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的防腐與殺菌原理,主要來自它所含的植物活性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對細菌、真菌與某些病毒具有抑制或破壞作用。
原理大致可以分成幾個層面:
- 破壞細胞膜結構
許多精油中的成分(例如百里香酚、香茅醛、丁香酚等)是脂溶性的,能滲入微生物的細胞膜,破壞其完整性,導致細胞內物質外漏,微生物因此失去生存能力。(有些國家至今仍會用這些葉片包食物) - 干擾蛋白質與酵素功能
精油中的活性分子能與細菌或真菌的蛋白質、酵素結合,使它們失去正常作用,影響微生物的新陳代謝與複製。 - 抑制DNA與RNA合成
部分精油成分(如茶樹精油中的萜烯類)能干擾遺傳物質的複製過程,減少微生物繁殖。 - 抗氧化作用
精油中含有的多酚類或萜烯類化合物,能中和自由基,減緩食品或物質氧化變質的速度,達到防腐效果。(多去森林走走,天然的萜烯類可以幫你防腐) - 揮發性與環境改變
精油揮發後能在空氣或表面形成具有抑菌作用的氣相環境,降低微生物存活機會。(疫情期間很多人利用這樣的方式降低病毒濃度)
- 使用注意事項:須稀釋使用,避免誤用引起刺激或毒性,精油不可內服,部分對於貓狗等寵物亦有毒性。
舉例來說:薰衣草精油對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與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等)的抑制作用,在體外實驗中確實有觀察到,但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它能「完全毀滅」這些細菌。
•薰衣草精油中的沉香醇(linalool)與沉香醋酸酯(linalyl acetate)等成分能破壞細菌細胞膜,導致細胞內電解質流失,抑制其代謝活動。要達到殺菌(MBC)通常需要更高濃度,在臨床或環境使用中不一定安全或實用。
植物活性化合物(Phytochemicals / Bioactive plant compounds)指的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吸引授粉者、抵抗病原菌或環境壓力而合成的各類化學物質。
舉例來說,精油的防腐與殺菌能力,正是來自其中富含的植物活性化合物,例如:
- 茶樹精油中的「萜品-4-醇(Terpinen-4-ol)」
- 百里香精油中的「百里香酚(Thymol)」
- 丁香精油中的「丁香酚(Eugenol)」
這些活性化合物能滲入細菌細胞膜、干擾代謝,甚至破壞遺傳物質,達到抑菌或殺菌作用。以上就是我們常說的,每一種精油的基本功能都有殺菌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