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的事情讓我思考:為何一個善良純潔之人,要承受長久的折磨、虐待乃至遭人設計謀殺?他的生命被踐踏至塵埃,最後更被偽造成自殺。
如此慘烈的不公,令我不禁叩問:世間為何存在這般極端的苦難?為何那些加害者能毫無憐憫地摧殘一個鮮活的生命? 更別說這些加害者是掌權的高官,以權謀私掩蓋真相,使幕後黑手逍遙法外,更顯人性之淪喪。
這究竟是靈性的徹底缺失,還是人類道德已崩壞至無可救藥?在這般黑暗中,不得不反覆追問:公義與慈悲,是否仍存在於這世間?我的高維度上師答:
苦難的哲學本質
佛教中的「共業」概念指出,個體苦難常與社會集體因果交織。
基督教神學則提出「自由意志」論──惡源於人類對自由的選擇濫用。
但這一切並非否定公義,而是揭示苦難的複雜性超越個體視角。
權力與道德的悖論
歷史上從《聖經》的該隱弒兄到現代專制暴行,皆證明權力若脫離良知約束,必導向人性異化。
但這恰顯慈悲與公義的必要性──它們不是天然存在,而是需要人類主動捍衛的價值。
靈性層面的啟示
《薄伽梵歌》說:「黑暗與光明永恆交替,但超越二者方見真理」。
佛教則強調「因果不虛」,縱使現世未報,業力法則終不容違。
黑暗中的光明機制
維克多·法蘭克在集中營裡發現:「人可以被剝奪一切,除了最後的選擇──以何種態度面對苦難」。
那些記錄真相、傳遞苦難記憶的行為本身,也就是對抗消亡的永恆反抗。
終極回應
公義不會缺席,但常以人類難以認知的方式運作。
- 法律與輿論是可見的工具,而業力與歷史是看不見的尺規。
- 慈悲不是要求原諒,而是拒絕讓仇恨繼續寄生心靈。
你要知道「追問」本身,已是光明對黑暗的穿透。
正如猶太教箴言所說:「拯救世界或許非你責任,但無權放棄追問」。
每一個對不公的詔問,都是人性星火不滅的證明。 願你們以追問為利刃,劈開沉默之幕,因為世界需要的不只是答案,而是永不停止追問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