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愛情、人情與鄉晴|談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一)銷路歷久不衰

蕭麗紅(1950-)以《千江有水千江月》榮獲聯合報民國六十九年度長篇小說獎,出版以來一直深受讀者歡迎,成為臺灣本土創作暢銷的長篇小說之一。蕭麗紅得獎之前的代表作有《冷金箋》、《桂花巷》,之後另有作品《桃花與正果》、《白水湖春夢》。《千江有水千江月》(臺北:聯經,1981年6月初版)約十九萬字,故事中心為嘉義布袋蕭氏大家族,寫親情、愛情、人情和鄉情,敘述又以男女主角大信與貞觀之間「似淡而深」的愛情為主軸。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指出,蕭麗紅能夠成為暢銷作家,乃因她成功的融合中國傳統和臺灣鄉土的兩種價值。蕭麗紅作品迷人之處,在於其對民俗節慶以及生活細節,描寫十分真切;且在故事的渲染過程,恰當地插入臺語對白,與她流暢的中國白話文構成鮮明對比和平衡。陳芳明尤其推崇《千江有水千江月》內在蘊含了一種寬容的力量、一種祥和的境界,使鄉土文學運動臻於極致,給予高度的肯定。司馬中原亦讚譽《千江有水千江月》深具寫作特色,是很成熟的古典詩,明朗、清雅、高潔。

(二)敘事平靜如水

《千江有水千江月》敘事採全知觀點,卻往往透過女主角貞觀的視角,顯然作者也是藉由貞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一章、第二章寫貞觀在大家族的童年生活,其間貞觀四妗(四舅母)的小兒子銀祥因玩捉迷藏躲進棺材內被活活悶死;七夕,四妗姪兒大信自臺北前來弔喪,與貞觀初識。第三章寫六年後,建中畢業甫保送臺大的大信小住蕭家,貞觀與大信互有好感,但貞觀不想離開故鄉,無意升大學。第四章寫端午節習俗,及五叔公欲分家產,貞觀外公寬容對待。第五、六、七章,貞觀參加大專聯考前,在鹽場上班之餘擔任義消的父親,不幸因救火而亡故,貞觀乃放棄升學考試;大信來函勸貞觀節哀。

第八章,貞觀至臺南工作二年,就近照料臺南一中的弟弟阿仲,由於阿仲請大信補習,貞觀和即將大學畢業而失戀中的大信開始通信。第九章、第十章,阿仲考取臺大,此外,南洋從軍,戰後失聯三十年的大舅突然自日本返臺,且已另組家庭,取得家人及守寡多年的大妗諒解。再者,大信服兵役之前,於七夕來布袋過中元節,貞觀得知大信前女友為其大學同窗廖青兒;大信刻印相贈,貞觀欣賞、喜歡大信的清朗、博學,二人心意相通。第十一章,大信謂預官服畢,打算動身前往英國留學,為此貞觀不敢驟然投入感情;大妗欲還願出家,被阿嬤挽留下來。第十二章,大信分發至澎湖當兵,與貞觀魚雁往返,二人感情增溫。

第十三章,貞觀二十三歲,和表妹銀蟾一起上臺北,於大舅公司上班,日本妗欲撮合貞觀與鄭醫師結良緣,但貞觀心向大信。第十四章,表姊銀桂出閣,貞觀和銀蟾回鄉送嫁,大信亦自澎湖休假前來過年。第十五章,大信回臺北與貞觀相聚、出遊,感情更進一層。第十六章,大信請假回臺北參加留學考試,與貞觀見面,往後二個月再無大信任何訊息;貞觀焦急萬分,收到大信退伍同僚來信,告知大信服役單位因失竊事故,一切待查,而大信身體不適,靜養之中,免掛心。貞觀隨後將此事告知大信母親,大信母親憂心,搭機前往澎湖探視。大信孝順,本不願家人擔驚,結果貞觀此舉造成大信誤會,來信表示遺憾。貞觀傷心之餘,將大信所寫的信和所送的印譜悉數退還,還捏造另有追求者。

第十七章,大信退伍回臺北,個性使然,兩人未再聯絡。貞觀大病一場,大信赴英留學,但貞觀依然愛著大信,有欲死之志。這時最疼愛貞觀的阿嬤跌倒,不省人事。第十八章,貞觀和銀蟾返鄉奔喪,阿嬤既已辭世,大妗立意還願出家,無人能阻。第十九章,大妗上關仔嶺禪寺出家,貞觀和銀蟾陪同送往;山中十餘日,貞觀對大信還是未能忘情。第二十章「尾聲」,貞觀留在家鄉,不去臺北了。一年後,貞觀受銀山嫂之託,上山探望出家的大妗,與一名天真的小男孩偶遇,在童言童語之中,為情所困的貞觀豁然開朗,決心將她的痛苦還天,還地,還諸神佛。

整體言,《千江有水千江月》敘事如平靜的江水,緩慢地流動著,形成此書溫婉、清淡的氛圍。

(三)主題意涵深刻

《千江有水千江月》文字平實洗鍊,情景生動高妙。作者於後記提到,自十六歲起開始讀《紅樓夢》;是以《千江有水千江月》在文字佈局格調方面,明顯受到《紅樓夢》影響。當年文學獎評審司馬中原認為,《千江有水千江月》從生活中體現傳統的習俗和親情,能與中華文化道統融而為一;另外,這篇小說生活性很強,寫得細緻深沈,具有無限的愛心與無形的教化力,從古老的人平樸風情的觀念寫到現今重私利的社會,寫得相當厚道。另一評審鄭清文表示,這部小說有時也說道理卻說得自然,像有些古老的道理,並非用說教的方式,而是用小孩子學習的方式表達出來,且「感覺到許多久藏地下的東西,終於被挖出來了」。長久以來,《千江有水千江月》之所以能夠銷路不衰,不斷地感動廣大讀者,應是作者將中華文化的人倫與忠恕精神,自然而然地融入故事情節,讓人不會覺得說教,由衷接納,此亦《千江有水千江月》主題意涵呈現成功之處。

這篇小說除了對中國文化道統多所闡述之外,作者對佛學、佛理的宣揚也不遺餘力。小說篇名即取自於佛書《四世因果錄》之偈語:「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亦藉貞觀之口,述說這首偈的由來:「印度阿育王,治齋請天下僧道,眾人皆已來過,唯獨平垺爐尊者,延至日落黃昏之時。王乃問道:如何你來得這樣遲?平垺爐回答:我赴了天下人的筵席。阿育王叫奇道:一人如何赴得天下筵席?尊者說:這你就不知了!遂作偈如是──」並於小說結尾再次引用此偈,呼應全篇,象徵著人間有情,如江水一直在流,只要有水就有月在,就有情在。可謂餘音嬝嬝,引人深思。

(四)親情動人心弦

《千江有水千江月》所呈現的親情、愛情、人情與鄉晴,無不動人心弦。關於家人親情,當失去音訊三十年的大舅自日本歸來,貞觀告訴大信:「這一家一族,整個是一體的,是一個圓,它至堅至韌,什麼也分它不開。」又說,像大舅被徵調南洋當軍伕,是這圓之中,強行被剝走,拿開的一塊,儘管被移至他鄉繁殖、再生,然若不能再回到原先的圓裏來,就只是繼續活命罷了,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快樂。

貞觀的外婆有三個女兒,二姨因丈夫早逝而長住娘家,再者大妗守寡,貞觀看自己的母親和阿妗們時常和大妗、二姨摸四色牌,坐上大半天,輸贏不過五塊錢,不懂她們怎有此興致?原來她們是為了陪伴寡婦和孀姊度無聊時光,舒解她們心頭之悶。貞觀父親去世的那夜,一直到霧重夜深,舅父們先後離去,女眷們大多數留下來,嘴上説是這邊睡可以和貞觀的母親作伴,事實上是要看住她,只怕她一時想不開,去尋短見。又,外祖母辭世,貞觀返鄉奔喪,回憶祖孫相處的種種,不禁流淚,想著:「中國人為什麼深信轉生、隔世;佛、道兩家所指的來生,他們是情可它有!若是沒有下輩子,則這世為人,欠的這許多的恩:生養、關顧以及知遇的恩,怎麼還呢,怎麼還?」

《千江有水千江月》的親情,最教人動容的是大妗之對丈夫及婆婆。當戰後失蹤三十年的大舅自日本歸來,已另組家庭,事業有成,大妗寬容接納丈夫後娶的日本太太,因為這些年丈夫在外,起居、飲食、冷熱各項都是日本媳婦在服侍,可謂有功無過,且大妗和丈夫相處五年,日本媳婦和丈夫卻有三十年之久,大妗向公婆稟明,若要為此拋棄日本媳婦,丈夫豈非不義!而她待丈夫,已不止是夫妻恩義,更有姊弟情親。後來,大妗欲出家還願,眾人苦苦相勸,阿嬤哭著說大妗太「戇」了,又道:「不管怎樣,妳反正不能去;妳若要去,除非我老的伸了腿去了;如今,我是寧可不要他這個兒子,不能沒有媳婦,妳是和我艱苦有份的──」這般婆媳親情,終於把大妗挽留下來,直到阿嬤去世,大妗才上山出家。當年文學獎評審齊邦媛說,書中最感動人的是其有意無意的講人倫,特別是大舅母的忠恕忍讓,可謂人性的極致,也正是作者於〈正色與真傳──後記〉所言,人類原有的許多高貴品質。

然大妗之守寡、丈夫失蹤多年突然歸來,有其可議之處。大舅被徵調至南洋作戰,戰後音訊全無,直到三十年後寄來航空郵簡,謂:「不孝被征南洋,九死一生,幸蒙祖上餘德,留此殘軀以見世。流落異地初期,衣無以溫,食無以飽,故立願發誓:不得意、展志,則不還鄉。」試問被征調南洋作戰,歷經九死一生的臺籍青年,既未失智又無殘疾,戰後豈有不立刻歸鄉與父母妻小團聚之理?如此之情節安排,難以令讀者無疑。

(五)愛情含蓄浪漫

《千江有水千江月》對於「情」字,著墨甚多,尤其貞觀與大信之間那含蓄、老派的愛情,更是全書敘事的主軸。

關於情,大信說:「千江有水千江月,此句既出佛經,偈語,是出家人說的,我卻還覺得:它亦是世間至情至癡者的話。」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與李商隱「深知身在情長在」相同,只是前者格局大,甚至天與地都包羅在內;後者則單指一「情」字。貞觀隨即回應大信:「自古至今,情字都是大事,豈有小看它的?不是說──情之一字,維繫乾坤。」貞觀重情,為情所苦,當大舅歸來,守寡的母親和二姨最是見景傷情,不禁極聲而哭,貞觀想:「人生何以有情?情字苦人,累人,是到了死生仍未休!」

故事中,大信與貞觀的過從,一點一滴積累,如貞觀送麥芽糖治咽喉扎到魚刺的大信、為大信補紗帳、為大信煮麵線番椒治鼻塞……等,加以兩人心意相通,讀過兩人都喜歡的書,講過同樣的話,有著相同的離鄉感受,對同樣的簫聲感到好奇。然二人之交往,發乎情止乎禮,近於精神上的一種永恆追求。

在與大信的愛情中,貞觀一直是被動的,信開始只是大信一封封地寫,見面也是大信一次次地主動。大信則不然,與貞觀通信已是在經歷一次感情失敗之後,前女友嫁了教授,情傷之餘,他要找一個純粹的人來傾吐和分享生活。大信眼中,貞觀心思細膩,溫柔婉約,充滿古典之美,額頭有美人尖,如國畫上的仕女;連走路也很好看,行雲流水一般。但大信的世界很大,將來打算出國留學,讓貞觀對於大信的愛有所保留,不願兩人太快進入情愛的某種窠臼。貞觀一直生活在自己狹小的世界中,遇到大信之前,貞觀尚是懵懂的,其人生的苦痛和甜蜜,可以說都是大信給的。貞觀學生時代喪父,大信是進入她生命的第一個男子,也是她真正瞭解的第一個男子。她眼中的大信,讀的是理工,卻深具文學素養,是古記事中的君子,一個拙樸、幹練、聰明又渾厚的人。大信於她,該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指腹之誓:同性為姐妹、為兄弟,異性則是男女、夫妻。兩人彼此為情親、又知心意的人。可是,在貞觀的小世界裡,關於大信的一點波瀾就會翻江倒海,也由於她的多思敏感,葬送了這段感情。

第十六章,因大信軍中事故,貞觀逕行告知大信母親,使得母親憂心忡忡趕至軍中探視、了解,詎料造成大信與貞觀之間的誤會,乃至形同絕交。司馬中原於評選時指出:「其中寫到她與大信戀愛急急轉下的那一段,非常的簡略模糊,而且壓不下,種種的道理是不可能那樣的。儘管後來費了很多筆墨寫失戀的悽愴,但中間的關鍵點掌握不好,所以後寫了更讓人不相信。」另一位評審尼洛說:「兩人情感觸礁,其觸礁的理由,不能引起讀者在心理上認同,也就是觸礁的理由不夠充分,在重量上壓住兩人曾有的堅定的愛情,致使以後的情節以及人物的情感飄浮。」彭歌更明白指出:這樣的「分手」寫得太弱。畢竟,兩人既然心思、觀念契合,又怎會如此輕易就分手呢?對於上述重要的細節或關鍵點,敘述有欠完整,難免影響小說整體的藝術性。

(六)人情寬容厚道

除了親情、愛情,《千江有水千江月》表現在人情上的「厚道」,亦十分動人。貞觀想起外公、祖父那一輩份的人會說:被人負,吃得下,睡得著;負了人,不能吃,不能睏。也想起阿嬤說過,寧可選擇被負的,不要看重負了人的;這個世間的情債、錢債,是所有的欠債,總有一天,都要相還的;這世未了有下世,這代未了有下代。

關於《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人情,以外公之體諒阿啟伯偷摘瓜以及阿嬤之放生蟾蜍二事,最具代表性。

當貞觀陪外公去巡魚塭,回來時,祖孫二人發覺同村的阿啟伯拿著菜刀,正在棚下割著。摘瓜的人並未發覺他們,因為祖孫二個都閃到門背後,此時是前進抑或後退?然而這種遲疑也只有幾秒鐘,貞觀一下就被外公拉到門後,帶她拐出小巷口,走到前街來。貞觀人到大路上,心上逐漸明白:外公躲那人的心,竟比那摘瓜的人所做的遮遮掩掩更甚!貞觀自以為懂得了外公包容的心意:他怕阿啟伯當下撞見自己的那種難堪。可是除此之外,外公應該還有另一層深意,是她尚未懂過來的;因為老人家說過:他們那一輩份的人,乃是──窮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接著,外公還諄諄叮囑孫女,不可與任何人提起,外公所抱持的是寬仁體諒人的心,更是恕道精神最極致的展現。這樣的場景,讀之怎不令人感動!

再如貞觀表弟銀禧顏面長疔,阿嬤以古法給他療毒,用利刀割下蟾蜍兩葉肝其中的一葉,貼在瘡疔上,再一針一線將蟾蜍那染血的肚皮縫合起來,說:「蟾蜍是土地公飼養的,我們只跟牠借一片肝葉療毒,還得放牠回去!」只要將牠放到陰涼處,自然還會再活,若好好活著,銀禧的瘡疔才能完全好起來。這種由人情擴展的萬物之情,使讀者提高了人生境界。

(七)鄉情引人入勝

鄉情更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寫作特色,亦為文學結構主義所謂的「文化語碼」(Cultural Code),使本書內容更為豐富,提高了趣味性和可看性,大抵可分民俗風情與方言運用兩方面。

《千江有水千江月》寫故鄉情懷和當地民俗,相當引人入勝。貞觀起早參與「網魚」,感受到村民的情親,覺得故鄉即是這樣,每個人真正是息息相關,再不相干的人,即使叫不出對方姓名,到底心裡清楚這是哪鄰哪里、哪姓哪家的兒子、女兒。貞觀心裡明白,無論時勢怎樣變遷,故鄉永遠佔著最重要的位置;故鄉的海水夜色,永遠是她內心的依靠;故鄉永遠具有令人思慕、想念的力量。情傷之後,貞觀於晨光中回到故鄉,這兒有愛她的人,她愛的人;在異鄉、外地所可能扎痛人心的創口,都必須在回到故里之後才能醫治、平復。故鄉的溫情,深深吸引貞觀,讓她不想離開;她認為,一輩子不必離鄉的人,才是可以言喻幸福的人。

配合節慶,《千江有水千江月》細膩描述諸多民俗,饒富趣味。諸如端午「馨香」,誰家有新娶過門的媳婦,孩子們會跑去「討馨香」,新娘子則捧著漆盒出來,笑嘻嘻地把一隻隻縫成猴仔、老虎、茄子、金瓜、閹雞等形狀的馨香,按人等分。再如「午時水」歷久不壞,可治瀉症、肚疼等病痛;放入菖蒲、榕葉,再拿來洗面、浴身,肌膚將會鮮潔、光嫩。七夕「搓圓仔」跟冬至節者更是不同,冬至圓可鹹可甜,或包肉、放糖,甚至將其中部分染成紅色;七夕的卻只能是純白米糰,搓圓後再以食指按出一個凹來,要給織女裝眼淚。此外,過年祭祖用的「紅龜粿」,模具都是壽龜的圖案,拿來放在染紅的米粿上,手隨勢一按壓,木模子就印出一隻隻的紅龜來,再拿著剪刀,沿著粿的形狀,一邊剪貼高麗菜的葉,一邊抹生油。又如大宴之後鮮湯、菜餚相混的「菜尾」,是連才長牙齒,剛學吃飯的三歲孩童,都知道的好滋味。這故鄉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在使得小說有血有肉,更加豐富、生動、可看。

雖然臺語做為一種語言,包括閩南語、客家話、原住民各族母語,發音聽講都沒問題,但做為一種書寫與閱讀的工具,現在各種拼音系統都有,如同葉石濤所言「讀者看得霧煞煞,根本看不懂,怎樣產生心靈交流?」不過,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在臺語運用與寫定方面,相當文雅,自然而不生硬,不會讓人覺得是「隔」了一層,連不會講臺語的評審委員尼洛也讀出《千江有水千江月》閩南語所帶來的趣味,足見作者投注極大的心力。在一九八○年代初、臺灣鄉土文學論戰末期,就能交出方言寫作這樣優異、可觀的成果,獲致普遍性的肯定,殊屬不易,值得讀者細細品賞其文字之美。試看對於未婚生子者之警語,「和好人做夥,有布堪纏,和好人做堆,有子可生」;勉勵聰明女子,「生緣免生水,生水無緣上曲虧」;關於娶媳,「娶著好某萬事幸,娶著歹某萬世凝」;關於男人的無奈,「第一戇做皇帝,第二戇做頭家,第三戇做老爸」,諸如此類蘊含先民智慧的俚語,書中俯拾皆是,不但饒富趣味,亦猶如一顆顆美麗的珍珠。

(八)內在外在兼顧

好的小說要能兼顧內在的主題意涵及外在的藝術呈現,二者取得均衡,不予偏廢,進而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雖然在故事情節安排上有其商榷之處,但整體而言,此作已稱得上是難得成功的一例,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樂趣之餘,亦能於不知不覺中獲得許多為人處世的智慧,毫無勉強斧鑿的痕跡,充分展現作者的天分、才情,令人回味不已。

此外,貞觀小學成績未名列前茅,母親頗為失望,外公就說:「女兒不比兒子,女道不同男綱;識者都知,閨女是世界的源頭,未來的國民之母,要她們讀書,識字,原為的明理,本來是好的,可是現時不少學校課業出眾的,依我看,卻是一點做人的道理也不知,若為了唸出成績,只教她爭頭搶前,一旦失去做姑娘的許多本份,這就因小失大了。」又說:「兒子不好,還是一人壞,一家壞,一族壞,女兒因負有生女教子的重責,可就關係人根,人種了,以後嫁人家為妻為媳,生一些惶恐、霸氣的兒女,這個世間還不夠亂啊?」貞觀覺得外公的話正合她的心。再者,貞觀和家族中的女性長輩,仍然堅守傳統婚戀的觀念,如女兒要嫁出門時,做母親的,都這樣吩咐──「入山聽鳥音,入厝看人面;做媳婦,要知進退;小姑仔若未伸手挾菜,千萬不可自己先動筷仔」。

以上無疑是傳統女性的翻版,固然缺乏女性主體意識,卻也反映了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代臺灣南部的社會生活及價值觀。不過,這引起龍應台的不滿,於《龍應台評小說》裡提出批評:「作者以極度感情式的、唯美式的、羅曼蒂克式近乎盲目的去擁抱、歌頌一個父尊子卑、男貴女賤的世界,對這樣一個世界沒有一點反省與懷疑,使『千江』成為一本非常膚淺的小說……。」然綜觀《千江有水千江月》於親情、愛情、人情與鄉晴各方面的書寫,龍應台所謂「一本非常膚淺的小說」這樣嚴厲的批判,立論未免失之過偏,無法令讀者信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星沙龍
90會員
1.5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8
女主角劉珊經過這一場戀愛,終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了獨立的思想人格,這可以說是新世代女性的心靈成長,值得大聲喝采。 (一)出版業神話 網路流行之後,書市實體書銷路大受影響,出版業普遍陷入不景氣的困境。難得的是,青年作家黃山料(1992-)小說逆勢上揚,十分暢銷,於二○二一至二○二三年誠品書店
Thumbnail
2025/07/18
女主角劉珊經過這一場戀愛,終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了獨立的思想人格,這可以說是新世代女性的心靈成長,值得大聲喝采。 (一)出版業神話 網路流行之後,書市實體書銷路大受影響,出版業普遍陷入不景氣的困境。難得的是,青年作家黃山料(1992-)小說逆勢上揚,十分暢銷,於二○二一至二○二三年誠品書店
Thumbnail
2025/06/14
#此書自始至終,都是出於對生命軌跡的感觸,期盼完整補齊這段臺灣島嶼之上、歷史命運之下,無法言語道盡的真摯情誼,如同琥珀,凝結了真實的往事與虛構的理想。 (一)獨特的小說設計 楊双子(1984-)小說《臺灣漫遊錄》,全書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包括文評家推薦序、日文原著再版發行後記、中文版譯者代跋、重
Thumbnail
2025/06/14
#此書自始至終,都是出於對生命軌跡的感觸,期盼完整補齊這段臺灣島嶼之上、歷史命運之下,無法言語道盡的真摯情誼,如同琥珀,凝結了真實的往事與虛構的理想。 (一)獨特的小說設計 楊双子(1984-)小說《臺灣漫遊錄》,全書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包括文評家推薦序、日文原著再版發行後記、中文版譯者代跋、重
Thumbnail
2025/01/11
作者透過主角潘阿秀,傳達女性追求自由的心聲,展現其堅強、獨立與自主意識,使其生命格局更為提升,擁有自我支配的人生,無疑是另一種「大海借路」的象徵,《大海借路》可謂為改變命運之女性自覺的故事。 (一)突破傳統鄉土小說窠臼 鹽分地帶作家周梅春(1950-)出生於改制前的臺南縣佳里鎮,其小說具有鹽鄉鹽
Thumbnail
2025/01/11
作者透過主角潘阿秀,傳達女性追求自由的心聲,展現其堅強、獨立與自主意識,使其生命格局更為提升,擁有自我支配的人生,無疑是另一種「大海借路」的象徵,《大海借路》可謂為改變命運之女性自覺的故事。 (一)突破傳統鄉土小說窠臼 鹽分地帶作家周梅春(1950-)出生於改制前的臺南縣佳里鎮,其小說具有鹽鄉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煙雨濛濛》為作家瓊瑤於1964年創作的小說。
Thumbnail
    《煙雨濛濛》為作家瓊瑤於1964年創作的小說。
Thumbnail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於1964年創作的長篇言情小說。這部小說分為: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尾聲,敘述發生在兩代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小說場景發生在抗戰時期重慶的沙坪壩,以及1960年代的台北。《幾度夕陽紅》被改編多次成為電影和電視劇,並且在兩岸三地都獲得成功迴響。
Thumbnail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於1964年創作的長篇言情小說。這部小說分為: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尾聲,敘述發生在兩代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小說場景發生在抗戰時期重慶的沙坪壩,以及1960年代的台北。《幾度夕陽紅》被改編多次成為電影和電視劇,並且在兩岸三地都獲得成功迴響。
Thumbnail
  那位千金大小姐叫做蕭奕芸,沒錯,自己的好閨蜜小芸曾經算是阿澤的一朵桃花。   蕭奕芸是蕭氏集團的千金二小姐,這個身份除了俞笙幾乎沒有人知道,是個極其低調的富家小姐,沒有去讀私立貴族學校反而到普通高中就學,自己搭乘交通工具代步從沒看過專車接送。   俞笙也是跟她變成朋友之後,才偶然從她
Thumbnail
  那位千金大小姐叫做蕭奕芸,沒錯,自己的好閨蜜小芸曾經算是阿澤的一朵桃花。   蕭奕芸是蕭氏集團的千金二小姐,這個身份除了俞笙幾乎沒有人知道,是個極其低調的富家小姐,沒有去讀私立貴族學校反而到普通高中就學,自己搭乘交通工具代步從沒看過專車接送。   俞笙也是跟她變成朋友之後,才偶然從她
Thumbnail
「大敘述老要說服人信仰生命的壯美強悍;說服我們生活的小孔與真正殘缺相較原不值一哂。但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說法洩露出一種束手無策,而他者的破損也不等同自己的完整。」
Thumbnail
「大敘述老要說服人信仰生命的壯美強悍;說服我們生活的小孔與真正殘缺相較原不值一哂。但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說法洩露出一種束手無策,而他者的破損也不等同自己的完整。」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這本《舞動紅樓夢》是屬於遠流出版社-「看雲門讀經典」系列的第二本書,由蔣勳先生著作。 本書是2005/3/1初版一刷,老安手中這本是2005/4/15的三版一刷。 過年前在愛心商店的二手書架上入手。 短短45天內,就可以進行了三版,可見二十年前,台灣實體書最後黃金時代的輝煌。
Thumbnail
這本《舞動紅樓夢》是屬於遠流出版社-「看雲門讀經典」系列的第二本書,由蔣勳先生著作。 本書是2005/3/1初版一刷,老安手中這本是2005/4/15的三版一刷。 過年前在愛心商店的二手書架上入手。 短短45天內,就可以進行了三版,可見二十年前,台灣實體書最後黃金時代的輝煌。
Thumbnail
趙麗穎二搭林更新主演古裝劇《與鳳行》,播出後收視口碑一路狂飆,目前已刷新騰訊年榜紀錄,輾壓胡歌主演的爆款大作《繁花》,趙麗穎不愧是陸劇女王,女王一出馬,萬夫莫敵,連之前熱度超高的繁花都被超越,就知道這部劇如今有多火了。
Thumbnail
趙麗穎二搭林更新主演古裝劇《與鳳行》,播出後收視口碑一路狂飆,目前已刷新騰訊年榜紀錄,輾壓胡歌主演的爆款大作《繁花》,趙麗穎不愧是陸劇女王,女王一出馬,萬夫莫敵,連之前熱度超高的繁花都被超越,就知道這部劇如今有多火了。
Thumbnail
張愛玲《小團圓》、石黑一雄《群山淡影》、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Thumbnail
張愛玲《小團圓》、石黑一雄《群山淡影》、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