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lissimo巧克力博物館,photo by bookarchery
神戶市有三座關於美食的博物館,分別是UCC上島咖啡博物館,風月堂博物館以及Felissimo巧克力博物館。此行只走訪了Felissimo巧克力博物館,且在出發前已完全了解該館展示的不是巧克力本身,而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巧克力包裝盒。

神戶巧克力博物館,photo by bookarchery
關於巧克力主題的小說/電影,每隔幾年總有話題之作,例如2000年改編自Joanne Harris(喬安那哈里斯)小說的濃情巧克力(Chocolat)電影。2005年改編自1964年羅德達爾(Roald Dahl)小說,由美國導演Tim Burton(提姆波頓)執導的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以及2023年巧克力冒險工廠2.0版Wonka(旺卡)。

巧克力店模型及巧克力盒包裝, photo by bookarhcery

Roy 巧克力店,photo by bookarchery
拐個彎,可讓訪客拍照,儀式感十足的打卡牆及互動牆映入眼簾。此名為不可思議的互動牆巧思在於兩處,其一,可拿著Kobe Tower x Dick Bruna卡片,利用透光處,會發現Miffy頭像出現在牆上,其二,把不同巧克力包裝盒置放在機器上,四面牆就出現不同巧克力形狀,五花八門,五顏六色,讓人目眩神迷。

打卡牆,photo by bookarchery

不可思議的互動牆,photo by bookarchery

巧克力盒互動裝置,photo by bookarchery
最終來到展館裡的重頭戲,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的巧克力盒包裝,不論是何種材質、形狀、尺寸、顏色、包裝,包裝紙、提袋,讓人眼花撩亂卻不忘尋找館方設計的彩蛋活動,只要能找到Miffy box,拍照後,拿到紀念品區即可兌換神秘小禮物。


尋找Miffy巧克力盒活動,photo by bookarchery
雖說有些展櫃實在不慎明亮,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發現許多精巧到無以復加的巧克力盒設計。當然,Miffy box被置放的地方實在太放水,稍加從色系相近的巧克力盒找起,馬上手到擒來。尋寶過程中的意外之喜是尋獲台灣巧克力包裝,可惜那些包裝及口味從未見過,甚至未曾聽過周遭有人吃過或者提及過。希望有吃過的人可以分享是什麼口味?好奇為何能被搜羅到巧克力博物館裡,應該有其不凡之處。

台灣巧克力包裝,photo by bookarchery
走出Felissimo巧克力博物館後,想起剛進門時館內人員對我們解釋,絕大多數訪客以為此處是可以手作巧克力的巧克力工廠,一但得知只展出巧克力盒便會略帶失望的離開,好在我們對這些巧克力包裝盒如同看田中達也的微縮模型展,很能自得其樂,也感覺不虛此行。
畢竟手作巧克力工作坊多見,而展出巧克力包裝的展館是once in a blue moon.唯一可惜的是此行無法走訪UCC咖啡博物館及風月堂企業博物館,只能留待下次再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