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調機構Trendforce 公布今年第二季十大晶圓代工的營收跟市佔率。目前台積電穩坐第一,市佔率成長接近3%。三星,聯電,GF業績都有所成長,不過幅度不如台積電,整體的市佔率還是小幅度下滑。
那麼,這次晶圓代工第二季市佔率如何?未來第三季甚至下半年會如何變化?
我認為,第二季跟第三季基本上都反映消費性電子的拉貨潮。對於高階製程的需求會更旺盛,著重在先進製程的三星,跟聯電都會受到不小的成長。對於中芯來說,地緣政治對於中國要搶佔市場有更多挑戰,加上在價格上削價競爭,市佔率提升有難度。幾個角度分享:
1.台積電一支獨秀。目前台積電在第二季已經呈現季增18.5%,主要來自於手機跟AI相關的GPU備貨。
對於第三季來說,AI仍然是台積電主要賽道,除了輝達的高階晶片以外,低階的GPU替代品也會逐漸在中國放量,對於整體台積電的業績會有更多的幫助。
因此,台積電第三季的業績跟市佔率,我認為有機會突破70%大關,對於台積電的業績跟股價都有不小幫助。
2.三星永不放棄。三星一直以來都在撿台積電不要的訂單。目前在先進製程上,雖然3奈米以下不是台積電對手,不過在4奈米以上的合作在車用電子跟消費性電子上面仍然跟高通有一些合作,對於三星來說還能維持成長。
更重要的是,智慧型手機的發展。目前三星在2025第二季全球手機市佔率中,排名第一,年成長3%,相對於蘋果的2%衰退,小米的持平,三星靠著摺疊機逐漸回到成長,如果今年下半年手機的銷售可以持續成長,對於三星在晶圓代工上面的表現也能夠拉開跟中國晶圓廠的差距。
3.中國廠成長動能趨緩。目前不論是中芯國際跟華虹,似乎都受到關稅跟美中貿易的影響。過往,中國晶圓廠成長的動能來自於:
- 國內的晶片需求成長,內需市場蓬勃。
- 中國政府補貼,加速國產化晶片使用。
然而,目前中國市場成長有限,補貼政策帶來的效應已經逐漸趨緩。對於中國晶圓廠來說,下一個成長賽道在於:
- 外銷歐美國家。
- 歐美大廠在中國製造,因應中國市場。其中,在中國製造,因為關稅問題,歐美大廠處於觀望階段,跟中國的合作變得保守,對於短時間要能夠帶來大量利多,有些難度。所以,中國晶圓廠下半年成長的動能,還是要靠內需或是消費性電子提升市佔率,才能提升晶圓廠業績。
4. 台廠復甦。目前不論聯電,世界先進跟力積電都在第二季帶來成長。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在中國的投單因為關稅不確定性,轉到台灣居多。台廠反而沒有受到價格戰的影響,第二季不論是業績跟晶圓單價都有所成長。
第三季觀察重點在於歐美大廠會不會持續從中國轉單到台廠,以電源晶片為例,許多電源晶片是著重在伺服器上的應用,基本上單價跟利潤不差,如果持續在台廠投單,將會增加台廠的毛利率跟單價,對於台廠整體的業績有不小幫助。
總結來說,下半年,台積電仍然成長,三星小幅成長,中國晶圓廠受制於歐美訂單跟政府補貼。台廠只要有歐美大廠持續轉單,基本上不會太差。
這是我的看法,歡迎跟我分享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