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 Startup (精實創業)這個概念很多人聽過:快速做產品、測試市場、再改進。
但說實話,大部分人一聽就覺得 ——「這是創業家的東西,跟我有什麼關係?」
其實,如果換個角度,你會發現:
Lean Startup 不只是創業的哲學,它也是我們每個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破局小工具」。
第一步:看見死局 —— 現在的做法卡住了
Lean Startup 的起點,來自對「傳統做法」的質疑。
過去開公司,總是要先寫厚厚的商業計畫書,再花一堆錢做產品,最後才發現市場根本不要你的心血。
這就是典型的死局:浪費資源、錯誤方向。
對普通人來說:
這就像你在工作上花了很多時間準備報告,卻沒事先確認老闆真正要看什麼(說不定連老闆自己也不知道)。
最後努力全白費 —— 這就是一種「死局」。
第二步:轉化思維 —— 快速學習,而不是追求完美
在Lean Startup 中最重要的不是「一次成功」,而是 Build-Measure-Learn(建立-衡量-學習)循環。
失敗不是浪費,而是資訊;錯誤不是打擊,而是學習。
對普通人來說:
這意味著你不用怕「做錯」,怕的是「不肯學習」。
嘗試過 → 得到數據 → 立刻修正,這才是真正的效率。
第三步:找到破口 —— 小規模驗證
Lean Startup 的核心就是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產品)。
與其一開始就做「完美」,不如先做「剛好能用的版本」。
破口就在這裡:先小規模實驗,確認方向,再決定要不要放大。
對普通人來說:
想提新企劃?先做一張簡單的示意圖,而不是寫 50 頁計畫書。
想創業?先在小範圍測試,而不是一開始就租店面。
第四步:設計新局 —— 調整方向,甚至轉型
Lean Startup 裡有個詞:Pivot(轉型)。
當驗證顯示方向不對時,不是死撐,而是勇敢換軌道。
新局不是硬幹出來的,而是從一次次學習裡「被設計」出來的。
對普通人來說:
當你發現老闆不買單 A 提案,但對 B 提案有興趣,那就轉向 B。
這不是妥協,而是找到更有可能成功的道路。
第五步:走向新局 —— 持續迭代,直到打中市場
Lean Startup 的成功,不是因為第一次就做對,而是因為願意不斷修正直到被市場肯定。
Dyson 做了 5,000 次實驗才做出第一台吸塵器,這種精神跟 Lean Startup 一模一樣。
對普通人來說:
新局不會一蹴可幾,但每一次迭代,都離成功更近一步。
把 Lean Startup 放進破局五步驟之後,你會發現它不再是「創業者的專利」,而是一種日常生活的破局思維。
卡住時,探測破口、尋求機會。
行動時,忘記完美、快速驗證。
失敗時,歸納經驗,貪婪學習。
Lean Startup 不是一個理論,而是一種「破局的日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