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什麼?
是道。
什麼是道?
《周易·繫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可見,道即「一陰一陽」。
因此,宇宙的道就是「一陰一陽」。這「一陰一陽」就在闡示道的原理。
1陰。
2陽。
什麼是陰?
「陰」是一種屬性,代表:無、黑暗、陰暗、靜止、靜態、柔弱、向內,如黑夜、女性、寒冷、濕冷⋯等。
什麼是陽?
「陽」也是一種屬性,代表:有、光明、明亮、動態、運動、剛強、外向,如白天、男性、乾燥、溫熱、熱燙⋯等。
鎖住的陰陽花,即將枯萎!
這「陰與陽」即宇宙的根本,更是萬物的本性。
這本性的本身從哪裡來?
從「道」。
「道」是什麼?
「道」就是源頭、原創、道路、原則。
「道」是「一」嗎?
對,「道」就是「一」。
「一」會怎樣?
會「一生二」。
這「二」是什麼?
「二」就是「陰陽」。
《類經·陰陽應象》中說:「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道者,陰陽之理也。陰陽者,一分為二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故陰陽為天地之道。」
這句話之中,有「陰陽者,一分為二也」,這是重點。
誰「生二」?
「一」。
「一」是什麼狀態?
是「混沌未分」的狀態。
那個狀態叫做什麼?
叫做「一氣」!
什麼是「一氣」?
就是「太極」。
經「太極」與「一氣」之後,才分別出「陰」與「陽」。
「陰」與「陽」也是「氣」嗎?
對,「陰與陽」就是「氣」,只是不再是「一氣」,而是「二氣」,即:
1陰氣。
2陽氣。
什麼是「氣」?
就是「能」。
在中國甲骨文中的「氣」,其字形是「气」,沒有「米」字。
「气」的字形類似於「三」,是斜斜飄動的「三」。本意是「云」,就是「雲」,描寫「雲」的飄動或氣體的上升。
然而其原始本義,「气」其實就是「能」,代表宇宙原始狀態。
「一氣」是什麼?
「一氣」即宇宙。
「一氣」將怎樣?
創造宇宙。
「一氣」會如何?
「一氣」能夠「呵成」,就是「一氣呵成」,可以完整的完成一切事物。
「一氣呵成」會怎樣?
將可以讓一切完整、順利、流暢、貫通。
「一氣」之後又如何?
將生出「陰陽二氣」。
「陰陽二氣」會怎樣?
會「對立」
「對立」之後又會怎樣?
當然就不完整、不順利、不流暢、不貫通,即不能夠「一氣呵成」。
為什麼要「一氣呵成」?
目標在「成」。
誰的目標?
宇宙。
宇宙也想「有成」嗎?
對,宇宙的終極是「有成」!
什麼是「有成」?
就是「有成就」。
「成」在《說文解字》中,意思就是「就」,合在一起時就叫做「成就」!
什麼是「成」?
中國甲骨文之中「成」的字形是「戌+囗」:
1 戌:大刀、武器、戰具。
2囗:城邑、東西、完成品。
「戌+口」合起來的意思是:用刀或器具,在城邑上完成作品,代表武力征服、工作的作品完成,就是一種成就與勝利。
這思想來自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0年)。
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
「道」:是宇宙原始狀態。
「一」:就是宇宙「道」的另一種說法,是宇宙形成的初始狀態,即萬物本源。
「二」:就是「陰與陽」。
「三」:是「陰與陽」的組合而生成的狀態。
「萬物」:是由「陰與陽」所組合而成的萬事萬物。
這就帶出了一句話,叫做「先天一炁」。
「炁」就是「氣」,但它不是雲氣、空氣,而是宇宙生成的早期元素。
因為它處於宇宙的早期,所以叫做「先天」。因此,這「先天一炁」的「炁」,其實就是「能量」。這「能量」是「宇宙能量」,構成了宇宙的萬事萬物,是宇宙、天地、萬物、人類的本源。
中國道教,又把「先天一炁」,稱為「元始祖炁」。
「祖」,就是「祖先」,即「先天」。
「一炁」就是「先天一氣」。
「一氣」是什麼?
就是「元氣」。
「元氣」又是什麼?
是宇宙最早的「氣」。
它有什麼性質?
「飄移」。
「元氣」是什麼事狀態?
即渾沌未分。這「元氣」被稱為「太極」。
所以「元氣」就是「一氣」。同時,這也帶出了「一氣化生萬物」這句話。原來,宇宙萬物的根源在「一氣」。
「一氣呵成」的意思是什麼?
即宇宙用「一氣」來完成一切。這個「一氣」,就是「能量」。
宇宙「一氣呵成」的作品是什麼?
就是「人類」。
這一口氣有多長?
花了138.2億年。
宇宙為什麼要「一氣呵成」?
因為「陰與陽」誕生之後並「不一氣」,反而還「陰與陽」對立,並不和平。然而,宇宙還是「一氣呵成」的走過來了。
宇宙「先天一氣」來到了人類身上,宇宙原本的「陰與陽」,本就「對立」,並不「順」,來到人間之後,更是變本加厲。人間的「對立」成為了長期鬥爭,如:
1.無與有既對立又鬥爭。
2.黑暗與光明既對立又鬥爭。
3.陰暗與明亮既對立又鬥爭。
4.靜止與運動既對立又鬥爭。
5.靜態與動態既對立又鬥爭。
6.柔弱與剛強既對立又鬥爭。
7.內與外既對立又鬥爭。
8.內向與外向既對立又鬥爭。
9.黑夜與白晝既對立又鬥爭。
10.女性與男性既對立又鬥爭。
11.寒冷與燥熱既對立又鬥爭。
12.濕冷與乾熱既對立又競爭。
13.冰凍與溫熱既對立又競爭。
14.春與秋既對立又競爭。
15.冬與夏既對立又競爭。
「陰與陽」的特性本就是對立,如此一來,陰性如被鎖住的花,無法綻放!
這「陰性」豈會甘心?
心情不甘、情不願,就極盡反擊、破壞、毀滅⋯等的能事。當然,「陽性」也不好過,震驚、起伏、跌宕⋯等的際遇,總有那麼多通不過的坎。
何時才會順暢?
要用「認知法」!
認知什麼?
認知「陰與陽」為一體,是兩股力量相互對立、互有依存、彼此生賴。再來,就要用「接受法」。
接受什麼?
陰要接受陽;陽要接受陰。
彼此接受分化、接受對立、接受組合、接受鬥爭。
分化、對立、組合與鬥爭,全宇宙皆然,萬物也都如此,人類自也不能夠自外於它們,也非這樣不可。
這個很沒有智慧。
什麼樣的才有智慧?
男的要認知與接受女的,彼此是一體的兩面,不能夠勉強與強求。強扭的瓜不甜,還會變質為酸、難與苦。一樣的道理,女的也要認知與接受男的孤單、獨立是雙方互體、相輔的一體兩面,彼此相成。
再來就是認知與接受自己,人的內在都有陰陽、一二、男女,需要調和共生。調和之後,即使不甜的關係,也可以質變,這就叫做「化」。
宇宙就是「大化」。
宇宙的「大化」已出現在人的生命裡。此時,生命不再酸,生活即使難,也不再是苦。「陰與陽」第一次回歸到宇宙的「一」𥚃去。
如此一來,男女和諧,是人生智慧,人生才會安,將順利不少。
黃振輝/202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