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恨,因為恨一個死了的人,本身就沒有意義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最近在上台大法律系開放式課程的民總

第三章談到自然人

定義了權利義務發生在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過程

因此死亡其實是在法律上需要被清楚定義的一件事:

心跳停止算不算死亡?

呼吸停止算不算死亡?

答案是都不算

因為都可以靠安裝體外循環機 / 葉克膜的方式維持呼吸心跳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

死亡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

呼吸心跳停止 -> 腦死

因此法律上定義了死亡就是到達腦死的程度

這樣說來

當某甲判斷某乙已經腦死

即可在法律上主張其死亡


接著我想談談靈魂

我認為腦幹的意識主宰了靈魂

有一句話說:很多人三十歲就死了,只是七十歲才埋葬。

我不能更同意了

如果沒有了靈魂

那也不過就是一個活著的死人

什麼部分活著?

有呼吸心跳

什麼部分死了?

靈魂死了


一位資深的家事法庭工作者寫道:「看過了這麼多的案件審理,很遺憾的是 - 關係的終點,是恨。」


不愛了

可以理解

但關係的終點如果是恨

意味著原來充滿愛的靈魂已經不存在了

對我而言就是愛的靈魂已經從對方的腦幹中消失了

我無法去恨一個對我來說靈魂已經死了的人

因為

已經死了的人被恨

沒有任何意義

也因為

恨一個死了的人

本來就沒有意義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r. Colin 相談室
38會員
189內容數
外商職場文化與趨勢觀察,分享成長型思維觀點;記錄「男生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保護令申請經過、訴訟對抗《不合理的》最小變動與幼兒從母原則;串連菁英大腦,歡迎加入交流,或贊助支持 Mr. Colin。
Mr. Colin 相談室的其他內容
2025/04/02
假消息可以定義成兩種: 錯誤資訊 - 例如本質上就是完全錯誤的知識,或者是似是而非充滿混摻、半真半假的訊息。 偽訊息 - 出於特殊或惡劣的目的性,完全捏造、無中生有的內容。 求真這件事 探討的人已經很多了 負責任的人在發布訊息的時候先行審查內容 已經是最底限的要求
Thumbnail
2025/04/02
假消息可以定義成兩種: 錯誤資訊 - 例如本質上就是完全錯誤的知識,或者是似是而非充滿混摻、半真半假的訊息。 偽訊息 - 出於特殊或惡劣的目的性,完全捏造、無中生有的內容。 求真這件事 探討的人已經很多了 負責任的人在發布訊息的時候先行審查內容 已經是最底限的要求
Thumbnail
2025/03/18
先講一件過去曾經發生的事: 第一次前妻離家出走後 有一段時間是我頻繁往來新竹苗栗到娘家全時段照顧被帶走的小孩 為了不要讓小孩被客廳極度大聲的卡拉ok、電視以及門口的二手菸荼毒 我習慣把小孩帶進裡面的房間照顧陪伴 我記得對方家庭的某一個人 曾經很憤怒的跑進房間說...
Thumbnail
2025/03/18
先講一件過去曾經發生的事: 第一次前妻離家出走後 有一段時間是我頻繁往來新竹苗栗到娘家全時段照顧被帶走的小孩 為了不要讓小孩被客廳極度大聲的卡拉ok、電視以及門口的二手菸荼毒 我習慣把小孩帶進裡面的房間照顧陪伴 我記得對方家庭的某一個人 曾經很憤怒的跑進房間說...
Thumbnail
2024/09/27
今天想探討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 時間這個抽象概念被不同程度的人使用就會得到不同層次的結果 」 很多社會觀感被根深蒂固地盤據在群眾的內心...
Thumbnail
2024/09/27
今天想探討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 時間這個抽象概念被不同程度的人使用就會得到不同層次的結果 」 很多社會觀感被根深蒂固地盤據在群眾的內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最近在上台大法律系開放式課程的民總 第三章談到自然人 定義了權利義務發生在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過程 因此死亡其實是在法律上需要被清楚定義的一件事: 心跳停止算不算死亡? 呼吸停止算不算死亡? 答案是都不算 因為都可以靠安裝體外循環機 / 葉克膜的方式維持呼吸心跳...
Thumbnail
最近在上台大法律系開放式課程的民總 第三章談到自然人 定義了權利義務發生在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過程 因此死亡其實是在法律上需要被清楚定義的一件事: 心跳停止算不算死亡? 呼吸停止算不算死亡? 答案是都不算 因為都可以靠安裝體外循環機 / 葉克膜的方式維持呼吸心跳...
Thumbnail
映入眼簾的,盡是以愛為名的論調,說得人類像是倚賴此來呼吸心跳,明明沒有人因為心碎而死掉。
Thumbnail
映入眼簾的,盡是以愛為名的論調,說得人類像是倚賴此來呼吸心跳,明明沒有人因為心碎而死掉。
Thumbnail
人無自己抉擇是否出生的自由;人有自己抉擇是否死亡的自由。
Thumbnail
人無自己抉擇是否出生的自由;人有自己抉擇是否死亡的自由。
Thumbnail
  近年來,死刑一直都是大眾十分關切的議題,至今我也接觸過許多不同觀點的言論,然而不論是支持廢死或是支持死刑的論點,我認為大多有所失誤,所以今天決定寫這篇文章。
Thumbnail
  近年來,死刑一直都是大眾十分關切的議題,至今我也接觸過許多不同觀點的言論,然而不論是支持廢死或是支持死刑的論點,我認為大多有所失誤,所以今天決定寫這篇文章。
Thumbnail
失魂落魄、行屍走肉、魂不附體就字面上而言是指魂魄離開肉體,而我們理解成「悲傷」 在這些詞彙的意涵裡頭「心」的概念已經膨脹到牽動最核心的運作,足以動搖「人本」
Thumbnail
失魂落魄、行屍走肉、魂不附體就字面上而言是指魂魄離開肉體,而我們理解成「悲傷」 在這些詞彙的意涵裡頭「心」的概念已經膨脹到牽動最核心的運作,足以動搖「人本」
Thumbnail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 這本書是2018年出版的,早在出版的那年,我大學剛畢業去加拿大前,就閱讀過了一次,那時候我也有在手機裡寫下短短的心得。 那時候的我是這麼寫的: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對於宗教,我好像一直抱著一種避而遠之,
Thumbnail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 這本書是2018年出版的,早在出版的那年,我大學剛畢業去加拿大前,就閱讀過了一次,那時候我也有在手機裡寫下短短的心得。 那時候的我是這麼寫的: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對於宗教,我好像一直抱著一種避而遠之,
Thumbnail
法律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規範「人」,沒有「人」的存在,就不會有法律,也不需要法律。可以這麼說,包含民法在內,所有的法律都是以「人」為中心。民法上的「人」包含了自然實體存在的「自然人」以及概念上創設的「法人」,並以「自然人」和「法人」作為民法上的權利主體,今天我們就先從「自然人」說起,體系上並區
Thumbnail
法律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規範「人」,沒有「人」的存在,就不會有法律,也不需要法律。可以這麼說,包含民法在內,所有的法律都是以「人」為中心。民法上的「人」包含了自然實體存在的「自然人」以及概念上創設的「法人」,並以「自然人」和「法人」作為民法上的權利主體,今天我們就先從「自然人」說起,體系上並區
Thumbnail
一命抵一命聽起來很天經地義,但真正要執行死刑的時候,誰又能在執行以後克服心理所造成的陰影、壓力?雖然真的不希望有人在不是自己意願下死去的,但似乎也剩下執行死刑,才能盡可能抵制想躦法律漏洞和隨意殺人的人的心態,希望判決可以真的替受害者及家屬著想,也能在有限的時間裡追加法條,別再有人因為同樣的事情走了
Thumbnail
一命抵一命聽起來很天經地義,但真正要執行死刑的時候,誰又能在執行以後克服心理所造成的陰影、壓力?雖然真的不希望有人在不是自己意願下死去的,但似乎也剩下執行死刑,才能盡可能抵制想躦法律漏洞和隨意殺人的人的心態,希望判決可以真的替受害者及家屬著想,也能在有限的時間裡追加法條,別再有人因為同樣的事情走了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Thumbnail
有位因精神疾病住院十餘年的病患,突然發燒被送到急診。被叫來會診的A醫師建議要積極找原因並治療,但負責的醫療團隊對治療和檢查都非常消極。而在多年不見的病患家屬傳真放棄急救同意書後,負責的醫療團隊也就直接放棄病患,病患隨即死於敗血性休克。A醫師非常憤怒,但面對白色巨塔,他能做些什麼?
Thumbnail
有位因精神疾病住院十餘年的病患,突然發燒被送到急診。被叫來會診的A醫師建議要積極找原因並治療,但負責的醫療團隊對治療和檢查都非常消極。而在多年不見的病患家屬傳真放棄急救同意書後,負責的醫療團隊也就直接放棄病患,病患隨即死於敗血性休克。A醫師非常憤怒,但面對白色巨塔,他能做些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