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

含有「行為經濟學」共 1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愚蠢不只是別人,是一面照向自己的鏡子。 本文從奇波拉《人類愚蠢基本定律》出發,將五條定律改寫為自我反思版:為何在熟悉與盲區中犯蠢、為何高知識份子也難倖免,以及「好心辦壞事」的嚴重後果。 讓我們來看看,如何更好地與「愚蠢」共處?
Thumbnail
4/5人類愚蠢基本定律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9/29
世間唯有傻子好,萬事萬物皆罷了,你笑他癡他笑你,枉做智者比天齊。
當一個人只有一只手錶時,他能確定時間;但當他同時擁有兩只以上手錶,而它們顯示的時間不一致時,反而會陷入困惑,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 在決策或資訊判斷中,過多而矛盾的資訊會讓人無所適從。 有時候,資訊越多,反而降低了行動的果斷性。 在管理學、投資學、甚至日常生活中,這都提醒我們:「過度參考反而失去
付費限定
丹尼爾·卡尼曼(行為經濟學之父)說過: 「人類並非理性動物,而是能編織故事的動物」 心靈成長不會憑空出現,它是長期行為選擇的累積結果,而這正好能用行為經濟學來解釋 人類常陷入"有限理性",以為自己在做最佳決策,其實只是用最省力的方式回應情境。
Thumbnail
《蒼蠅效應》揭示微小設計如何潛移默化影響人心,從行為經濟學角度解析七種心理偏差,說明環境細節往往比意志更能主導選擇。
Thumbnail
疫情期間,口紅銷量暴增、女性愛打扮、男性迷電玩,其實背後都與成癮行為與心理需求有關。本文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剖析人們在壓力下如何透過消費、飲食、娛樂等行為尋求安全感與快樂,但若忽視真正問題根源,恐導致長期心理與身體失衡。理解成癮本質,是邁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Thumbnail
看著市場上的種種狂熱,我們是否都曾懊惱錯過機會,或不解自己為何做出衝動決定?這些困惑背後,其實都有一套看不見的心理規則在運作。羊羹我花費心力整理查理·蒙格的智慧,試圖理解這些人性中的「預設程式」。這不只關乎投資,更是關於如何看懂自己與世界,讓我們一起探索那條更清晰的思考路徑。
Thumbnail
早上6:02,陳小姐在超商焦慮地翻找零錢結帳拿鐵,手機突然跳出信用卡帳單通知:「本月應繳NT$41,368」。 她盯著螢幕苦笑,想起鄰居退休教師——那位每天散步買菜的阿姨,上週居然用股息帶全家去北海道滑雪。同樣生活在物價飆漲的台灣,為什麼有人困在「越忙越窮」的輪迴,有人卻能安靜累積驚人財富? �
Thumbnail
為什麼懂越多,反而越不敢投資?這或許是我們許多學習者共同的迷惘。羊羹我常覺得關鍵不在於缺少知識,而是缺少一個能將所有知識點串連起來的思考框架。什麼才算一門真正的好生意?該如何看待經營者的價值?最終,又要如何磨練出能在市場中保持平靜的內心?讓我們試著共同打造一套屬於自己的、能安然長抱的行動哲學。
Thumbnail
許多主管認為只要將制度講清楚,員工就會照做,但忽略了人性的複雜面向。本文從行為經濟學角度出發,探討理性與人性在管理中的平衡,並藉由五個案例說明如何提升管理效能,包含面試順序、團隊合作、領導風格、同儕影響及獎金制度等,最終點出好的主管需理解人性,並設計貼近員工需求的制度,才能激發團隊主動性和創造力。
Thumbnail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走在街角,偶爾會看到宗教團體開設免費的心靈課程,看似無償,卻隱藏著長期的投資策略。從免費講座、試吃、試用,到APP平台的免費功能,我們以為自己是獲利的一方,卻沒意識到其實早已進入一場沒有明碼標價的交易。本文將從日常觀察談起,解析「免費最