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去泰國應該都是旅遊靠少量英文(甚至中文)就能玩遍曼谷,比較少是從頭到尾跟外國人開會開會開會...
全程英文會議最吃的是口語表達,但亞洲人有趣的一點是:很多高學歷、從業多年的工程師、研究員學生時代明明就考過亞斯、多益,也有能力寫出專業的英文學術論文、技術報告
但碰到英文口說的場合卻英文直接卡彈或是把簡報當口說直接唸稿,慘烈到台下聽眾都尷尬
因為長期在國外生活過也常常需要跟外國人開會,筆者算是已經訓練出中文-英文口語快速切換的能力,本篇比較想用理工人的立場和大家分享克服口語表達障礙的方法
很多人從小到大都不停補英語、上英文課其實都有不錯的英文基礎,但台灣的英語教育在表達方面只強調"寫作" 教你怎麼寫出文法正確、字句優美的文章
偏偏這些優美的文法在口語表達上其實派不太上用場,因為我們不是ABC,英文文法不是我們的先天內建的思考邏輯系統
我們用中文邏輯思考、切換到英語文法輸出需要轉換時間,但在吃臨場反應的商業會議現場,台下坐著客戶、老闆光是緊張都來不及了
腦袋一片空白的時候這套"中文思考-英文表達"的切換開關就會當機,很多人明明一肚子料可就是組織不了語言講不出口直接變成大型社死現場...
但商用英語和學校教育很不同的是:英文只是用來讓不同母語的人快速溝通傳遞想法的工具
由於大多數外籍人士也非以英文為母語國家(不是金髮碧眼就是老美),大家在英文學習造詣上程度有落差,所以太偏澀的單字、過長的文法反而不是人人都聽得懂 (聽不懂就冷場 冷場就尷尬 尷尬怎麼談生意) ,簡單、快速的字句詞彙才能清楚讓對方抓到關鍵字,在應酬講幹話的場合冗長死板的文法反而難以跟客戶搏感情
所以商用英文表達的第一個重點就是:放棄高中背的X千單和充滿關係子句、副詞的文法,簡單的現在、未來、過去、完程式就夠用
就算口說文法講錯也沒關係,因為大家會自己去抓關鍵字推測你的意思
臨時忘記的單字怎麼辦? 就用腦袋現有的詞彙去代換,頂多就是沒這麼精確需要多講幾句解釋,但總比忘詞愣在台上好
也有些人不敢講英文因為覺得有台式口音,但其實所有人都有口音,就算是英文母語國家 澳洲、英國、美國、加拿大口音也不同,這就像在台灣講中文客家人、外省人、閩南人講話口音也不同,甚至很多人中文文法也常用錯但聽得懂能溝通就好,要是對方聽不懂口音通常也會禮貌地請你再說一次,所以沒必要因為口音而有心理障礙
台灣教育讓學生從小就怕錯,寧願不講也不要講錯,出社會後很多工作也是多做多錯、乾脆不要做,但碰到趕鴨子上架的英文溝通場合這種習慣性退縮心態反而變成絆腳石
因為商用英語不是考英檢,講求的是溝通效率 能正確、快速傳達想法就好,給自己高標準怕講錯文法、怕發音不標準反而講不出口
既然商業英文沒有分數沒有對錯,大家會寫就一定有能力講,當想通「講錯又不會死」自然就能克服吃螺絲緊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