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credit; 博客來書店
在1991年出版的《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以小說形式寫成的西方哲學史概論,由木馬文化推出的中譯本,上下兩冊加起來超過七百頁。每次去住家附近的台北市立圖書館閒晃時,常常會看到兩大本《蘇菲的世界》在書架上靜靜的躺著,即使像我這種啃書狂,看到這麼厚的書,也會有點膽怯,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就只是默默的和《蘇菲的世界》擦肩而過。
讀書需要的是緣份,只要一直走,總有一天會在某處相遇。完讀《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之後,又讀了卡繆檢討二戰與共產主義的《反抗者》,其中討論尼采、黑格爾、馬克思的章節,相當於好幾堂的哲學課。即使之前勉強讀過柏拉圖的《理想國》,但是在哲學素養不足的情況下,讀卡繆的《反抗者》其實非常的吃力,此時的我,需要一本哲學概論來補足相關的知識,所以就想到一直和我擦肩而過的《蘇菲的世界》。這本從神話時代、古希臘時代,一路講到宇宙大爆炸的淺顯易讀哲學史,對此時的我非常有幫助,配合《興亡的世界史》的世界史知識,總算把歐洲文明的歷史與哲學串聯起來。建立了這樣的知識基礎之後,我就更有信心去挑戰其他哲學著作,像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因為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有效率的學會專業知識,所以需要最佳化的學習順序與步驟,才不會因為走錯路而浪費時間。這樣的學習很有效率,我們就像是工廠流水線中的產品,按照步驟一步一步的被完成;但是失去了自由探索和嘗試錯誤的機會與時間之後,也就難以感受求知過程中的快樂。因此,我在出社會之後的閱讀策略,就不再拘泥於循序漸進的原則,而是揮灑想讀什麼就讀什麼的任性。
這樣任性的下場,就是會犯錯、繞遠路,讓閱讀變成了充滿不確定的冒險:明明沒有正式學過哲學,但是第一本哲學作品就直攻柏拉圖的《理想國》;明明是讀理工科的科技宅男,卻去挑戰《興亡的世界史》全套21本完讀寫心得。這樣看似無章法的閱讀,反而找回了閱讀的初心:以自己的步調去探索這個世界。因為喜歡卡繆的《反抗者》,想要更加理解這本精彩的哲學著作,所以才會去讀《蘇菲的世界》這本西方哲學史概論,儘管順序有點錯亂了,卻讓我感到無比充實:在過程中我吃了點苦頭,但是卻徹底點燃了我的哲學魂,這樣充滿驚喜的閱讀之路,真是太棒了。
回到《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儘管是以小說形式談哲學的大眾哲學普及書,內容卻一點也不馬虎:古神話時代、古希臘時代、希臘三哲、基督教文化、中世紀文化、文藝復興、巴洛克、笛卡兒、斯賓諾莎、洛克、休姆、柏克萊、啟蒙時期、康德、浪漫主義、黑格爾、祁克果、馬克思、達爾文、佛洛伊德、存在主義、新時代主義、宇宙大爆炸。因為內容非常的豐富,全書才會超過七百頁,不過作者喬斯坦.賈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來描述這些哲學,所以讀起來非常的輕鬆,就像在讀故事書一樣的輕鬆。本書翻譯成五十幾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三千萬本,以一本西方哲學史概論來說,實在是非常驚人的成績。如果你像我一樣,因為某些原因被哲學燒到,但是缺乏西方哲學知識的話,《蘇菲的世界》會是好的敲門磚,讓哲學世界在我們面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