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談一個與現代生活模式息息相關的健康議題:聲帶萎縮。
醫學上,聲帶萎縮的原因大致分為三種:
- 先天性: 聲帶在發育過程中,因感染或其他疾病造成傷害所致。
- 外傷性: 因聲帶手術或其他聲帶刺激(如濫用聲音)造成的結痂沾黏或變硬,導致音質變差。
- 退化性: 傳統上常見於老人,因聲帶組織自然退化而成。
我們可以從網路上手遊廣告的內容中窺見一斑:廣告經常反映出,對於現在普遍的年輕與中年族群來說,比起交男女朋友或群體生活,人們更傾向於「自己賺錢、自己花錢」,享受高度個人化的生活。
這種「獨自一人在外生活」的模式,導致許多人回到家也是一個人,沒有可以進行深度交流的對象,這正是聲帶退化的「用進廢退」法則開始發揮作用。

聲帶圖片
現代人的生活被科技冷漠所主導。在工作上,溝通大多也使用電子產品,以文字交流為核心;與朋友之間,也因為不常見面、生活忙碌或時差不同,大多選擇用訊息或文字聯繫。
從早到晚,我們的大腦處理著大量的資訊,但真正需要「張開嘴巴,運用聲帶和口腔肌肉」的時刻卻急劇減少。
下班後回家,沒有人可以溝通聊天。就這樣一日復一日的「沉默」,導致聲帶缺乏必要的運動,長期下來,就有可能加速聲帶的退化與萎縮。
分享這個現象,也想跟獨自生活的你聊聊:你們是一個人在外生活,卻常常沒有人可以說話嗎?
但如果真的都不需要說話,你們會在什麼時候說話呢?
身為獨居者,我們必須主動為自己創造「聲音輸出」的機會,進行一種「聲音復健」:
- 自言自語的練習: 在家可以試著對著自己或寵物「唸出」剛才讀到的文章、「唸出」工作報告,或「描述」正在進行的活動。
- 語音訊息代替文字: 刻意練習用長語音訊息與朋友或家人聯繫,不僅能練習發聲,也能讓溝通更有溫度。
- 唱歌或朗讀: 即使是大聲跟著音樂唱歌,或朗讀一本書,都能有效地運動聲帶和相關肌肉。
- 語音助理互動: 試著用口語與 Siri 或 Google 語音助理進行互動問答,訓練發音的清晰度。
聲帶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橋樑。當我們選擇用「文字」將自己封閉起來時,不僅是身體的肌肉在退化,我們的情感與表達能力也可能隨之鈍化。
獨自生活並不代表孤單。但請為了健康和表達的自由,為自己設定每日的「聲音輸出量」。重拾開口的勇氣,讓你的聲音保持活力!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