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時光洗衣鋪》這本書,背面封皮的介紹就被吸引了:「無尾巷內,一座靜謐的院子,若不刻意走入,任誰也不會注意到這裡有間洗衣舖⋯⋯」。
這種感覺就像童話故事裡的開頭「在一座森林的深處,有著⋯⋯」一樣讓人感覺神秘,想一探究竟。這是一家怎樣的洗衣舖呢?名稱有著「時光」兩字,該不會是穿越類的小說?後來發現是一則則溫暖療癒的小故事。

在這裡,你可以:
清洗弄髒的回憶、熨燙不平的情緒、縫補脫線的關係……

作者~李家雯(海蒂)為諮商心理師,美國芝加哥阿德勒大學諮商心理學碩士畢業。與我之前寫的一篇 《生活裡,遇見阿德勒的溫柔》~從阿德勒心理學找到自我療癒與成長的勇氣 是同一位作者。
身為心理師的作者,相信「故事即是療癒」,於是以小說形式的創作,藉由透過文字的力量,為讀者找到情緒的安適,並且注入勇氣。
這本書裡面有許多溫馨的小故事,而讓我特別有感的是「忙碌襯衫 」這篇。
一位看起來專業幹練的女客人,開會要穿的絲綢襯衫,被自己不小心沾上了鋼筆的墨水,氣急敗壞的要洗衣舖趕快處理,女客人不悅的告訴老闆,因為等一下有重要的場合,必須要穿上它。
洗衣舖老闆在處理衣服的同時,也處理客人的情緒 ........
- 如果能享受在浪費裡,那就不是浪費
女客人抱怨著今天運氣不好,之前在晉升主管的慶功宴上,同事們合送了一支鋼筆給她,當時覺得很感動,現在想想,或許是同事們故意送這支會漏水的鋼筆給她,等著看她出糗。
等待的同時,老闆煮了咖啡請她喝,但因為煩躁而沒心情慢慢喝,她想一口氣喝趕快掉咖啡,卻因太燙無法一次喝完,於是她拿出了平板電腦,想利用空檔的時間做事,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等待上,因為無所事事的空檔,讓她覺得焦慮。
老闆卻說:
「如果能享受在浪費裡,那就不是浪費」。
「時間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沒有人真的擁有過,因此也沒有浪不浪費,以及塞滿或空白的差別。」
有人說,時間從不存在於現實裡,它是透過記憶而存在的,因為前一刻與後一刻的差別,造成了「時間感」。
- 把整個生活排滿,就一定充實嗎?
女客人問老闆,平常都做些什麼?老闆說沒工作時就整理庭院的花草、看看喜歡的書,或是騎腳踏車出去轉轉。女客人覺得老闆的生活過得太鬆散,是在浪費生命,如果時間太多,還不如分一點給她。女客人說她每天生活都很忙錄,要工作、開會、出差、進修,下班後還會去健身.....
老闆問女客人,妳把生活排得這麼忙,到底為什麼?
女客人:「當然是讓自己充實一點」
老闆:
「那妳覺得充實了嗎?」
「如果只是想把時間塞滿來獲得充實感,但卻常常感到空虛,會不會問題就在於塞得太滿了?」
「被塞滿的忙碌,是真忙?還是假忙?」
女客人回想著,自己追逐工作上的滿足已經這麼多年,但自己真的豐盈了嗎?
喜歡老闆說的這段話:
時間是一種無法被量化或數字化的概念,沒有人能真的擁有時間,所以當我沒做事的時間,更像是我在生活裡留下「沒做事的片段」,這不是「時間的空白」,而是我走在自己的生活步調上而已。
- 「空白」就一定是空無一物嗎?
老闆遞給女客人一個罐子,要女客人打開,女客人打開後,說裡面空無一物,但老闆要女客人聞一下這個罐子,女客人說有濃濃的咖啡香氣。
老闆說他剛把最後一批咖啡豆用完了,可以說這個罐子空了,但也可以說這個罐子充滿了咖啡的香氣,因此,「空」,未必是真的空,就像我們以為的「空白」,或許已被看不見的事物填滿了。
人們總習慣以看得到、聽得到和觸手可及的事物來證明「有」,然而,不存在,是否就真的是「無」?
女客人想起她離家時,在搬家的前一夜,母親塞了一本存摺在她手上,說是從小就為她準備的存摺,女客人曾經嫌棄這本存摺除了很破舊以外,裡面的金額還少得可憐,存款金額的數字,總是只停留在第一頁,就沒再往前。
但現在回想起來,那本存摺裡的錢都只存不取,那是母親怕被父親知道,偷偷攢下來的私房錢,對於要挖東牆補西牆才能度日的母親來講,存摺裡布滿的「空白」,或許就是那些無形的母愛。一瞬間,她想起了母親笑容最燦爛的時候,就是菜攤上的菜全都賣完了的時候。
最後,女客人發現,原來她想填補的,從來都不是害怕自己被淘汰,而是怕極了貧窮的滋味,怕極了自己會像母親一樣,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而無法生存。
不知不覺,她的眼睛已布滿了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