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贏得青春期孩子的信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都感到挫折與困惑,明明小時候是那麼貼心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如此「酷」,甚至對大人不理不睬。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與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我們一靠近關心,卻只換來一句:「沒事!」便將焦慮的父母打發了。

我們也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當青少年出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人驚訝地表示:「怎麼會這樣?我一點都看不出來!」當我們暗暗指責這些父母失職時,或許也該回頭檢視自己與孩子的互動。畢竟,在孩子看似正常的行為舉止之下,可能也潛藏著許多未爆彈。在成長的各個階段,孩子會遭遇到各種困惑、難關以及誘惑。

如何讓孩子在迷惘或面對誘惑時,願意向大人尋求協助,是當代父母最大的課題。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且變化迅速的時代,就像電影《小孩不壞》中那位傷心的媽媽所說:「我以為孩子出去才會變壞,想不到他整天乖乖待在家裡上網也會變壞!」

誠如某個廣告對白所言:「我是在當了爸爸之後,才學會當爸爸的!」儘管親情與愛是天生的,但現代父母與古代父母面臨的挑戰截然不同。我們必須努力甚至刻意去學習如何陪伴孩子,不像古代,孩子是在眾多親屬長輩的陪伴下成長。過去的大家庭,不同年齡層的大人與孩子起居生活都在一起,生命成長的階段是連續的,每個人眼前都有眾多典範,能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學習成為稱職的父母。

然而,隨著社會型態轉變,現在幾乎都是核心家庭,父母少了來自親戚長輩的支援。同時,都市公寓大廈的興盛,也讓鄰里之間的互助照顧體系瓦解。現代父母幾乎必須孤軍奮戰地獨自面對孩子的教養責任。若再加上社會的快速變遷,孩子面臨著複雜的人際關係、影音數位媒體及各種商業行銷的誘惑,這些都是父母必須與孩子共同承擔的挑戰。

如果孩子有困擾時願意及時求助,那還算好。最麻煩的是他們選擇悶在心裡,等到自己承受不了或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時,大人才驚覺事態嚴重。

孩子不願意開口的原因有很多。一部分是因為青春期的快速成長,許多情緒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因此難以向他人表達。此外,孩子的表達能力與人生經驗都有限,難以將許多想法條理清晰地整理出來。但我相信,還有另一大部分原因來自於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當父母過於忙碌,或是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若再忽略孩子隱微的求助訊息,甚至一味地以八股教條來教訓他們,孩子很快就會關閉與大人溝通的大門。

此外,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最痛恨虛偽,而父母卻常常說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話。那些道德教訓孩子們早已聽膩了,除了毫無效果之外,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

那麼,父母究竟該怎麼做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便是提醒自己,當我們想訓誡青春期的孩子時,務必先停頓一下。盡可能設身處地去體會孩子當下的心情,然後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溝通。也就是說,在接受他們情緒的前提下,真誠地分享自己的感受。當我們能夠貼近孩子的心靈,才能產生真正的同理心,進而贏得孩子的信任,建立親子間真正的親密感。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父母可以嘗試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       練習有效溝通:放下說教的姿態,改為傾聽。當孩子願意分享時,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要急著給予建議或評判。用開放性的問題取代封閉性的問題,例如:「你現在感覺怎麼樣?」而不是「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       創造信任的環境: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們遇到什麼困難,家永遠是他們最安全的避風港。當孩子犯錯時,重點不是懲罰,而是引導他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並從中學習。讓他們感受到,即使做得不好,父母依然會支持他們。

·       學習與孩子一同成長:身為父母,我們不見得知道所有答案。與其故作權威,不如坦承自己的不完美,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看到父母願意放下身段、真誠面對挑戰,他們也會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脆弱。

·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青春期是孩子尋求獨立與自我認同的階段。父母應給予適度的自主權,讓他們有機會做出自己的決定並承擔後果。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從而更願意與父母分享生活。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6
親子關係就像是一個銀行存摺,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存一些情感資產,好在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狂飆歲月,或長大離家帶來疏離感時,能夠支撐親子之間的連結。然而,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單純「常常在家陪伴」就能累積的,往往需要刻意營造,才更容易發生。 有時候,一些場景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他們一生的陪
Thumbnail
2025/09/06
親子關係就像是一個銀行存摺,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存一些情感資產,好在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狂飆歲月,或長大離家帶來疏離感時,能夠支撐親子之間的連結。然而,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單純「常常在家陪伴」就能累積的,往往需要刻意營造,才更容易發生。 有時候,一些場景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他們一生的陪
Thumbnail
2025/09/05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國內住宅面積不斷縮小,2009年住宅空間55坪以上超過二成,到2024年比重已不到一成,而現在45坪以下的房子已佔交易數的八成以上。 房子愈住愈小,一方面當然是高房價的關係,大家買不起大坪數的房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住同一戶的人口數也年年下降,同時,對於住宅空間機
Thumbnail
2025/09/05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國內住宅面積不斷縮小,2009年住宅空間55坪以上超過二成,到2024年比重已不到一成,而現在45坪以下的房子已佔交易數的八成以上。 房子愈住愈小,一方面當然是高房價的關係,大家買不起大坪數的房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住同一戶的人口數也年年下降,同時,對於住宅空間機
Thumbnail
2025/09/04
上星期六到大毅幸福教育基金會演講,這是大毅建設集團所成立的基金會。 早在去年年底他們跟我邀約時,希望我講的題目是「減碳綠生活,守護環境從日常開始」,我覺得太硬,恐怕沒人來聽,我開了幾個較有趣討好的主題給他們,不料基金會說這是董事長指定的題目。於是只好客隨主便了。 演講前,在董事長的辦公室跟林隆深
Thumbnail
2025/09/04
上星期六到大毅幸福教育基金會演講,這是大毅建設集團所成立的基金會。 早在去年年底他們跟我邀約時,希望我講的題目是「減碳綠生活,守護環境從日常開始」,我覺得太硬,恐怕沒人來聽,我開了幾個較有趣討好的主題給他們,不料基金會說這是董事長指定的題目。於是只好客隨主便了。 演講前,在董事長的辦公室跟林隆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