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在2020年前後進入大學讀書的年輕人最倒楣,第一個原因是他們遇上疫情,失去了一大半的校園人際互動機會;第二個是有可能選錯科系,比如挑了當時被視為高薪保證的電腦科學相關科系。
最近和幾位住在美國矽谷,在高科技領域工作數十年的朋友返台省親時聚餐聊天,他們說因為AI的進步,企業普遍使用AI取代初階的程式設計師,幾年前從大學剛畢業的電腦相關科系學生,會被頂尖的公司高薪網羅,但是才沒多久的現在,具有同樣專業的學生,已經找不到任何工作機會。
紐約時報的報導就提到一位25歲的年輕人,2023年大學畢業至今已應徵了5762個科技相關工作,卻只換來了13次面試,最終也沒獲得任何全職工作的邀約。AI的快速進步,已經能夠做白階級的絕大部分工作,而且GPT-5已經具有博士級的推理與知識能力,當AI寫程式已經比所有大學畢業專業人士還好時,他們當然就被取代了。
最近隨手拍了中午買來的便當,丟給AI請它分析營養成分與熱量,並且提供健康飲食的建議……瞬間就出現一大篇分析,我再把這篇AI的答覆複製傳給老婆大人,她看完後大驚失色,之後幾天她自己丟了一些圖測試AI,很感慨的說:「AI的分析已經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營養師還好!」
難怪專家說,我們現在正在見證知識經濟的終結。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得以謀生的工作價值在於懂多少,也就是我們的專業能力,但是現在AI的專業能力比我們強的話,那我們該如何自處?
期刊上有篇文章訪問了台大日文系畢業,接著到東京大學拿到碩士學位,但是不幸的是,她研究所畢業碰到ChatGPT出現,她沒想到,學了六年的日文專業一夕無用,因為AI翻譯得又快又好,哦,對了,還是免費的。
知識經濟下得以謀生的技能一旦失去價值後,每個人都要思考,還有那些專業是AI沒辦法取代的?
成為無法被取代的你,說來輕鬆,但是要做到是超級困難的,就像大家都知道,當知識不再值錢,未來真正值錢的是我們能不能大膽的想像,用創新的方式,也就是以前沒用過的方式,去解決過去沒想過的問題。
但是,這很不容易,以前那麼多人都沒想到,憑什麼你現在想得到?當你現在想到了,地球上那麼多人,其他人可能也都想到了!
以前我總是覺得AI很難理解經常不理性,總是情緒化的人類,但是現在我可能不再那麼確定了,因為研究顯示,AI比大多數人類更能安慰一個情緒受創的人,甚至AI會比你自己還了解你。
那麼,剩下AI真正沒辦法幫上忙的,是不是剩下那些比如修理家裡漏水的馬桶之類必須動手做的藍領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