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化身博士(又名:傑奇醫生與海德先生)於1931年上映的黑白電影,改編英國作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同名小說。講述一位在社會上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兼醫學博士,為徹底分離並切換人心善惡兩種人格,觸碰了禁忌服用調製的藥劑,將自已邪惡的一面引了出來,卻不料其未來將逐漸脫序。
題材獨特架構明確
人類不只有一個面向,而是一體兩面。其中一面致力於追求崇高的人生,這是人性的光明面。另一面追求的則是原始的獸性,這就是人性的黑暗面。人的一體兩面密不可分,處於永恆的對抗。
基於小說「雙重人格」的題材在當時1886年相當獨特,角色善惡的性格互換、懸疑驚悚等元素都令人印象深刻。改編的1931年版本裡頭架構鋪成清晰、沒有拖泥帶水,直接向我們敘述風度翩翩的紳士是如何觸碰禁忌到難以抽身的恐怖局面。根據藥水善惡的互換,也能根據心理的正直與慾望進行體型上的差異,進一步認識兩種人格在個性和行為舉止轉換的變化是多麼大。是否象徵著一個人平時越壓抑,私底下的另一面反差就越大,好比在長期不適合自已的環境待久了,性格差異和情緒起伏就更大。
主角名字裡有透露出巧思,「Jekyll」醫生的名字預言出他的未來結局,習慣在自家前門出入,而「Hyde」與英文發音Hide躲藏相同,暗示此人格喜行於暗處,通常從自家後門出入。
社會期待與壓抑的人格
像我這樣的紳士是不敢從事那種消遣活動,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必須格外謹慎。
當時英國19世紀格外注重整體社會的運行,對於「貴族義務」被賦予社會期待,必須要履行符合自身身分的事務,例如從事慈善項目、紳士淑女言行舉止得體大方,一言一行都被當時的社會風氣規範著。
為此熱心助人,醫學專業權威且名聲響亮的傑奇醫生(Fredric March 飾)就是代表,但長久下來拘謹的生活令醫生非常壓抑自已,內在的他似乎是個熱情激昂、對有些場合一有機會非常想要操之在手,頗具野心的男子。他明白即使身為紳士,也會想要去一些較為放縱的場所放飛自我,礙於「貴族義務」萬一在外做出出格的事情,將可能影響他未來的名聲與事業還有人脈。
危險的誘惑「Come back soon」
你為什麼不願老實承認你也有黑暗的慾望?你寧願隱藏你的慾望自欺欺人。
自從幫助在酒吧工作的女性艾薇(Miriam Hopkins 飾)就意外開啟了醫生內心深處被壓抑的慾望,對異性產生性慾的那種渴望。女性主動的熱吻、誘惑,輕柔的語調說著「Come back soon」讓受迷惑的醫生於腦海裡揮之不去。雖然承認自已有所失德,但他自我辯解對未婚妻的愛是發自內心,反觀對艾薇的感情僅止於自身對性的渴望。而與女子的邂逅是否促成醫生想進一步研發特殊藥水的推手。
用科學知識試圖戰勝禁忌
如果人的這兩面可以各自獨立的話,人性的光明面將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所謂的邪惡面一旦獲得解放,就能自生自滅,不再困擾我們。我認為在近期的未來就能完全分離人的這兩面。
長期見不到未婚妻,又礙於紳士與地位影響,在外頭想去放縱熱鬧的場所都不被允許。使內心十分壓抑的醫生經常關在自家埋頭做實驗,基於研究專長是探討人性的善惡,試圖製作出能徹底分離善惡兩種人格的藥劑,然而因其過於自信所害,他以為僅憑專業知識與才華能夠拿捏好藥劑所可能帶來的後果,殊不知觸碰過禁忌品嘗到的果實正逐漸腐蝕他的心靈。雖說醫生認定這是他的專長,是為學術做貢獻,可實際上感覺他十分壓抑,服用藥劑不只是引發黑暗人格,更是為了想在夜晚時刻放飛自我。
有毒的誘惑處處是引信
你以為我不會回來了是嗎?你寧願相信那偽君子傑奇的話,你寧願相信他,卻不相信我?他正巧是我最痛恨的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死神!
自服用藥劑,內心另一面深沉慾望時不時蠢蠢欲動,只要是能讓他內心產生漣漪的人或事物,隱藏在暗處的存在就按奈不住地隨時想奪取醫生的身體自主權。
讓內心產生動搖的引信:
- 對未婚妻的想念與渴望
- 面對未來岳父的不認同感到不滿與挫折,甚至動起殺意
- 對艾薇的愧疚與見到女子到訪時那複雜的心境
- 看到貓咪「吃掉」鳥兒疑似暗示內心裡有想破壞、毀掉不滿事物的衝動
- 對感到過度講求嚴謹、禮節及讓人感到壓抑的社會規範,會有想要把看不順眼的事物都破壞殆盡。
結尾:複雜的人性
由於無法獲得內心滿足的越來越多,有著對性的渴望與許多不滿的他,通通將其轉嫁到可憐的女子艾薇身上。純粹看中美色的醫生,內心轉換成「海德」不斷在女子身上發洩慾望,給予情緒勒索並汙辱她,不只成了海德的發洩管道,連在外頭看到令他看不順眼的人事物,皆會被他毀於一旦。
故事的寓意在於善惡兩面只在一線之間,就像銅板的兩面,善惡密不可分,傑奇醫生發現試著徹底分離善惡人格是不可能的事,就像那時幫助的女子,每一次她給予的熱情邀約,都會使醫生內心動搖。壓抑在內心,渴望解放的性慾產生的「性壓抑」與長期被社會規範感到疲憊產生的破壞欲。儘管理智上很清楚是非對錯,也做了許多慈善事業彌補錯誤,但外在誘因與被壓抑而疲憊的心靈,日益膨脹的陰暗面始終不減反增。
影片來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