題。


總結來說,心理安全感實際上是減少了一些看不見的、但確實會影響整個團隊氣氛和關係的因素。有時候你會發現,就算你什麼都做對了,流程對了、規章對了、選的開會場合也很舒服,還有美味好吃的餐點,但是,團隊就是沒有鬥志,其實,團隊需要的,不一定是「硬體」,而是「感受」,如果缺乏「能夠自在交流的氣氛」,那麼有效的討論、創意的激發或對現況的挑戰這些我們期許、希望團隊可以發揮潛力的狀況,就不會發生。


我在企業裡頭整理出來的五個心理安全感要素包括:坦率透明的溝通、尊重關懷、勇敢面對困難、有效行動,以及價值導向的討論。這些都是向著共同目標前進,實現企業、個人和團隊的共贏的關鍵要素。


心理安全感誤區

心理安全感這個概念,我看到它在企業裡頭常被拿來濫用。


有主管問我:「你看,我們導入了心理安全感,大家就因為心理安全感、零食不斷來找麻煩,這真的好嗎?感覺我們永遠滿足不了他們對吃的需求。這算是心理安全感嗎?」


「然後如果他們提了意見我們沒立刻回應,他們就說我們不聽他們的。」


但這,這已經不是我們談的工作心理安全感了。


這只是將心理安全感當作一種「免死金牌」,用來無限制地提出各種渴望和需求。但實際上,這更像是一種巨嬰心態,還把心理安全感當作個免死金牌,似乎認為什麼都可以隨便講。


但不是這樣的。


你講的東西,必須是有建設性的,能解決問題或是達成企業共同目標的。


總結

心理安全感的五大要素:坦率透明的溝通、尊重關懷、勇敢面對困難、有效行動,以及價值導向的討論,它們指引著我們如何在心理安全感的氛圍中,真正地讓組織將之融入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可以逐步堆疊、累積,最終豐富和深化成為組織文化的力量。


下次,我們將會著重在心理安全感的誤區,繼續討論,帶給大家更多關於心理安全感的正確用法和觀念。

 

講者:Nicole王璽臻 企業心理顧問

整理:TERA CHIU

與王璽臻Nicole一起共創心理安全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