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含有「巴勒斯坦」共 28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2024年紀錄片影展的兩部影片:《記憶抹煞》與《告別提比裡亞》,深入探討國家、戰爭、暴力、記憶與遺忘等主題,嘗試為歷史中無聲者留下紀錄。《記憶抹煞》透過蒙太奇手法串聯全球歷史創傷,質疑國家權力;《告別提比裡亞》則聚焦巴勒斯坦家族四代女性故事,追溯離散與家庭情感,呈現記憶與遺忘的個人與集體戰場。
Thumbnail
美國與以色列正研議一項加薩走廊戰後安排,計畫將其劃分為不同區域,旨在限制哈瑪斯影響力並在以色列監督下有限度恢復重建。該構想面臨阿拉伯國家與哈瑪斯明確反對,而歐洲角色受限。專家分析,加薩未來可能面臨內部分裂、國際過渡安排或衝突再起等局面。
Thumbnail
本文的目的,邀請我們暫時放下世界的喧囂,從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來凝視這場衝突。這不僅是一場國際政治危機,更是上帝向祂的全球教會發出的一個緊急而痛苦的提問,要求我們以信心、悔改與行動來回應。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這場衝突背後的深層根源,並在其中尋找那超越性的、根植於上帝應許的盼望。
Thumbnail
在紛亂的世界裡,最難的不是選邊,而是保有人性。最近友人分享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那篇〈我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想起聖經中「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作為一個信仰者,也作為一個台灣人,我願用理性與悲憫,看待這場讓世界心碎的戰爭——這是一篇見證,一篇寫給仍相信「靈魂有尊嚴」的人們的文章。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10/09
馬克吐溫曾說:當你站在人多的那一邊時 就是你該停下來仔細思考的時刻。 這句話教會我免於趨炎附勢 並培養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勇氣。 服從多數是基於表決過後的共識(更需尊重少數) 不是人多勢眾就是真理。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9
彼得潘 彼得言之有理。「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勇氣,真的很不容易,常常要付出孤單的代價。我仰慕這種人格,也得承認自己並未實踐得很到位。😀
從2023年「阿克薩洪水行動」爆發起,加沙衝突已經粉碎兩份停火協議、觸發2024年的敘利亞變天、引爆2025年的以色列伊朗戰爭。基本上蔓延中東的各式傷口,包括從2010年起餘波盪漾的「阿拉伯之春」、在近20年白熱化的以色列伊朗對峙、從1940年代迴盪至今的以巴衝突,如今都因加沙危機持續滲血。
Thumbnail
2023年10月「阿克薩洪水行動」爆發至今,加薩戰爭反覆延燒,也幾乎把中東推到大戰邊緣。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你上網搜一搜奧圖曼帝國十九世紀的地圖。你會發覺一件事,你聽過一堆二十世紀中後期的火藥桶,例如巴爾幹,以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亞美尼亞,這些國家當時都全部不存在。而是最強盛的穆斯林奧圖曼帝國統治的地方,是的,這包括了宗教不同的巴爾幹。甚至連埃及,利比亞,都是帝國的一部份。 奧圖
耶路撒冷大概是歷史上有最多人因它而死的城市,直到今天,依然是戰亂的核心,短時恐怕也看不到停止的跡象。 這本書是耶路撒冷三千年 Jerusalem:The Biography這本書的簡化圖文本,原書非常精彩,但厚度也很驚人,資訊當然豐富許多,但這本圖畫版可以讓人更快速瀏覽重點。 其實這幾年以色列與
Thumbnail
5/5歷史
文章的第一句破題就打到核心:"耶路撒冷大概是歷史上有最多人因它而死的城市,直到今天,依然是戰亂的核心,短時恐怕也看不到停止的跡象。"明明是三大宗教的聖城,卻帶來最多不安......
momoge (毛毛牙)-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9
陽光正好綠意灑 所以真的不是只有屬世的戰場,而根本是屬靈戰場啊!
本文試圖從以色列的角度,理性分析以巴衝突中的空襲策略,探討其在國內壓力、士兵安全、時間因素等方面的考量;同時,也反思戰爭帶來的人道成本與心理矛盾。作者強調,本文僅為個人思考筆記,不代表任何一方立場,並呼籲以理性、尊重、事實的基礎進行討論,期盼暴力止息於虛構作品。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