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場
你有沒有曾經在單身的時候,突然在某個瞬間,很想有人陪?
不是想戀愛,也不是想結婚,而是——
在熬夜的時候有人說「你先去睡吧」 在很累的時候有人不說話、但遞給你一杯水 或是在你懷疑自己時,有人說:「沒關係,我相信你。」我最近就一直在思考:
如果現在沒有對象,那我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好好地被愛、被陪伴?
然後我發現,單身的時候,反而是我最誠實看見自己「親密需求」的時候。
⟡ 主體一:親密需求不是戀愛需求,而是關於「我渴望什麼樣的陪伴」
我寫了一份叫做《現在的親密需求檢視表》。
裡面第一題就問我自己——
「我現在渴望的,不是戀人,而是什麼?」
結果我寫的是:
- 我想要一種穩定的情緒依靠
- 想要有人可以在我崩潰的時候,陪我一起呼吸
- 還有,我想要跟一個人,默默地並肩工作,而不是一直講話也會累
我才發現,原來我不是想「談戀愛」,我是想「被安放」。
⟡ 主體二:不是不想親密,而是想要合適的節奏
接著,我開始想一件事:
如果我真的遇到一個不太像我理想型的人,但他想跟我結婚,我會答應嗎?
我的第一直覺是:「會猶豫。」
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太早為了安穩妥協,我很容易在關係裡扮演起一個「聽話但內耗」的角色。 而那個角色,就是我從小努力想逃離的。
所以,我開始列出「我在關係中最不能缺少的東西」——
像是:
- 對話的邏輯感
- 性的節奏合得來
- 尊重獨處時間
- 願意陪我調整價值觀,而不是強壓我變成某種模樣
因為我知道,這些東西,一旦沒有,我的靈魂就會慢慢收起來。
⟡ 主體三:現在,我選擇不急著尋找人,而是先陪自己回家
這段時間,我還沒遇到對的人。
但我開始更清楚地知道:我不會再因為「有人來了」就急著走進關係。
我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 跟這個人在一起,我的身體是放鬆的嗎?
- 我可以安心說出「我不想講話」嗎?
- 他有能力陪我一起成長,而不是逃避我的真實面貌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慢慢靠近。
如果不是,那我就轉身,繼續回到自己這裡。
⟡ 結尾:邀請觀眾自我探索 + 提問互動
所以今天這支影片,不是要談戀愛秘訣。
而是想跟你一起想一個問題:
「如果妳不再為了被愛而討好,會選擇怎樣的親密關係?」
「當妳一個人時,最渴望的是哪一種被懂得?」
如果你也想知道答案,可以跟我一樣寫下自己的《親密需求檢視表》。
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答案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練習,在還沒遇到對的人之前,先好好成為自己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