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管家-誰都知道風險控管很重要,但你怎麼做?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如果只知道重要,卻沒有因應的做法,那也只是徒增恐慌。

風險在前,也許有人選擇逃避,無視,或聽信專家論點以為可以無腦!但這不是我的態度,永遠保有窮究真理的好奇心,才是。為何簡單的被動投資,還需要那麼多書,演講,研究?原來真正的大道至簡必須基於「充足的知識和一切的辨識」,沒有任何事可以無腦的。認知程度若不足,也將導致執行力不足,再好的模型也會失效。

定期定額投入大盤,先決條件是源源不絕的本業收入,但總有一天我會老到沒有人要,意味著收入會停止。理想的狀況就是本金夠多,保有一定比例的現金水位,可以持續讓定期定額的模型運行,此時出現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比例要抓多少?這還是屬於比較幸福的問題!憤世忌俗如我,早早就因厭惡職場的氛圍而自斷錢脈,不是現金比例的問題,而是該如何用少少的資金,撬動盡可能多的部位,被迫與槓桿共舞。對人際關係的挑惕,讓我再也回不去職場,只剩交易這種工作了。還有就是創業是可接受的方式,但募資不可,因為又牽涉到與金主的關係;接案也不可,因為難以擁有專案主導權;只剩下「盡可能的產品導向」的商業模式。所以對我而言,冒風險是不得已的,作產品是合理的。

我是誰?我是自己的基金經理人,不是 long-only 的那種,是 hedge-fund 的那種,沒有開不開槓的問題,只有開幾倍的問題。擔任此角色已經五年了,踩過的坑很多,現在還是載浮載沉。市場上投資門派很多,但風險控管是大家的共同需求。想一下當汽車高速行駛,方向盤稍微偏一下可能迅速滅亡!悠哉漫步的人就不需要在意了。擁有雄厚本金的被動投資者,就像巨人悠哉散步,速度可比侏儒奮力奔跑還快,他用很低的風險創造很高的效益,那就不必費心管理了。反之,擁有稀少資源的人,沒有權利逃避風險,就像走路最快就這樣,沒有人選擇從台北到台中堅持「奮力走路」的!都是要搭車或開車的。快速移動的車不是槓桿嗎?效率的追求是理所當然的。

依我觀察,「巨人們」通常也不會永遠只是悠哉散步,他們甚至會用更大槓桿,因為他們著眼於「更大效益」!這可能涉及跨階級的重大鴻溝,一般人難以想像,通常也只是說說笑笑「他都賺了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了,為何還那麼努力...」,言下之意就是巨人很笨的意思,自己待在舒適圈比較好。其實這都是各自的選擇,無對錯優劣。但容易出問題的狀況是,基於人性的慣性與怠惰,對自己所開的車不求甚解,卻在不知不覺的中加快油門!你以為很謹慎小心,其實車速已經很快了,單調的風景也讓人眼睛閉起,什麼,閉眼飆車!有這種事?活得夠久,市場就會教的,就是等撞飛了,才發現自己是眼睛閉著的。也有人說,水退了才知道自己在裸泳!這也很傳神。

賺不賺錢是各人自己的本事,我能做的是幫你算風險。要冒多大風險是自己決定的,在高風險狀態需緊繃神經的專注力和高技巧,而曝險降低時可適時容許自己悠哉放鬆一下,無論如何,蒙著眼是不好的,因為那意味著賺錢賠錢都是「碰巧」罷了。風險指標主要有兩個,我用兩個符號表示:Std (波動率) and Beta,與資金面的槓桿倍數互相牽制平衡。以下舉例說明:

raw-image

以最近熱門的奇鋐為例,Std 0.55,意思是報酬率的年化標準差。用統計學的解釋,就是一年內有 68% 的信心程度落在獲利或虧損 55%,或是 95% 信心程度會獲利或虧損 110%!可以說相當大。這裏賺 110% 比較好理解,賠 110% 是怎麼回事?這裡故意不說「漲跌」而說賺賠,因為是以固定金額曝險為計算基礎的。想賺錢想瘋了的人,只看見賺一倍的可能性,買呀買甚至 all in 了或開槓了,然後毀滅只是遲早的事。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致力於用投資組合的比例分配,把整體 Std 降低,若加上一些空方部位,可以壓到大約 15%,覺得不錯。這個 portfolio Std,就是我會幫你算的,你若想用 excel 拉來拉去,幾乎不可能,計算有一定的複雜度,稍稍描述一下:

  1. 依照最新市價,和自己的庫存數量,算出每一支標的的曝險市值,佔整體部位的比例。
  2. 抓出每一支標的的歷史收盤價,為了快速動態反應,目前只抓半年。
  3. 收盤價與前一天比較可以算出日報酬率,然後用曝險比例加權平均每日報酬,成為 portfolio 的每日報酬。
  4. 對 portfolio 的每日報酬率,算出這些數字的標準差,再年化,就會得到投資組合的年化 Std,一般稱為波動率,或風險值,都是指這個數字。

以上輕描淡寫,但我是花幾年去開發和體驗,才比了解其中意義的。注意此數字是變動的,每天行情變一下,買進一些或賣出一些,東看西看很容易就買了幾十支,若要一直手動計算就很煩了,我的系統已經可以很穩定的算好,實時追蹤。當 Std and Beta 顯示出風險較高時,槓桿倍數就應該相對應的縮減,這是基本的邏輯。管理這些數字時時處於平衡狀態,就是我所謂的風險管理工作。舉例說明,當處於風險 20% 狀態,用 5 倍槓桿,就是讓自己資產歸零的有效方法。個人經常性保持 Std 在 1.5 左右,槓桿則大約 2 倍,隨著技術的精進,可以追求波動更小,槓桿更大,但都不應該勉強躁進。

為何我不提 sharpe or sortino?這種東西我認為沒有實用價值,因為他用歷史資料的平均報酬率,當做統計量去預估未來報酬,真的意義不大啊。誰說歷史報酬會等於未來報酬?最大化 sharpe 容易讓人套在山頂,好好管理風險比較實在。

以上解釋完 Std,我也曾經以為控制在 15% 好像很屌,後來市場用真正的黑天鵝,震撼教育告訴我什麼叫「系統性風險」,就是有萬股齊跌的時候啦,連流動性都抽得乾乾的!那就要拉一個參考基準出來,就是「大盤」囉。如何在大盤跌時,依然保持投資組合淨值不動,或變動較小?這就需要 Beta,我曾經寫過文章「Beta 拼圖」詳細解釋過,就不再重複了。一個多空對沖的投資組合,是可以讓 Beta 接近零的,他不是做多減做空這麼簡單而已,Beta 大的標的,可以用較小的部位對沖較大的反向部位。你不一定需要追求 Beta 中立,但一定要知道 Beta 多少,如 Std 一樣,隨著行情和買賣的變動,它會跟著變動,要實時追蹤,就要靠程式了,這些我都做好了。

以上除了 Std 和 Beta 以外,其實回到最初階的問題,我到底買了多少?我發現,券商軟體雖然好像功能很多,但根本無法回答這最簡單的問題,所以其實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曝險多少。隨便舉個例,買進一口小型台指,買進和賣出各數口的個股期貨,另外再買一些現貨股票,整體多少?一般人可能還有兩個以上的帳戶呢,要怎麼加?沒有高科技,只有電子計算機。還有交割帳戶的現金水位也要一起納管,這些都是我的系統能提供的,是管理槓桿倍數的必要資訊,也有一篇文章「交易人的生存命脈」詳細闡述過。

風險管理是交易工作的剛性需求,要求非常精密。多少次吃過大虧,潛心檢討後追朔原因,都是在某一個時間點,放鬆了管理,無視於科學的數字所顯示的警告,任性的「多做那麼一點」!就那麼一點點,一顆不純正的種子,就在一段時間後長成恐怖的大魔王。

如果你是積極操作者,看過這番說明,真正理解風險管理很重要的,可以參考我的軟體,近期會完成打包並完善說明文件:精明管家-風險部位管理系統,產品說明 。產品定位未涉及公司或產業的推薦或分析,我不是分析師,我是軟體開發者。

Newman 2025/8/9

導覽頁:精明管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wman的沙龍
26會員
134內容數
漫步是一種境界。
newm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7
這是什麼? 這是一套可以管理台股現貨與期貨,多帳戶的風險部位管理工具。目前以支援富邦現貨與期貨帳戶為主,另納入玉山現貨帳戶。實時掌握所有部位、交易紀錄、槓桿與風險指標,協助自營交易者精準決策。 痛點: 誰都知道風險管理很重要,但少有工具可以具體量化與即時更新計算,讓風險管理,僅僅成為一個空洞的概念。
Thumbnail
2025/08/07
這是什麼? 這是一套可以管理台股現貨與期貨,多帳戶的風險部位管理工具。目前以支援富邦現貨與期貨帳戶為主,另納入玉山現貨帳戶。實時掌握所有部位、交易紀錄、槓桿與風險指標,協助自營交易者精準決策。 痛點: 誰都知道風險管理很重要,但少有工具可以具體量化與即時更新計算,讓風險管理,僅僅成為一個空洞的概念。
Thumbnail
2025/06/30
Beta 中立策略,深得我心。自從上次在「這篇文章」想通後,幾乎可以算是,對自己立下「永不違背」的投資金律。有了想法之後,有沒有做法啊?若理論上可以,實行起來卻很累,消耗體力眼力,那也失去投資的意義!所以,寫程式吧。 爬了一些文,以下三篇頗具代表性: 市場中性策略是什麼?有什麼優點與缺點? (B
Thumbnail
2025/06/30
Beta 中立策略,深得我心。自從上次在「這篇文章」想通後,幾乎可以算是,對自己立下「永不違背」的投資金律。有了想法之後,有沒有做法啊?若理論上可以,實行起來卻很累,消耗體力眼力,那也失去投資的意義!所以,寫程式吧。 爬了一些文,以下三篇頗具代表性: 市場中性策略是什麼?有什麼優點與缺點? (B
Thumbnail
2025/06/03
經歷 2025 清明連假後的震撼教育,驚魂未定,雖然傷筋動骨,回吐了兩年的獲利,但總算是活了下來。這兩年多的時間成本,不可白白浪費啊,潛心檢討後我規納出核心的「槓桿管理方法」,樂觀期望投資生涯中能夠「永不陣亡」!然後呢?這樣也沒有比菜籃族強啊,他們也許從來不知槓桿為何物,純粹買現股,就已經贏我了,那
Thumbnail
2025/06/03
經歷 2025 清明連假後的震撼教育,驚魂未定,雖然傷筋動骨,回吐了兩年的獲利,但總算是活了下來。這兩年多的時間成本,不可白白浪費啊,潛心檢討後我規納出核心的「槓桿管理方法」,樂觀期望投資生涯中能夠「永不陣亡」!然後呢?這樣也沒有比菜籃族強啊,他們也許從來不知槓桿為何物,純粹買現股,就已經贏我了,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了讓你好理解,我把內容濃縮成5個精華摘錄!
Thumbnail
——為了讓你好理解,我把內容濃縮成5個精華摘錄!
Thumbnail
探討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思考與行為,提醒要檢視自身的知識儲備、自律與決策品質,以避免短暫風光後的虧損。 強調持續超越大盤者通常難以企及,並提醒投資人要重視對手的強大,以及隱藏在市場裡的真正意圖。
Thumbnail
探討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思考與行為,提醒要檢視自身的知識儲備、自律與決策品質,以避免短暫風光後的虧損。 強調持續超越大盤者通常難以企及,並提醒投資人要重視對手的強大,以及隱藏在市場裡的真正意圖。
Thumbnail
理財先行,確保家庭財務安全,遠離情緒干擾,專注於選擇的投資工具,長期投資注重穩定收益,短期投資需專業技術,統合理念,達成理想生活。
Thumbnail
理財先行,確保家庭財務安全,遠離情緒干擾,專注於選擇的投資工具,長期投資注重穩定收益,短期投資需專業技術,統合理念,達成理想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關於控制自己的能量投資,避免被外在影響。內在信念和感覺對於實現願景目標非常重要,同時提到了如何管理自己在用能量投資什麼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關於控制自己的能量投資,避免被外在影響。內在信念和感覺對於實現願景目標非常重要,同時提到了如何管理自己在用能量投資什麼的方式。
Thumbnail
在投資的路上,順勢交易是精明眼光和正確觀念的結合。困境挑戰著我們,帳戶出現耗損或無法增長時更是如此。重要的是要預料到這些情況,掌握心理準備,學會控制情緒,並堅持交易計劃。成功的交易者堅持一致性,避免恐懼和貪婪的影響,實踐良好的風險管理,並持續反思改進。
Thumbnail
在投資的路上,順勢交易是精明眼光和正確觀念的結合。困境挑戰著我們,帳戶出現耗損或無法增長時更是如此。重要的是要預料到這些情況,掌握心理準備,學會控制情緒,並堅持交易計劃。成功的交易者堅持一致性,避免恐懼和貪婪的影響,實踐良好的風險管理,並持續反思改進。
Thumbnail
在投資的路上,順勢交易是精明眼光和正確觀念的結合。困境挑戰著我們,帳戶出現耗損或無法增長時更是如此。重要的是要預料到這些情況,掌握心理準備,學會控制情緒,並堅持交易計劃。成功的交易者堅持一致性,避免恐懼和貪婪的影響,實踐良好的風險管理,並持續反思改進。
Thumbnail
在投資的路上,順勢交易是精明眼光和正確觀念的結合。困境挑戰著我們,帳戶出現耗損或無法增長時更是如此。重要的是要預料到這些情況,掌握心理準備,學會控制情緒,並堅持交易計劃。成功的交易者堅持一致性,避免恐懼和貪婪的影響,實踐良好的風險管理,並持續反思改進。
Thumbnail
風險管理及資本配置對於投資策略至關重要。瞭解投資中的不確定性,控制投資風險,以及發展良好的買賣機制都是成功投資的關鍵。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投資中的風險管理及資本配置概念,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風險管理及資本配置對於投資策略至關重要。瞭解投資中的不確定性,控制投資風險,以及發展良好的買賣機制都是成功投資的關鍵。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投資中的風險管理及資本配置概念,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