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

含有「演化」共 28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長期以來,學界普遍認為海洋島嶼由於缺乏陸生的頂級掠食者,其生態結構與演化模式會和大陸地區的生態系截然不同,當缺少頂級掠食者時,島嶼上的生物常會出現一系列獨特的演化結果,部分物種會從原本次級掠食者的生態位演化成頂級掠食者,例如大型鳥類、蛇類或中小型鱷魚等,與大陸上常見的頂級掠食者如:大型哺乳動物或主龍
Thumbnail
李建崑-avatar-img
1 天前
長知識了,感謝分享。🙏👍
人性的原始匱乏感、靈魂的延續性、與集體潛意識對關係的影響。 〈匱乏感的根源:從人類演化到靈魂記憶〉 人類天生帶著一種匱乏感。這份不安,並非來自現實的缺乏,而是一種深埋在靈魂底層的「記憶」。 在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生存,必須與群體共存,依附強者,用警覺與恐懼換取安全。 天亮之前就得出發,夜色未散
Thumbnail
本書用風趣的方式和可愛的插畫來介紹生物學有關演化、遺傳、免疫系統、癌症、幹細胞等等的議題,進而闡述生物的演化沒有高低之分的道理。只要好好活著,就很了不起,不必去區分哪些生物比較高等,哪些生物比較低等。
Thumbnail
由身體結構形成的化石,可以幫助古生物學家判斷化石個體的不同部位有何功能,但這些化石卻無法展現出個體身前的行為。反過來說遺跡化石雖然沒辦法紀錄結構的功能,但卻能看到造跡者生前的行為痕跡。 當科學家在研究獸腳類恐龍的生前行為時,足跡化石便是一個非常適合的材料,研究人員從足跡化石中分析出獸腳類各類群的不
Thumbnail
很有趣的研究方向!畢竟「飛行」真的是很令人嚮往的夢想!
付費限定
【新種速報】本篇內容共 1900
參考文獻 Martínez RN et al. (2025). A Carnian theropod with unexpectedly derived features during the first dinosaur radiation.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為何人類可以活近百年,而小鼠卻僅能生存不到 5 年呢?雖然兩者共享超過八成的同源蛋白質編碼基因,但壽命差異卻極為懸殊。過去的研究大多將焦點放在蛋白質相關的基因調控,試圖尋找延壽的分子決定因子,不過用於解釋不同物種之間巨大的壽命差距還存在很大的缺口。近年來,非編碼 RNA(noncoding RNA,
Thumbnail
原來已知長壽型與短壽型的基序了!
src
src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10/21
嗅覺擬態!!! 植物那些蠅類發生了什麼事?遑論嗅覺擬態?! 也佑,這真是太神奇了!!! 而且,中井白前的花色真的很「暗色系」呢!
❦ 莊小昕 因為它們靠的是嗅覺,所以花朵的顏色可能比較不注重🤔 水也佑
在森林的樹冠中,不少動物為了在枝葉間移動,演化出各種滑翔構造,例如鼯猴的皮翼或裸耳飛蜥的翼膜,然而這類由身體外皮延伸出的滑翔器官,一直被認為是脊椎動物的獨有的。 在無翅的節肢動物中,過去從未有證據顯示牠們具備類似構造,直到 2020 年有研究人員偶然發現幼年蘭花螳螂(Hymenopus coron
Thumbnail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10/19
原來如此!太有趣了!!謝謝白稜分享~
❦ 莊小昕 對啊真的很意想不到! 白稜
識別個體對於社會演化非常重要,對於動物而言,能夠判別不同個體的身份,可以幫助牠們維持合作關係、認清地位、判斷同伴與敵人等,因此這樣的能力在動物界當中非常常見,這些動物主要用視覺、聽覺與嗅覺等方式去辨認。 其中鳥類被認為普遍擁有高度的社會化與視覺能力,然而卻很少有研究去了解鳥類的視覺辨識能力,僅
Thumbnail
企鵝🐧真的可愛😍
心裡住著小男孩 對啊超可愛!所有企鵝都是! 白稜
付費限定
翼龍是一類生存於中生代時期的爬行類動物,其有著多樣化的形態與物種,同時翼龍也是第一批擁有飛行能力的脊椎動物,因此對於翼龍飛行的研究一直都受到科學家們的矚目。在近幾年的研究顯示,翼龍自剛孵化的幼年期就已經能夠飛行,但那時的身體結構似乎明顯較為脆弱。2025 年,一項研究描述了出土自索倫霍芬石灰岩的幼年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