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照顧責任總落在媳婦身上?|從母親那一代的韌性,看長照的性別不平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常在長照機構的工作裡,看見再熟悉不過的家庭照顧畫面

家中的長輩失能或失智後,多半是媳婦站在第一線,承擔照顧的責任。

機構探視是媳婦,帶長輩衣物回家換洗是媳婦,滿足長輩日常用品零食水果採買還是媳婦,緊急聯絡人第一人選也是先找媳婦。

我也會想到我母親那一代的女性,她們的生命軌跡裡,幾乎都曾歷經這段「照顧公婆」的歲月。

除了日常家務,她們還要管理家計、照顧孩子,有些甚至一邊打工賺錢,一邊無怨無悔地在病榻前守護長輩。


傳統文化的默認安排

在傳統的父權家族制度中,媳婦被視為「嫁入夫家」的人,角色定位很清楚:要孝順公婆,盡心照顧。

在「三從四德」的影響下,孝道被放在極高的位置,而「孝」多半是針對夫家的長輩。

當年社會的主流「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照顧長輩被認定是媳婦的天職。即便媳婦也在外工作,家務與照顧責任依然沒有減輕,反而成了她們每天的「第二份工作」。


沒有選擇的照顧現實

那個年代,台灣的長照資源遠不如現在,沒有普及的機構照護,也沒有完善的外籍看護制度。

長輩需要人照顧時,家庭就是唯一的依靠,而媳婦往往被擺在第一順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女性成了照顧全家的支柱。

她們一邊照顧公婆和孩子,一邊努力工作,經營小生意或兼職,為家裡添一份收入;甚至有人在緊繃的生活中,依然能為家裡攢下頭期款,買下安身立命的房子。


那一代的韌性與沉默

我由衷佩服我母親那一代的女性。

她們能在照顧的重壓下,依然把家撐起來,還要應付家族中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時甚至面對啃老的子女,仍咬牙撐過去。

然而,她們的付出多半被視為理所當然,很少有人對她們說聲「辛苦了」。

很多委屈與疲憊,都藏在深夜熄燈後的嘆息裡。


性別敏感度下的長期照顧議題

在許多長照案例中,「誰該照顧」的答案,往往和性別直接掛勾。

根據性別敏感度的分析,這是一種「隱性的不平等」:

  •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女性被認定天生更有耐心、更適合照顧人,因此照顧責任默認落在媳婦或女兒身上。
  • 制度缺口加深不平等:當公共長照資源不足時,家庭照顧缺口就由女性「無償勞動」填補,影響其經濟獨立與職涯發展。

CEDAW 的觀點

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強調,國家與社會有責任消除一切基於性別的歧視,確保女性在家庭與職場享有平等機會。

在長照議題上,這意味著:

  1. 照顧責任的性別平衡:倡導男性家屬同樣參與長輩照護,打破「女人才應該照顧」的觀念。
  2. 制度支持:增加可負擔的機構與到宅服務,減少家庭單一角色的過勞。
  3. 經濟補償與保障:對有長照需求的家庭,提供津貼或補助的保障,避免因照顧而陷入經濟困境。

從家庭故事到社會行動

我母親那一代女性的韌性值得敬佩,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感謝與讚嘆,還要用政策、資源與觀念的轉變,確保下一代女性不再承擔不平等的照顧負擔。

當家庭照顧不再是單一性別的任務,當男性與女性都能平等參與照護,我們才真正落實了 CEDAW 所追求的平等精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是雞湯,是我認真活著的日常
31會員
64內容數
嗨,我是微微奇,一名探索生活平衡的長照社工,也是正念學習者。我不灑雞湯,不賣熱血,只寫下生活中真實而微小的力量。在這裡,你會看到關於照顧者、身心平衡、自我對話和親子關係的故事。希望你能在這些文字中,找到曾經的疲憊和內心的溫柔。
2025/08/08
在熱鬧的父親節活動中,長照機構裡的「父親」越來越少,他們安靜、退場,甚至從未學會要如何被晚輩記得。我們是否從沒教會男人如何老去、如何被愛?從一場蛋糕儀式,回望父親角色的文化缺席與照顧及被照顧的沉默。
Thumbnail
2025/08/08
在熱鬧的父親節活動中,長照機構裡的「父親」越來越少,他們安靜、退場,甚至從未學會要如何被晚輩記得。我們是否從沒教會男人如何老去、如何被愛?從一場蛋糕儀式,回望父親角色的文化缺席與照顧及被照顧的沉默。
Thumbnail
2025/07/11
一位護理師的情緒崩潰,一位主管的難處,一位社工站在風暴中心,看見的不只是對錯,而是兩種沒被說出口的孤單與疲憊。在照護現場,正念讓我們不被情緒帶走,而是學會看見彼此。
Thumbnail
2025/07/11
一位護理師的情緒崩潰,一位主管的難處,一位社工站在風暴中心,看見的不只是對錯,而是兩種沒被說出口的孤單與疲憊。在照護現場,正念讓我們不被情緒帶走,而是學會看見彼此。
Thumbnail
2025/05/15
日復一日的生活與工作中,我們常在熟悉裡迷失了眼光。 一位失智長輩每天忘記我,卻每天都對我微笑,教會我:初心不是無知,而是選擇重新看見。 這篇文章分享我在照護現場的轉變,以及我們日常中如何練習初心,讓「每一次」再次變得珍貴。一起找回那雙第一次看世界的眼睛。
Thumbnail
2025/05/15
日復一日的生活與工作中,我們常在熟悉裡迷失了眼光。 一位失智長輩每天忘記我,卻每天都對我微笑,教會我:初心不是無知,而是選擇重新看見。 這篇文章分享我在照護現場的轉變,以及我們日常中如何練習初心,讓「每一次」再次變得珍貴。一起找回那雙第一次看世界的眼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女人的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韌性與柔軟兼俱。面對生活磨難的堅韌,以及面對先生孩子情緒暴發的柔軟,女人與生俱來的特質可以讓一個搖搖欲墜的家得以扶正,繼續幸福下去。綜觀父母那一輩人,父親通常大男人脾氣,母親總是小媳婦任勞任怨,孩子長大了,回憶起來多半是母親的耐心與愛心讓他們在外遇到困難而能順利紓通排解。
Thumbnail
女人的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韌性與柔軟兼俱。面對生活磨難的堅韌,以及面對先生孩子情緒暴發的柔軟,女人與生俱來的特質可以讓一個搖搖欲墜的家得以扶正,繼續幸福下去。綜觀父母那一輩人,父親通常大男人脾氣,母親總是小媳婦任勞任怨,孩子長大了,回憶起來多半是母親的耐心與愛心讓他們在外遇到困難而能順利紓通排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