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照進房間,在被子上拉出一條金色的線。這是我期待已久的時刻,我迫不及待拉開窗簾,看著遠方藍色的天空,心想:今天一定會有好事發生。
我不怕曬,我喜歡全身被太陽曬得暖烘烘的感覺。不過那也僅限於10點之前。昨晚睡前我早早就調查好要吃哪家早餐,早餐是我一天最期待的時光,也是我的儀式感。我很快換了件輕裝,就著 Google Map 去驗證昨晚的精心之選是否睿智。
約莫走了十多分鐘,我衣服已濕。途中經過一間看起來很舊的店,店門口擺放著幾個不銹鋼蒸台,蒸台上冒著駁駁熱氣,蒸台前站著位阿嬤,看似正在處理外帶訂單。從她熟練的動作和招牌的歷史感看來,這間店頗有年紀。店內空間狹小沒有冷氣,騎樓上還擺了兩張桌子,店內唯一一位客人是位阿姨,看起來是常客,阿姨點了碗湯配碗粿,緩慢地咀嚼著。那粿一看就是北部沒有的作法,粿體呈現宛若滷汁的醬色,我馬上想像到那一湯匙挖下去熱騰騰的米粿裡頭會飄著豬油香,在點上提味而不刺激的辣醬,讓客人早上昏昏欲睡的腦袋都提振了起來。
雖然我垂涎欲滴,但這不在我的計畫之內,我還是想先實行我的計畫,回程有肚子再來好了。我搖搖頭,堅定地往目標前進。
結果當我終於抵達目的地時卻怎麼都掏不到錢包。口袋翻了又翻,最後翻出55塊。55塊要吃牛肉湯是絕對不夠的,猛然想起剛剛經過的碗粿店,記得一碗是35。
好吧,就當老天幫我挑店了。

我折返入店,就著離電風扇比較近的板凳坐下。阿嬤端來一碗熱氣蒸騰的碗粿。我還沒動筷就揮汗如雨,於是先為碗粿點上粉紅色的辣椒醬,才挖一大匙送入口中。那熟悉的味道隨之在舌尖化開。是小時候的味道。是已去仙界外婆的味道。
太陽爬得更高了,蟬鳴也越來越熱烈。
我看著店外人來來往往,這是真正的生活感。
早在民國 7,80 年代,台北的生活感也是這樣的。
清晨,有溫暖卻不刺人的陽光。我們準備好為一天的生活奮鬥。
中午,抓緊時間吃個便飯。
晚上,將時間留給重要的人。雖不一定大魚大肉,但我們總是會和重要的人待在一起,捨不得離開。
而如今,台北的街頭正瀰漫著前所未有的新鮮感與華麗感,但那並不像是「生活感」,更像一種在巨大壓力下催生的「放縱感」。因為需要用「放縱」等級的逃離來舒壓,所以需要更高級的美食、更流行尖端的衣飾、甚至跟一些自己也不太懂卻莫名不想落後的流行。
不過,正如同梭羅在《湖濱散記》裡寫的,當慾望膨脹,為了滿足慾望所必須付出的勞動必會指數型增加,而人會想要加倍的享受成果以彌補自己的辛勞,一次又一次,再也停不下來。
之前去東京見一位前合作夥伴,他是一位在業界資歷頗深、身份性別上又在日本職場裡頗具優勢的人。我們去了一間很熱門的餐廳,他笑著說,他在東京都在外面混到很晚才回住處,因為那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可以安心待著的「家」,"It's a box"。他用他的母語說。
他沒有想要回真正的家嗎?我看著他,在心裡想著。
他有沒有想過,建立一個真正的,可以回去的家呢?
那麼,就再也沒有人需要這種多重意義的流浪了。
首都這種地方,註定會演化成為生存的叢林,而不是適合生活的地方。
在叢林裡,慾望的野獸也會無法遏止地不斷長大吧。
一定得這樣活嗎?
將碗裡的碗粿刮得一點不剩。我不禁幻想起這種卡澱粉殘渣的碗一定很難洗,阿嬤也真是厲害。
夏天行道樹的顏色也翠綠的很美。
我想去這樣陽光普照的城市好好生活。
店名:檨仔林阿全碗粿
地址:700台南市中西區友愛街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