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0050 vs 護國神山,你選誰?

各位股海的子民們,準備好迎接台股大亂鬥了嗎?本次出戰選手為 ETF 界的英雄聯盟「0050」對上護國神山「台積電」!你選誰?如果長期投資,你會如何選擇?分享你選擇的理由、你的投資策略與思維、實戰經驗,用「貼文」的圖文搭配說明或「文章」深入分析的形式都可以!發佈內容加上「長期投資」關鍵字標籤就能參加投稿,作品將顯示在主題策展頁面中。
目前共 2486 篇活動截止 2025/01/23
含有「長期投資」共 2486 篇內容
方格精選
諾和諾德為什麼非裁不可:一場「成功帶來的危機」正全面攤牌 一句話總結:諾和諾德如今的麻煩,不是產品沒賣掉,而是太依賴單一超級品類(GLP-1)卻無法以同等速度擴產與變現;同時面對支付端反撲、競爭加劇、成本曲線陡升與決策鏈臃腫的多重夾擊。裁員,是為了把資源從「低效率的人事與流程」抽回到「產能、供應與
Thumbnail
我要存一批菠菜 🥬(spinach) 還記得《大力水手》裡,波比吞下菠菜就瞬間肌肉爆棚嗎?小時候以為是誇張演繹;直到最新研究揭示:菠菜等食材中的Betaine(TMG)確實可能為肌肉「蓄力」。而且,《Cell》期刊的最新成果指出,Betaine 有望像運動一樣延緩衰老——對「不愛動、卻想更健康」
諾和諾德為什麼非裁不可:一場「成功帶來的危機」正全面攤牌 一句話總結:諾和諾德如今的麻煩,不是產品沒賣掉,而是太依賴單一超級品類(GLP-1)卻無法以同等速度擴產與變現;同時面對支付端反撲、競爭加劇、成本曲線陡升與決策鏈臃腫的多重夾擊。裁員,是為了把資源從「低效率的人事與流程」抽回到「產能、供應與
Thumbnail
我要存一批菠菜 🥬(spinach) 還記得《大力水手》裡,波比吞下菠菜就瞬間肌肉爆棚嗎?小時候以為是誇張演繹;直到最新研究揭示:菠菜等食材中的Betaine(TMG)確實可能為肌肉「蓄力」。而且,《Cell》期刊的最新成果指出,Betaine 有望像運動一樣延緩衰老——對「不愛動、卻想更健康」
全部內容
全部類型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許多朋友或許都和我一樣,經歷過在股市中付出慘痛學費的時期,羊羹我也是如此。為什麼我們精心研究、滿懷信心地選股,長期下來的結果卻總是不如人意?這是一段從慘痛教訓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個人投資哲學的思考過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找到在市場中安身立命的方法。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本文係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瀕臨退市的小公司,如何一躍成為全球創新藥圈的「當紅炸子雞」?這正是黑馬 Madrigal 的故事。 過去 40 多年,MASH(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原稱 NASH)藥物研發屢戰屢敗,上百款新藥折戟、千億美元打水漂,Gile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投資成敗分水嶺:不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架構上的應用
Thumbnail
PH Wu-avatar-img
10 小時前
感謝大咪咪精彩的文章,很長篇但非常受用,這幾年看過不少blog,看到太多留言都在問相同問題,到後來我都直接當作一種集中指標在看,即市場現在火熱甚麼?進而思考該不該跟車、風險和預期損益點、效益值。 大咪咪非常多提及標的的文章,每個都看完後再去省思標的特性、產業,以及是否適合自己,比如說因為我很大比例會用options,那麼有的低價股、流動性較低的標的就不適合,那就直接忽略,也能呼應文章中提到的"長線投資"謬誤,我的經驗告訴我這些看似無聊的大盤標的,並不無聊,而且報酬也不差,更能穩定心態,比如我最愛用options的M7標的是AMZN,而放長線現股DCA部位的是TSLA。 以我小孩長線投資部位舉例,2022設定目標是18年後的(2040)才會用到,產業趨勢是科技為主,故當時僅兩檔定扣標的SMH+006208,但從去年開始調整增加TSLA,今年再增加ITA。 我相信很多謬誤的迷思來自於對工具的不理解,我很喜歡一個問題:「期權風險比現股高嗎?」,我得到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對",但我舉的例子是,假若我手上持有100股台積電(現價約125000)跟我持有一口小台積期(對應100股現貨、保證金16875),當遇到市場修正時哪個會比較有壓力,那哪個會更有機會去做加碼?那接著再來思考期權風險真的比較高嗎? 大咪咪的兩個問題,我的想法: Q.我現在可以「長期投資」XXX嗎?(股價當時已經漲了30~50%了) 長線利基點(基本面)、目標預期(預計損益)、現在投入的風險是什麼(風險控管) 已經漲幾%不是我的關注,那是過去式,過去成為過去,現在是關注未來還有沒有機會,有那就是長期投資的可能,M7這些巨頭哪個不是低價上來,甚至碰過分割的,那個%數是幾年達成的,那幾年是不是我對"長期"的定義。 Q.這檔股票我賺到120%,請問可以「續抱嗎」?要不要續抱? 先思考長線還是短線標的,創高不賣,但設定移動停利,止盈價設在最少想賺的目標,不會設定就找技術面MA 20、支撐位(左右平台)等等,長線/短線標的的設定就依照不同區間去分別(比如日K/週K),若可續抱,還會再思考是不是再加碼(反馬丁策略),若不續抱是不是適合做為下次再交易的標的(產業方向和特性等),那價位設定在哪要開始觀察,有沒有甚麼其他相關受惠者等等。 總之,自從訂閱大咪咪後,很多文章讓我有更多省思和發想,感謝~
付費限定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另外最機歪的,就是叫秋哥反串做空,這樣大戶就會拉抬股價云云。恕秋哥直言,反你老木。秦暢秋能在同學會上活超過三年,有26.4K粉絲,如果有什麼值得尊重的,那大概就只有我給的數據都是真實的,我的推論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秦暢秋從不說假話。
Thumbnail
付費限定
《CCFI與月營收連動預估》 《歐線集運指數與年營收連動預估》 《三大法人持股+借券賣出餘額》 《股權分散表》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如果把細胞與基因療法(CGT)的發展歷程比作一條波峰起伏的曲線,那麼 2019 至 2022 年無疑是其高光時刻。那幾年,資本市場對 CGT 的熱情幾乎達到頂點:全球融資額屢創新高,新創公司動輒募得上億美元早期資金;跨國藥廠也紛紛砸重金,以收購、合作與自建研發中心加碼佈局。多款 CAR-T 陸續獲批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