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有一陣子,我下定決心要存錢。每天少喝一杯手搖飲,中午點最便宜的便當,還用 App 一筆一筆記帳。那段時間,我幾乎把生活壓縮到不能再省。半年後打開存摺,結果卻只有小小的一點進展。當下我真的很沮喪,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會理財。身為一個資訊科技背景的上班族,我過去也曾以為靠寫程式賺錢、努力存錢就能實現財務自由...直到我發現這個盲點。
領到薪水的那一刻,覺得自己又往財務自由邁進了一步。但沒過多久,帳戶的錢被房租、水電、信用卡、生活費一點一滴扣走,數字長得比蝸牛還慢 🐌。
很多人會以為自己「不會理財」,但真相是——光靠存錢真的不夠。
在這篇文章裡,我要帶你看清楚 3 個存錢真相,並分享一個簡單的「自動化理財方法」,幫助你避免越存越窮的陷阱。
1️⃣ 存錢只是讓錢「躺平」,沒有替你工作
大部分人第一步都會把錢存進銀行。
問題是,銀行的活存利率大約只有 1% 左右。
別忘了,台灣的 通膨率 通常在 2~3% 之間。
這代表什麼?
👉 錢放在銀行裡,雖然數字沒變少,但購買力卻在偷偷流失。
案例:
100 萬存在銀行 10 年,利率 1%,大約會長到 110 萬。
但若物價平均漲 2.5%,實際購買力可能只剩下 80 萬。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
「越努力存錢,卻感覺越來越窮。」
💡 想像你辛苦存下一桶金,卻在十年後只能買得起更少的東西,那種落差感有多無力?
2️⃣ 通膨怪獸正在咬走你的錢
通膨(inflation)是理財裡最詭異的敵人。
你看不到它,但它確實存在。
今天的 100 元,可能 10 年後只能買到現在 70 元的東西。
這就是為什麼長輩常說:「以前 50 元可以吃飽,現在什麼都買不到。」
想像有一隻「通膨怪獸」,每年都會偷偷咬走你的錢。
你再怎麼努力記帳、省小錢,如果沒有投資,終究打不贏這場遊戲。
💡 就像你在跑步機上拼命跑,卻發現跑步機速度比你快,結果看似努力卻原地踏步。
3️⃣ 存錢 ≠ 財富自由,投資才是加速器
那麼存錢還有沒有意義?
當然有。只是我們要調整觀念:
- 存錢 = 停車場:建立緊急預備金,短期停放,確保安全。
- 投資 = 加速器:讓錢真正去「上班工作」,跑得比通膨快,幫你累積財富。
理財不是要你只會省錢,而是要建立一套系統。
存錢是基礎,投資才是讓你往財務自由前進的關鍵。
💡 在我每月辛苦存下 5000 元,結果一年後只覺得自己越來越焦慮。直到我開始嘗試投資(ETF、優質個股)一段時間,才體會到「錢在幫我工作」的安心感。
🔑 自動化理財方法:讓錢自動幫你工作
很多人聽到投資就很緊張,覺得需要花很多時間學習。
其實不必太複雜,先做到以下兩步就好:
✔️ 自動轉帳分配收入
薪水一進帳,就自動分配(人的惰性是不能小看的,要盡量把可能的事自動化):
- 生活費帳戶
- 投資帳戶
- 夢想基金
不用靠意志力,每個月的錢自然會被「正確安放」。
✔️ 定期定額投資 ETF
挑選長期標的,例如台灣大盤 ETF(如 0050),設定自動扣款。
不用盯盤,也不用猜高低,只要長期堅持,就能讓複利替你滾動。
📊 小試算:
每月投資 1 萬元,年化報酬率 6%,10 年後你會得到 163 萬,而不是 120 萬。
這就是「錢去工作」和「錢在睡覺」的差別。
💡 想想看,如果你什麼都不做,10 年後你的錢只是在帳戶裡打瞌睡;但如果今天就開始自動化,10 年後它可能已經幫你買下夢想中的第一間房子。
🎯 結論:不要只存錢,開始自動化理財
存錢很重要,但光靠存錢,無法對抗通膨。
想要邁向財富自由,就要讓錢替你工作。
📌 重點回顧:
- 錢存在銀行,只是躺平 → 實際購買力倒退
- 通膨怪獸每年咬走你的錢 → 不投資等於自動輸
- 存錢是安全網,但投資才是加速器 → 必須並行
💬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好,留言「錢去工作」,我會送你一份《自動化理財檢查表》,幫你快速檢查你的理財流程,有沒有真正做到「不用意志力也能前進」。
✨ 別忘了,你不是孤單一個人在對抗通膨怪獸。從現在開始,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自動轉帳設定,都是幫未來的自己種下一顆自由的種子。十年後,你會感謝今天勇敢踏出這一步的自己。
👉 那你呢?你現在有設定「自動化存錢或投資」嗎?在留言區告訴我你的做法,讓我們一起交流。
✨ 歡迎來找我玩
📘 金の美好生活 (FB粉絲團)📷 @kimsgoodlife (IG)💬@kimsgoodlife (Threads)
不想看長文?來 IG 看可愛圖文,或到 Threads 聽我日常碎碎念,
每天輕鬆學一點理財投資,一起讓人生越來越好!💛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