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

含有「育兒筆記」共 3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孩子一生病,家裡就像開啟「焦慮模式」。 明明只是感冒或腸胃炎,但他什麼都不吃、喝水也拒絕, 連看到針筒都會哭。 那一刻,你是不是也有種「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無力感? 其實孩子拒絕的,往往不是「藥」本身, 而是被強迫時的不安感。 他只是在說:「我還沒準備好。」 在這篇文章裡,我分享了幾個讓
Thumbnail
這幾天,我們家經歷了一場小小的「分離練習」。 孩子兩歲多,白天不吃奶嘴,但到了晚上總會伸手要「嘴嘴」。 我試著和他說:「爸爸睡覺也沒吃嘴嘴呀,媽媽也沒有呀。」 直到那一天,他親手把嘴嘴交給我——說要「丟掉」。 我心裡其實很感動,但沒想到不到一分鐘,他就大哭起來…… 戒奶嘴的那三個夜晚,我學會的不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偏差行為,我們習慣用糾正與規訓作為回應,但真正有效的方式,是深入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行動。透過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我們開始學會:每個孩子的行為,都是其整體人格的展現。理解,是教養真正的起點。
Thumbnail
    洗澡後,便用風筒把頭髮略略吹乾。媽媽見狀,便帶點驚訝地說:「你洗頭呢!都說產後洗頭會有頭風的呢!」      「你知道我在醫院的時候,是經常病得渾身溼透的嗎?由頭到腳,就像剛去完游泳般。假如一直不洗頭的話,恐怕會有惡菌了!」      「你真的是外國人呢!」媽媽沒好氣地說,
Thumbnail
「分離是為了更快地重聚。」獨自在醫院內的我時刻對自己說。      現在我在醫院的生活跟兒子在身邊時有很大的分別,不用再緊張兮兮地每隔兩個多小時起來一次,只有姑娘每隔四小時替我量度血壓時會令我稍稍醒過來,充足的睡眠明顯有助血壓回落,而身體也似乎有所好轉。      每天到了探病時
Thumbnail
學齡前兒童的棉花糖實驗和學生的美元實驗,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這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就。雙語能力也有助於提升認知控制能力和保護大腦健康。
Thumbnail
愛是穩定與持久的,真正的愛需要勇氣、耐心與堅忍。愛子女的父母不因成績或名次而改變愛,而是無論子女表現如何,始終保持愛與關懷,並在錯誤中依然不失愛的心。
Thumbnail
教養孩子自立是父母的課題,文章探討如何協助孩子自立,而非干涉。父母應引導孩子思考事情的影響和責任歸屬,並在孩子需要時提供協助,而不是逼迫。
Thumbnail
孩子的成長旅程中,睡前的儀式對他們身心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分享八個適合4~7歲孩子的睡前活動,包括閱讀圖畫書、播放輕柔音樂、進行冥想、讀幼兒字卡等,幫助孩子們在忙碌一天後放鬆心情,易於入睡,並促進情緒穩定與自信心的建立。這些方法不僅能營造出溫馨有趣的睡前時光,還能促進孩子的創造力和良好睡眠習慣。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